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5 道试题

1 .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藏自治区以分批次、整村搬迁方式进行区内人口迁移,其中南部的林芝市是主要迁入地之一。迁入的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在迁入地组成新村落。下图示意西藏自治区区内人口迁移主要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西藏自治区以分批次、整村搬迁方式进行区内人口迁移,其主要目的是(     
A.放缓人口增长速度B.均衡区域人口分布
C.促进城乡产业融合D.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2.林芝市成为人口主要迁入地,主要得益于(     
A.环境承载力高B.距离迁出地近
C.人口分布较少D.民族构成多样
3.对于搬迁后的居民,当地政府最需要(     
A.保持居民原生产方式B.提高当地城镇化水平
C.解决居民的就业问题D.复原搬迁前生活环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省广州市依托制造业起步发展,在中心城区形成一定规模的工业区,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逐渐融入城镇生活。2008年起,广州市陆续将中心城区的工业企业迁至郊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中心城区的海珠区将都市型工业作为发展的重点。都市型工业主要以信息流、物流、人才流等资源为依托,发展高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


(1)将中心城区的工业企业迁至郊区的目的主要是(     
A.减小居民通勤距离B.优化城市空间结构C.调整地区产业结构D.提高城区居民收入
(2)以下产业类型中,最符合“都市型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A.纺织服装B.石油化工C.工程机械D.人工智能
(3)新时代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②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
③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
④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
⑤大力发展中小城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④⑤

材料二:目前我国正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努力使之成为世界一流湾区。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湾区的经济发展趋势一般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演变。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密度大,经济总量高,世界500强企业总部约有20家,高校及研究机构多。



(4)香港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是(     
A.地狭人稠,资源缺乏B.劳动力紧缺且素质低
C.缺乏资金和管理经验D.教育和科技发展滞后
(5)香港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有(     
①借助港珠澳大桥,加强与珠海和澳门的联系
②以加工制造业为支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③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依托,与区内城市协同发展
④发挥港口优势,带动大湾区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积极影响有(     
①提高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竞争力
②提高粤港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地位
③加强粤港澳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
④有利于香港和澳门的独立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相比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更易建立区域统一大市场的有利条件是(     
A.行政管辖关系B.经济发展水平C.风俗习惯差异D.人口规模结构
(8)从人文地理角度,概述粤港澳大湾区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
2023-12-2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合格考试题
3 . 近三年广东省老龄化水平相比于全国平均水平低,试分析主要原因。
2023-12-2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4 . 改革开放以来,湛江在2010年之前长期存在人口大量流出的状态。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布局、广湛高铁全线开工、广东新型一体化基地项目的落地,湛江人口大规模流出的状况开始缓解。试分析其原因。
2023-12-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5 . 材料一:全国人口普查是由国家在统一的时间以统一的方法、项目、调查表,对全国现有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全项调查登记。如图所示图1示意第六、第七两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七普)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比情况,图2示意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各地区人口比重及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二:2020年,大陆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9%,相较于2010六人普时的49.7%,上升了14.2个百分点。广东省作为人口流入的重要省份,成为人口数量第一大省。技术创新正在引发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也改变着人口的流动模式。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深圳(创新之都)、珠海(花园城市)、东莞(制造业之都)四地2010—2015年流入人口年均增量的变化。



1.与六普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为(     
A.青壮年人口比重变化最大B.老年人人口比重有所下降
C.少年儿童的数量有所减少D.劳动人口比重有所增加
2.与六普相比,七普时我国人口地区分布差异的变化及产生的原因是(     
A.东北地区人口占比增加,振兴东北措施的实施
B.中部地区人口占比减少,产业结构向西部转移
C.西部地区人口略有增加,扶贫攻坚措施的实施
D.东部地区人口明显增加,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
3.针对我国七普人口的变化特点,我国需要进一步(     
A.关注失业人口B.限制人口流动C.增加养老投入D.推进逆城市化
4.读材料二,2000—2010年,东莞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外来投资多,制造业发展迅速B.创新能力强,大量人才迁入
C.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适宜居住D.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5.读材料二,相较于2000—2010年,2010—2015年东莞、珠海、深圳、广州等城市人口流动模式反映了(     
①东莞产业规模扩大②深圳对高、低技能人员吸引力大
③珠海人居环境不断优化④广州人口规模优势依然明显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3-12-2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7 . 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简称“长三角一体化”)被列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构成中国区域发展新格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常住人口约2.2亿人,集中了全国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所等。

材料二: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基础,沪宁沿江高铁是长三角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正线西起南京南站,终至太仓站,预计2023年8月通车。


(1)长三角地区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其中大约30%来自安徽省。影响这类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B.生态环境C.社会文化D.经济水平
(2)写出图示长三角区域所属的地域文化区名称:____,下图中能反应该文化区传统民居和聚落特点的是____(填写甲或乙)

(3)长三角一体化促进了区域城市化发展,衡量城镇化最重要的指标是____,目前长三角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
(4)“长三角”是世界城市群之一,推动该地区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最主要因素是(     
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B.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C.大量来自内地流动人口的涌入
D.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5)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内需所在。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错误的是(     
A.促进城乡协调发展B.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C.催生大量新兴产业D.城镇化必然导致城市问题
(6)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绿色公共交通”的建设。这主要解决的是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     
①能源问题②交通问题③环境问题④就业问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分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8)沪宁沿江高铁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河流众多B.地形平坦C.气候温和D.城市密集
(9)沪宁沿江高铁建成通车后将(     
①缩短城市间的时空距离②促进沿线矿产资源开发
③加快特色农产品的外运④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3-12-24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A
8 . 某校中学生到东北地区进行研学旅行。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交通发展情况调研

材料一:2023年初以来,中俄贸易往来持续升温,经远东口岸陆路贸易通道甚至陷入拥堵,为此,俄方适时延长口岸开放时间,以缓解物流压力。20235月,为了进一步拓展吉林省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海关总署决定同意在原有吉林省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俄罗斯海参崴港(远东地区最大的港口之一)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大量“北货”由吉林省绥芬河、珲春经海参崴港中转,“南运”至浙江省舟山等口岸。

(1)左图所示区域(     
A.南北走向铁路主要沿河谷修建B.自然植被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
C.三国交界,位置优越,开发强度大D.东部沿岸暖流流经,气候增温增湿

(2)说明海参崴港口的开放对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任务二:抚远特色产业调研

蔓越莓生长需要特殊的环境及气候条件,主要生长在北半球凉爽湿润地带的酸性泥炭土壤中,一般在春季开花,秋季收获(果实需要在低温环境下才能着色),冬季休眠,不耐霜冻。近年来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我国目前销售的蔓越莓几乎依靠进口。

黑龙江抚远市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生态环境优良,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黑土带之一,也是我国唯一规模化种植蔓越莓的基地,被称之为“东方的蔓越莓之都”。

(3)东北平原典型的土壤为____,其颜色主要由____层决定。
(4)据材料,评价抚远市种植蔓越莓的气候区位的优劣条件。
(5)春耕时节,新型无人插秧机按照既定路线由机库驶出,在东北三江平原田间精准作业,插出笔直的秧苗。无人插秧机按照既定路线由机库驶出、进行精准作业主要使用到的两项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地理信息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C.数字地球遥感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任务三:东北边境城市人口数据调研

建国初期,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化起步的重镇,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然而90年代以来,东北的经济增速放缓,下岗失业问题严重,并且随着住房、就业、福利、保险等制度改革,原有的体制优势也不复存在。

在研学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东北这些边境城市的人口都不是很密集,大街上经常能看到当地的老年人在大街上下棋打牌,青年人多是游客。通过查阅数据发现,东北三省人口2020年比2010年净减少数量合计达到1100万人,其中县域成为人口流失的主要区域,从“闯关东”到“飞海南”,东北人口从集聚到流失,严重影响经济发展。东北三省县城发展和振兴,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刻不容缓。

(6)胡焕庸线两端的城市名称分别是(     
A.黑河、腾冲B.漠河、腾冲C.黑河西双版纳D.漠河西双版纳

(7)推测东北地区常住人口减少最明显的年龄段多分布(     
A.0~15岁B.20~35岁C.45~60岁D.65~80岁

(8)作图:202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4.7%,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在下列坐标图中用直线绘出这两条均值线。
(9)作图:2021年末黑龙江城镇化率为65.7%,2021年城镇化率增速为0.1%。在下列坐标图中用一个黑点标出黑龙江这两项数值。

(10)分析东北青壮年人口较少的原因。
(11)任写一条东北地区人口流失带来的影响____
2023-12-24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洋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合格考)期中考试试卷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全局的重大发展战略。目前,长江上、中、下游已形成上游成渝经济区、中游城市群和下游长三角地区三大核心区,其发展各具特色。

材料二: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光谷)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高新区,到2025年,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力争突破6000亿元。武汉正从传统的“钢城”向“光城”转型升级。

材料三:图1为长江经济带略图,2为武汉市及周边地区简图。

材料四:《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目标,以长江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与京津冀地区相比,长江经济带最突出的优势是(     
A.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B.能源充足,矿产丰富
C.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D.政策支持,优先发展

(2)为提升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武汉应该(     
A.将所有工业转移至周边城市B.进一步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C.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D.在周边新建多个卫星城市

(3)长江中游城市群(     
A.位于东部沿海地区B.跨鄂、湘、皖三省
C.长江干流贯通东西D.京沪铁路连接南北

(4)甲、乙两处沙洲的成因不同。甲沙洲处河道变宽,流速减缓,____而成;乙沙洲是丰水期或洪水期,主流____形成新河道,原来的凸岸滩地变成江心洲。
(5)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增长很快,与以往相比,从人口流动方式来看,由个体劳动力流动向举家迁移转变,这体现了____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贵州实施易地搬迁扶贫政策,影响迁出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____
(6)长江内河航运价值高,被誉为“黄金水道”,具有运量____、成本____、能耗小等优势(     
A.小低B.大高C.大低D.小高

(7)长江经济带充分发挥上海、武汉、____三大航运中心的核心作用,推进长江经济带腹地开发(     
A.南京B.重庆C.成都D.苏州

(8)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____经济带,是我国____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A.横向生态B.内河社会C.横向社会D.内河生态

(9)结合材料1、2、3,简述哪些区位因素的变化,促使武汉从“钢城”向“芯城”转变。
2023-12-24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洋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合格考)期中考试试卷
10 .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规划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全域。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群内部有活跃的人员流、货物流、金融流、信息流等,联系十分紧密。下图来自一位地理学者的研究。下面为长三角城市最大联系方向(甲)及城市间联系强度TOP30(乙)图。

材料二:苏州是上海大都市圈骨干城市。根据规划将建设与上海联动共生的功能性枢纽城市。全市四大产业创新集群包括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先进材料产业创新集群。2022年末常住人口1291.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2.12%

(1)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是上海,副中心是________
(2)不少人在双休日会坐高铁或自驾到附近城市游玩。从图中城市间的联系推断,上海市民出游人数特别多的是(     
A.苏州、嘉兴、无锡、杭州B.扬州、无锡、舟山、绍兴
C.苏州、常州、南通、镇江D.扬州、宁波、无锡、南京
(3)图中,苏州的“最大联系方向”为上海,而非本省的省会,最合理的解释是苏州与上海(     
A.语言习俗相近B.地形环境相同C.空间位置邻近D.经济水平相当
(4)目前上海实行“头脑在上海,两手在外地”的产业发展战略,上海重点向外转移的产业主要是(     
A.高档时装业B.电子装配业C.高端制造业D.现代服务业
(5)上海属于我国四大经济区中的____地区,经济发达,带动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某组装制造企业研究迁往安徽的方案主要看中当地的____条件。
(6)分析苏州市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7)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可以(     
A.降低劳动力生产成本B.促进各城市级别提高
C.提升长三角国际地位D.促进产业分布均衡化
(8)城镇化建设是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城镇化过程中将带来的利益主要是____;可能带来的问题主要如:____
(9)南京城市等级高,提供职能种类____(多或少),门槛人口____(多或少)。
(10)城镇化促进人口向____转移,为城市发展提供____
2023-12-2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洋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合格考)期中考试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