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4 道试题

1 . 有学者通过比较第六次(2000-2010年)、第七次(2010-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研究我国人口分布动态变化。经分析得出中国人口变动模式分布(图1)、中国区域人口迁移动力要素的影响力变化(图2)。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00年以来,我国(     
A.东北地区人口规模持续增长B.中部多个省会城市人口聚集
C.沿海地带人口开始止增收缩D.新疆西藏等地人口数量减少
2.分析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可知,2000-2010年区域人口迁移的首要动力是(     
A.一月平均气温——自然环境因素B.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经济因素
C.人均非农就业数量——文化因素D.人均医护人员数量——社会因素
3.对比两次人口普查结果,目前我国各地区吸引人口迁移的新动力为(     
A.生态环境影响B.工资收入水平C.城镇化水平D.公共服务能力
4.我国目前人口分布的动态变化,对人口分布格局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胡焕庸线位置发生改变B.人口集中分布的趋势增强
C.人口均匀分布特点形成D.西北地区成为人口稠密区
2022-08-08更新 | 242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1 人口(4大考点+百题过关)-【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2O18年“一流大学”毕业生流向不同等级城市间比例。与2017年相比较,新一线城市2018年发生了“一流大学”毕业生流入量显著增多的现象。



(1)概括2018年“一流大学”毕业生在不同等级城市间的主要流动方向,并指出主要影响因素。
(2)推测新一线城市2018年“一流大学”毕业生流入量显著增多的原因,并说明该现象对新一线城市的有利影响。

3 . 人口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人口流动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下图为2019年十大城市人口净流入和净流出数量统计图(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整理。单位:万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十大人口净流入和净流出城市中(     
A.人口流入城市长三角最多B.人口流入城市经济增速快
C.人口流出城市自然增长快D.人口流出城市城市规模小
2.城市人口流动与主要成因或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A.广州——加剧城市人口老龄化B.北京——政策引导分散城市职能
C.哈尔滨——住房紧张、就业困难D.杭州——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集聚
2022-08-02更新 | 331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01 人口(4大考点+百题过关)-【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天津地区)

4 . 自2015年开始,中国的流动人口数量开始下降,出现人口回流现象。回流人口是指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务工人员因某些原因返回户籍所在地的人口,多为中西部地区农民工。下图为中国东部地区超大、特大城市流动人口回流意愿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人口回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规模越小,回流意愿越弱B.城市规模越大,回流意愿越弱
C.城市间经济差距越小,回流意愿越强D.城市间经济差距越大,回流意愿越强
2.结合图推断,以下符合我国人口回流特征的是(     
①东部地区南方特大城市的流动人口回流意愿总体高于北方
②东部地区南方超大城市的流动人口回流意愿总体高于北方
③东部内陆城市流动人口回流意愿总体低于沿海城市
④中国东部城市流动人口回流意愿总体偏低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人口回流对户籍所在地产生的影响是(     
A.促进城镇化发展B.户籍人口增加C.缓解资源压力D.完善养老制度
2022-08-01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一地理期末模拟卷02(湘教版2019 必修二全册)-学易金卷: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5 . 人口流动的目的地决策是一种典型的离散选择行为。流动或再流动均面临多个潜在目的地,决策者在其中选择能使其效用最大化的地区。下表为2017年我国人口流动和再流动的轨迹与距离问卷调查样本(不含港澳台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流动轨迹人数(人)占比(%)首次流入地与户籍地平均距离(km)现住地与首次流入地平均距离(km)现住地与户籍地平均距离(km)
一直省内流动50613.94316.67210.07248.67
从省内到省际40811.24259.72943.56956.72
从省际回省内65518.051000.96978.74226.23
从省际到流入省内52414.441012.17173.491011.39
从省际到其他省份153642.331177.951156.631139.50
1.我国人口流动最主要的流动轨迹为(     
A.首次流动未出省的再流动人口
B.跨省流动后返回户籍省、区、直辖市内其他城市
C.首次流动跨省后,再流动仍在流入地省、区、直辖市内其他城市
D.连续两次跨省、区、直辖市流动
2.据表判断我国人口流动和再流动的目的地具有(     
A.温暖性B.内陆性C.邻近性D.超远性
2022-07-31更新 | 189次组卷 | 3卷引用:必修第二册综合检测卷-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6 . 下图为2017年我国部分省(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以及近一年的常住人口增量情况示意图,实心圆圈表示人口增加,空白圆圈表示人口减少,圆圈的大小表示增减的程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城镇化水平较高,常住人口增加的省份有(     
A.津、皖B.黔、辽C.粵、渝D.京、沪
2.北京常住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宽松的房地产政策B.人才引进政策的变化
C.产业结构调整与变化D.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2022-07-28更新 | 462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1人口(高频选择题6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

7 .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之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长三角三省一市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的19.6%,流动人口规模的空间格局呈现了南京都市圈—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的“Z”字形空间格局。研究发现,影响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空间分异的因素与住房支出和住房的支付能力、个人家庭、就业情况、社会保障、城市规模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是城市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等级空间分异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长期居留意愿等级最低的省是(     
A.江苏B.浙江C.安徽D.上海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动人口居留意愿高等级城市以省会城市为主
B.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低等级城市均分布在浙江
C.居留意愿等级的空间分布呈现西部和北部较高、南部较低的格局
D.居留意愿高等级的空间分布与流动人口集聚的“Z”字形格局高度吻合
3.下列导致居留意愿等级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流动人口学历越高,其在城市居留意愿越低
B.流动人口年龄与居住意愿呈正相关
C.房租占收入比例越高的家庭,其居留意愿低
D.劳动力密集型部门收入相对稳定,提高了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居留意愿
2022-07-20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一部分 单元检测卷 第一章 人口 B卷·高中名师原创能力提升卷

8 . 下图为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统计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我国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     
A.人口总量开始减少B.乡村人口少于城镇人口
C.城镇人口持续增加D.乡村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2.近10年来,我国(     
A.人口集聚度提高B.人口迁移流动减缓
C.城镇化速度减缓D.逆城市化开始显现
3.我国未来乡村人口的变化趋势,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是(     
A.城乡收入差距缩小B.乡村振兴人力资源不足
C.乡村生态环境恶化D.乡村人口年龄结构改善
2022-07-18更新 | 364次组卷 | 11卷引用:专题01 人口(4大考点+百题过关)-【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天津地区)

9 . 近年来,西亚、北非地区由于战乱不断、持续动荡等原因,大批难民外涌。德国是目前为止接收难民最多的欧洲国家。下图是难民迁移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图中所示的难民迁移,说法正确的有(     
①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②是西亚、北非的难民迁往欧洲
③主要目的是躲避自然灾害
④主要影响因素是政治因素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难民大量涌入德国,对德国产生的影响是(     
A.缓解社会矛盾B.减轻交通拥堵C.加剧人口老龄化D.加大环境的压力
2022-07-18更新 | 733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一部分 单元检测卷 第一章 人口 A卷·高中名校好题基础达标卷

10 . 日本人口集中分布在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沿岸。随着在日本长期生活的外国人数不断增加,日本人口总数减幅有所缩小。下图示意2015~2020年日本本土各地区人口增减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日本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矿产D.经济
2.日本各地区人口增减率的差异,说明(     
A.人口空间分布北少南多B.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显著
C.四国岛人口数量减少最多D.北海道岛人口减少率最低
3.根据当前日本人口变化,可知该国(     
A.人口增长率持续降低B.人口增长率仍为负值
C.资源环境承载力缩小D.人口容量在逐渐缩小
2022-07-16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一章 人口 B卷 关键能力全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