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9 道试题

1 . 中东波斯湾沿岸国家男性人口占比普遍较高,2564岁年龄段尤其如此,居民出行依赖汽车。由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等六个国家组成的海湾合作委员会正在建设一条2000多公里的客货运铁路,以更好地连接该地区。下图为“中东附近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海湾国家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的最可信的因素是(     
A.生育观念B.产业结构C.政策D.历史基础
2.与该铁路建设面临的困难关联度最小的是(     
A.高温干燥B.沙漠广布C.区际协调D.沿海台风
3.铁路建成后,对该地区的影响主要有(     
A.调节人口的地区分布B.实现区域政治大统一
C.利于经济多元化发展D.提高石油的输出效率
2024-04-11更新 | 58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考第二次模拟地理试卷

2 . 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迁入人口数和迁出人口数的差额与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下图示意安徽省2009—2018年常住人口净迁移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安徽省常住人口从净迁出转变为净迁入的年份是(     
A.2011年B.2013年C.2015年D.2018年
2.2011年以来,安徽省常住人口净迁移率的变化反映了该省(     
A.外出务工人口数量增加B.老年人口数减少
C.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减少D.投资环境的改善
2024-03-19更新 | 368次组卷 | 36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20届高三7月调研性检测(零模)地理试题

3 . 城乡流动行为导致传统家庭代际空间分隔,在农村形成新的代际组合方式。不同代际的家庭成员在劳动能力、责任分工等方面的明显分化,又形成了强弱不均、类型多元的农户类型(图)。家庭代际组合状况是农户作出最优耕地利用决策的重要依据。完成下面小题。

1.中坚型农户将耕地转出的现象在我国东部地区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     
A.农业生产成本较高B.农产品市场需求大
C.非农就业机会较多D.耕地细碎化程度高
2.老幼型农户倾向于(     
①种植经济作物②撂荒耕地③种植粮食作物④种植林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3-06更新 | 914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4 .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人口流动活跃地区。下表为2020年长江经济带中的9省(直辖市)省际流出人口情况。表中数值为某省(直辖市)流向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占该省《直辖市》全部省际流出人口比值(前三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流出地长三角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川渝地区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
流向地江苏
0.40
上海
0.41
上海
0.22
浙江
0.27
广东
0.36
广东
0.44
广东
0.64
广东
0.22
广东
0.25
浙江
0.12
浙江
0.11
江苏
0.13
江苏
0.27
浙江
0.25
浙江
0.09
浙江
0.09
浙江
0.14
浙江
0.13
安徽
0.07
山东
0.07
广东
0.08
上海
0.21
福建
0.10
上海
0.07
广西
0.03
四川
0.13
重庆
0.11
1.2020年长江经济带内省际流出人口流向空间分布表现为(     
A.长江中游地区流向集中,以向区外流动为主
B.长三角地区流向分散,以区内流动为主
C.安徽省流向分散,以向区外流动为主
D.四川省流向集中,以区内流动为主
2.浙江是长江经济带内流动人口第一流向地,主要是因为浙江(     
A.经济水平高B.土地面积大C.就业岗位多D.地理位置优
2024-01-23更新 | 1053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约32万平方千米,境内的柴达木盆地自然景观奇特、矿产资源丰富。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源得以开采利用。近10余年旅游业发展迅速。下表显示该地不同时期常住人口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19491990200020102020
人口(万人)1.6031.2333.2049.8646.82

1.该地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增长率高B.农业土地开垦C.生态环境改善D.矿产资源开发
2.该地人口空间分布现状特征为(     
A.单核集中B.均匀分布C.多点集聚D.带状分布
3.旅游业发展对该地人口特征的影响包括(     
①常住人口快速增加②流动人口规模扩大
③男女性别比达到平衡④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增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1-23更新 | 1056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年1月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

6 . 下图是1987-2000年贵州省跨省劳务输出所占比例地域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贵州省跨省劳务输出地域主要属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A.东部季风区B.西部地区C.东部地区D.西南地区
2.贵州省人口流入广东省主要考虑(     
①空间距离②工资收入③政策支持④子女教育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 . 我国豫东平原上的某产粮大县,其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表示意该县村庄2006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值的变化(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值大于1表示该地为人口净迁入,小于1表示该地为人口净迁出),下图示意2006年和2020年该县县城、镇区、村域常住人口空间结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
比值
2006年2020年
村庄数量/

比/%
村庄数量/

比/%
≤0.6000.00142.79
0.60~0.80101.9910220.32
0.80~1.0047294.0236071.71
≥1.00203.99265.18

1.与2006年相比,2020年(     
A.人口净迁入的村庄减少B.农村人口迁出人数增多
C.全县户籍人口总数减少D.城镇人口增量等于农村人口减量
2.该县人口向本地城镇集中分布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人均耕地面积减少B.城镇办学条件较好
C.村庄特色产业发展D.城乡交通通达度高
3.该县人口的分布变化格局使得(     
A.城镇第三产业比重上升B.农村第一产业比重增加
C.农村劳动人口比重大D.城镇老年人口比重大
2024-01-15更新 | 183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8 . 中国大量的流动人口,在首次流动后长期处于在城乡或城市间循环流动的非永久性迁移状态。研究发现人口首次流动后的10年内将发生第二次流动,且两次流动的特征不同,下表是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抽样统计中首次和再次流动排名前列的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首次出度城市首次入度(再次出度)城市再次入度城市
1.重庆市1.深圳市1.上海市
2.安徽阜阳市2.广州市2.北京市
3.河南周口市3.东莞市3.天津市
4.湖南邵阳市4.北京市4.苏州市

8.四川南充市8.温州市8.无锡市

注:不含港澳台数据,首次入度城市是指在首次人口流动中所流入的城市。

1.据表推断,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自然灾害D.社会因素
2.据表分析,我国人口首次流动和再次流动呈现出来的特征是(     
A.首次流动以西部地区人口流出为主B.首次流动以跨省的长距离流动为主
C.再次流动珠三角地区的吸引力增强D.再次流动流入地均为省会或直辖市

9 . 柘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农业发展基础较好,是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县内交通便利。图示意20062020年柘城的城—镇—村人口层级结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2006—2020年,柘城的城—镇—村人口层级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县城工业化发展②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③村域特色产业发展④村域学校数量减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为优化该县金字塔形人口层级结构,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A.县城承接外地产业转移B.促进“一镇一品”优势产业发展
C.改善村域基本服务设施D.合理推进优质耕地资源流转
2024-01-05更新 | 36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高考预测地理试题(08)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10 . 深圳分布有大量城中村,其中不少位于中心城区,与周边中央商务区的景观形成鲜明对比,形成了“城市包围农村”的格局(见下图)。当前,我国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深圳“城市包围农村”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改革开放后大量人口涌入B.城市用地面积快速增加
C.现代化农业得到快速发展D.农业用地未转化为城市用地
2.我国在部分城市推进城中村改造的主要目的是(     
A.改善居民生活条件B.减轻城市内涝现象
C.缓解城市交通压力D.扩大城市用地面积
2024-01-05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高考预测地理试题(05)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