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1 道试题

1 . 中东波斯湾沿岸国家男性人口占比普遍较高,2564岁年龄段尤其如此,居民出行依赖汽车。由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等六个国家组成的海湾合作委员会正在建设一条2000多公里的客货运铁路,以更好地连接该地区。下图为“中东附近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海湾国家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的最可信的因素是(     
A.生育观念B.产业结构C.政策D.历史基础
2.与该铁路建设面临的困难关联度最小的是(     
A.高温干燥B.沙漠广布C.区际协调D.沿海台风
3.铁路建成后,对该地区的影响主要有(     
A.调节人口的地区分布B.实现区域政治大统一
C.利于经济多元化发展D.提高石油的输出效率
2024-04-11更新 | 583次组卷 | 7卷引用: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 . 城乡流动行为导致传统家庭代际空间分隔,在农村形成新的代际组合方式。不同代际的家庭成员在劳动能力、责任分工等方面的明显分化,又形成了强弱不均、类型多元的农户类型(图)。家庭代际组合状况是农户作出最优耕地利用决策的重要依据。完成下面小题。

1.中坚型农户将耕地转出的现象在我国东部地区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     
A.农业生产成本较高B.农产品市场需求大
C.非农就业机会较多D.耕地细碎化程度高
2.老幼型农户倾向于(     
①种植经济作物②撂荒耕地③种植粮食作物④种植林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3-06更新 | 914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三单元 产业区位选择(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3 . 川渝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用料广泛、烹饪方法多样的川菜,在日常生活中,麻、辣影响着川渝地区居民的饮食选择。随着人口、信息、资金等要素流动性的增强,以稳定人口为基础的传统地域饮食文化区的边界也开始发生变化。下表示意2018年我国川菜占比较高的地区及20231—6月我国川菜馆数量排名前15位的城市。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重庆四川新疆青海西藏陕西甘肃贵州浙江
占比12.15%10.27%7.58%5.46%5.00%4.93%4.60%4.44%4.24%
排名123456789
城市重庆成都上海北京深圳西安广州东莞苏州
川菜馆(千家)17.77.56.46.26.165.45.2
排名101112131415


城市武汉杭州宁波温州南京泉州


川菜馆(千家)4.94.94.443.73.6



1.根据材料推测我国川菜(     
A.以四川盆地为基地向外扩散B.在一线城市受欢迎程度较低
C.对西北地区的扩散范围极小D.全国分布均匀,局部较集中
2.川菜的特点反映出其发源地(     
A.多时令河B.物产丰富C.雨林湿热D.民风淳朴
3.川菜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高密度分布,主要是因为(     
A.食材扩散B.冷链发展C.人口流动D.空间相邻

4 .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人口流动活跃地区。下表为2020年长江经济带中的9省(直辖市)省际流出人口情况。表中数值为某省(直辖市)流向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占该省《直辖市》全部省际流出人口比值(前三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流出地长三角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川渝地区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
流向地江苏
0.40
上海
0.41
上海
0.22
浙江
0.27
广东
0.36
广东
0.44
广东
0.64
广东
0.22
广东
0.25
浙江
0.12
浙江
0.11
江苏
0.13
江苏
0.27
浙江
0.25
浙江
0.09
浙江
0.09
浙江
0.14
浙江
0.13
安徽
0.07
山东
0.07
广东
0.08
上海
0.21
福建
0.10
上海
0.07
广西
0.03
四川
0.13
重庆
0.11
1.2020年长江经济带内省际流出人口流向空间分布表现为(     
A.长江中游地区流向集中,以向区外流动为主
B.长三角地区流向分散,以区内流动为主
C.安徽省流向分散,以向区外流动为主
D.四川省流向集中,以区内流动为主
2.浙江是长江经济带内流动人口第一流向地,主要是因为浙江(     
A.经济水平高B.土地面积大C.就业岗位多D.地理位置优
2024-01-23更新 | 1055次组卷 | 11卷引用:第一章 人口(综合测试)-【上好课】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约32万平方千米,境内的柴达木盆地自然景观奇特、矿产资源丰富。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源得以开采利用。近10余年旅游业发展迅速。下表显示该地不同时期常住人口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19491990200020102020
人口(万人)1.6031.2333.2049.8646.82

1.该地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增长率高B.农业土地开垦C.生态环境改善D.矿产资源开发
2.该地人口空间分布现状特征为(     
A.单核集中B.均匀分布C.多点集聚D.带状分布
3.旅游业发展对该地人口特征的影响包括(     
①常住人口快速增加②流动人口规模扩大
③男女性别比达到平衡④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增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1-23更新 | 1056次组卷 | 8卷引用:第一章 人口(综合测试)-【上好课】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6 . 2000—2018年,非洲大学生留学目的地发生变化,逐渐形成较完整的对称结构(如图)。目前非洲在校大学生出国留学比例高达5.8%,部分非洲留学生未能学成归国,而是留在留学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8年对称结构补充完整,主要是因为2000年以来南美洲部分地区(     
A.交通条件改善B.经济发展较快
C.劳动力较缺乏D.农业规模扩大
2.法国成为非洲留学生最多的国家,推测是因为法国(     
①教育设施完善②留学政策严格③环境质量优良④距非洲较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部分非洲留学生未能学成归国,易导致非洲(     
A.高端人才流失B.人口数量减少
C.性别比失衡D.人口容量降低
2024-01-22更新 | 42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一章 人口(单元考点卷)-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单元速记·巧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7 . 下图为“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与分区比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有(     
A.东部地区占比先升后降
B.中西部地区占比持续下降
C.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持续减少
D.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2014年持续增加
2.造成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变化的原因有(     
A.全国交通条件改善,人口流动的规模进一步加大
B.各地户籍政策放开,流动人口逐渐向大城市集中
C.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
D.中西部地区环境改善,对流动人口吸引力有所增强

8 .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每年10月老张从北京飞来,次年4月再从海口飞回。他背后有数十万这种“候鸟”养老模式的老人群体。完成下面小题。

1.海口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济因素B.气候因素C.文化因素D.资源因素
2.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     
A.人口合理容量增加B.第三产业发展
C.廉价劳动力充足D.资源消耗降低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9 . 中国大量的流动人口,在首次流动后长期处于在城乡或城市间循环流动的非永久性迁移状态。研究发现人口首次流动后的10年内将发生第二次流动,且两次流动的特征不同,下表是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抽样统计中首次和再次流动排名前列的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首次出度城市首次入度(再次出度)城市再次入度城市
1.重庆市1.深圳市1.上海市
2.安徽阜阳市2.广州市2.北京市
3.河南周口市3.东莞市3.天津市
4.湖南邵阳市4.北京市4.苏州市

8.四川南充市8.温州市8.无锡市

注:不含港澳台数据,首次入度城市是指在首次人口流动中所流入的城市。

1.据表推断,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自然灾害D.社会因素
2.据表分析,我国人口首次流动和再次流动呈现出来的特征是(     
A.首次流动以西部地区人口流出为主B.首次流动以跨省的长距离流动为主
C.再次流动珠三角地区的吸引力增强D.再次流动流入地均为省会或直辖市

10 . 一般来说,县域内人口流出越多,该地区城镇吸引力越弱。但近年来,在四川县域城镇化中,却呈现了人口流出越多城镇化速度越快的情况。下图为“四川省县域城镇化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条件下四川省县域城镇化速度较快对本地带来的影响是(     
A.就业机会增加B.劳动力增加
C.公共服务压力增大D.工业化提高
2.依据图示县域城镇化模式推测未来四川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增长潜力及其原因(     
A.较大-收入返还增加B.较小—房价增长过快
C.较大—城区设施完善D.较小—农村人口减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