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5 道试题
1 . “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是我国明清时期重要的人口迁移事件……“南洋”在明、清时期指的是如今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人“下南洋”的洪流时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S城(新加坡)为东南亚地区的经济、金融中心,人口约560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图1 “下南洋”示意图

图2 1965~2020新加坡人口增长示意图                                 图3 新加坡2020人口金字塔

(1)阅读图1,按人口迁移的空间特征划分,“下南洋”属于____(选填: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主要的人口迁出省级行政区是____(选填:A.山西省B.福建省)
(2)根据“人口迁移推拉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洋”地区自然环境优美,是“下南洋”过程中的拉力。
B.清末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下南洋”过程中的拉力。
C.西方殖民者统治“南洋”地区急需劳工,是“下南洋”过程中的推力。
D.清末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是“下南洋”过程中的推力。

(3)阅读图1,以越南为例,简述“南洋”地区人口分布特点并说明主要影响因素及原因。
分布特点:____
影响因素:____
原因:____
(4)阅读图2,1965年时新加坡处于人口发展模式中的哪一时期?(     
A.工业化之前B.工业化初期C.工业化中后期D.后工业化时期

(5)1988~1990年新加坡出现了短暂的生育高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下南洋”进入洪流时期,育龄女性增多。
B.医疗技术快速成熟,婴儿夭折率降低。
C.“重男轻女”的价值观盛行,带动生育。
D.国家政策调控,鼓励部分育龄夫妇生育。

(6)2005~2010年期间,新加坡的年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但这段时期新加坡总人口快速增长,推测原因是____
(7)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角度考虑,促使新加坡人口密度较东南亚其他地区高的因素是________,制约新加坡人口数量进一步增长的因素是____
(8)依据图3,分析现在新加坡出现的人口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9)下列四幅景观表示不同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是(     
A.风塔B.洞穴屋C.高跷屋D.地坑院
2023-12-2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中学东校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中期素质评估地理试卷(合格考)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西兰地处南半球的中温带,常年受西风带及西风漂流的影响,属于气候温和的海洋性气候。下图为新西兰地形图。

材料二:下图为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三国1959—2019年人口对比图(单位:千万人)。

材料三: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下表为太平洋某岛国2021年环境与人口信息表。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最适宜的人口数实际供养的人口数
45万25万35万

(1)若a、b、c、d代表某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     
A.aB.bC.cD.d

(2)结合表中信息分析,该岛国人口数25万代表(     
A.人口合理容量B.人口最大容量C.人口临界容量D.人口延续容量

(3)1959—2019年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三国中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是____,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____
(4)新西兰人口增长速度缓慢,试分析其原因。
(5)依据短板理论,分析新西兰环境承载力小的自然原因。
2023-12-23更新 | 16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吴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3 . “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胡焕庸线能否突破?一些学者开展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见解。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的观点是:我国陆地国土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这种自然结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胡焕庸线的稳定性。这不是人的力量所能明显改变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盛和的观点是:在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多重因素的复合作用下,西北半壁有望迎来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提升经济与人口集聚能力,从而高质量突破胡焕庸线。

(1)西北内陆地区总体人口稀少,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     
A.海拔较低,热量充足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
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2)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塔里木盆地D.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为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提高科技水平B.大规模建设新兴城市
C.扩大耕地面积D.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
(4)胡焕庸线两端点的城市名称A:____、B:____
(5)限制我国胡焕庸线以西地区人口容量的因素是____
(6)近年来“胡焕庸线”西侧地区人口外迁现象趋缓,试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7)任选其中一位学者,概括其观点的地理要素。
2023-12-23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陆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4 . 卡塔尔,一个位于波斯湾西海岸的热带荒漠国家,在2022年举行了卡塔尔世界杯吸引了众多球迷前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卡塔尔国土面积仅11521km21939年人口约4万。之后在该国发现了储量惊人的油田,采矿、能源工业迅速崛起,并带动了建筑业、商业、旅游业的发展。至2020年,其常住人口数量为288.11万人,老年人口、少年儿童人口占比小。右图示意2020年卡塔尔常住人口性别年龄结构。

材料二:卡塔尔地处波斯湾沿岸(图左),大部分地区为覆盖沙土的荒漠,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国内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卡塔尔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卡塔尔籍公民仅40万人,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图右)。


(1)卡塔尔常住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劳动力供给过B.性别比严重失衡C.出生率迅速下降D.老龄化特征明显
(2)导致卡塔尔常住人口远超过国籍公民的主要原因是(     
A.移民政策鼓励B.国际赛事举办C.出生人口极少D.油气资源开采
(3)为应对当今的人口问题,卡塔尔应该(     
A.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B.限制中低端劳动力迁入
C.遣返现在国内外籍人员D.规划外籍人员活动区域
(4)2020年,卡塔尔人口密度约为____
(5)1939年至2020年间,卡塔尔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____(上升/下降)。
(6)说明卡塔尔外籍人口主要来源国的共同特征。
(7)卡塔尔劳动力人口中男性比例特别高,请说明原因。
2023-12-23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陆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5 . 主题:海绵之城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建设,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近年来,上海市正在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下图),在减少强降水不利影响的同时,让雨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_____水和大气水,其中_____水是主体。_____和永久积雪是陆地淡水的主体。

(2)根据图2,说出“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带来的变化。
(3)请从地形、气候的角度说明上海易发洪涝灾害的原因。
(4)请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建设海绵城市对减轻城市内涝的意义。
(5)上海建设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大新城”,对重点产业用人岗位和非上海生源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有落户优先政策。这些举措有利于(     
A.提高农业用地效益B.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C.改善人口年龄结构D.引进廉价的劳动力
(6)“沪漂”特指在上海生活和工作的非本地人。上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数据显示,外省市来沪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42.1%。说明上海市吸引外省市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2023-12-2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泾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6 .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人口流动规模很大,所以我国尤为关注人口问题。人口流动和迁移是影响中国未来数十年人口发展的关键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年)》,截至2014年末,全国流动人口总量达到2.47亿,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和迁移成为各地区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口、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

某年份中国跨省份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

流出省(市)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其他
占总量比重/%6.116.110.68.68.310.639.7
流入省(市)福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其他
占总量比重/%5.65.67.25.68.935.531.6
(1)根据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概括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2)在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中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的省级行政区为________
(3)引起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大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政策D.经济
(4)限制上图中甲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____,并从其限制因素角度分析如何提高甲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____
(5)根据中国跨省份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说出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为____,并分析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给流出地带来的影响____
2023-12-22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南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等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近年来,由于中东地区战乱导致叙利亚、利比亚等国人口逃离家园,迁居国外或成为难民。引起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D.生态环境因素
8 .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为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中以“闯关东”历时最长,迁移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关东”指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闯关东”以山东人为主、河北及河南人次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山东省地狭人稠,加上黄河下游连年遭灾,人民迫于生计,流入地广人稀、沃野千里的东北垦殖发展。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日俄加强对东北的侵略。清政府放弃封禁,利用人口优势,改以保卫边疆的移民戍边政策。不仅沿途给予交通食宿帮助,迁入东北还分配土地和农具。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由此导致了两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出现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的现象。

(1)与“闯关东”同时期的我国人口迁移中,按迁移的空间范围分,“走西口”属于____(国内、国际)人口迁移,“下南洋”属于____(国内、国际)人口迁移。
(2)结合材料,列举山东、河北等地老百姓“闯关东”的原因。
(3)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4)分析“闯关东”对当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2023-12-20更新 | 504次组卷 | 6卷引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合格考)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9 .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人口回流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中国城镇化中的新现象。下图为“江西某市回流人口定居意愿和购房意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市回流人口的定居意愿和购房意愿主要集中在(     
A.市区B.县城C.省会城市D.村镇地区
2.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回流的人口多属于主动回流,其主要原因是(     
A.交通条件不断改善B.沿海地区经济不景气
C.收入差距逐渐缩小D.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少
10 . 人口与产业

材料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科显示:江苏昆山、福建晋江、浙江慈溪和义乌4个县级市的城市人口规模均超100万,跃居我国大城市之列。

材料二:下表为“20214个县级市人口与经济指标统计表”。

项目昆山晋江慈溪义乌
常住人口(万人)211.2206.9185.9188.5
GDP(亿元)4748.12986.42379.21730.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亿元)

4.34


2.71


2.25


1.47
优势产业电子信息体育鞋服小家电小商品

材料三:四市位置示意图

(1)昆山、慈溪、晋江、义乌人口增长较快,其人口主要增长方式为______增长。
(2)义乌之所以成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物流中心,原因有(     
①自然资源丰富②自身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和较广阔的销售市场
③交通便利④行政中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香樟是义乌的市树,在义乌各地随处可见。香樟树形雄伟壮观,树冠开展,枝繁叶茂浓荫覆地,枝叶秀丽而有香气。关于樟树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叶片厚实,覆有蜡质B.针状树叶,耐寒耐旱
C.终年常绿,革质叶片D.夏季盛叶,冬季落叶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晋江有“中国鞋都”之称,其核心竞争力是(     
A.政策优惠B.原料丰富C.市场广阔D.劳动力廉价

(5)未来昆山发展的定位,最可能是(     
A.数字经济集聚地B.高端康养示范区
C.现代物流枢纽站D.商业服务中心城

(6)2022年5月,浙江省慈溪市130多亩大棚杨梅进入成熟期,以每公斤约200元的批发价,销往杭州、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而且远销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简述慈溪市近些年来杨梅快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7)依据晋江、慈溪和义乌的优势产业类型,分析其人均GDP与昆山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
(8)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优势产业对4个县级市发展成为大城市的促进作用。
2023-12-19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浦东实验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