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青海省尖扎县按照“山上问题、山下解决”的发展思路,在尖扎县城附近,依黄河建新村,并将此村命名为“德吉村”(德吉,藏语“幸福”的意思),集中易地搬迁了附近生存条件恶劣的浅脑山区藏族群众近千人。德吉村海拔1900多米,村旁有高速公路,距离省会西宁市120多千米。随着整体搬迁的推进,很多原来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流。下图示意尖扎县位置。

(1)试从劳动力角度,说明浅脑山区贫困率高的原因。
(2)指出政府针对搬迁村民“稳得住,能致富”所做的主要工作。
(3)简述村民回流对德吉村的积极影响。
2021-05-13更新 | 365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高三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一)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塞尔维亚是欧洲东南部的内陆国,伏伊伏丁那自治省是该国北部重要的农业区。省内水利工程系统多瑙-蒂萨-多瑙运河历史悠久,全程900多千米,建有84座运输铁路桥、930千米的灌溉渠道。谷物在诺维萨德河港装船,通过河海联运输往世界各地。下图左为伏伊伏丁那省地图,下图右为诺维萨德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



(1)说明多瑙-蒂萨-多瑙运河修建和运行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多瑙-蒂萨-多瑙运河系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伏伊伏丁那省人口外流较为严重,农村地区年轻人少,大量土地被荒废。为应对此现象,当地政府发起了“年轻人回归”运动,提供资金供年轻人购买机械等农资产品,并鼓励他们种植水果和蔬菜。


(3)简述伏伊伏丁那省开展“年轻人回归”运动的好处。
2021-05-13更新 | 876次组卷 | 10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二模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等条件下,由本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人口规模。区域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持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人口数量超越这一限度,便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如图示意亚洲中部地区部分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

(1)推测图示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
(2)与B区域相比,判断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高低,并分析原因。
(3)分析图示区域不适宜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
2021-05-09更新 | 1426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德润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原西海固地区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曾被联合国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西海固吊庄移民是宁夏经过多年实践的一种生态移民模式,将居住在原西海固地区的贫困人口成批地搬迁到黄河灌区(闽宁镇),重建新家园,实现脱贫致富。

材料二 1996年9月,党中央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福建省在扶贫开发中充分利用东部资源,以产业发展带动西海固农民快速脱贫致富。

材料三 图1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区图,图2是福建省区域图。



(1)推测西海固地区被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的自然原因。
(2)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_____。“吊庄移民”对原西海固地区的有利影响。
(3)从产业结构角度,说明宁夏、福建在合作中如何实现“双赢”。
2021-05-07更新 | 638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4月联考地理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宁夏南部山区西吉、海原、固原三县沟壑纵横、干旱缺水、灾害频发,自然条件极其恶劣,贫困人口集中,是少数民族回族聚居地。1990年10月“西海固”1000多户百姓,搬迁到银川市近郊的永宁县境内玉泉营,在茫茫戈壁中的黄河灌区建村,之后20年间陆续接纳来自“西海固”移民4万多人。在解决温饱问题基础上,经过福建省对口支援,这里陆续发展了特色菌草产业、光伏产业、劳务产业、旅游产业,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


(1)与西海固相比,简述迁入地发展的有利条件。
(2)从四大产业中任选其一,分析选择发展该产业的原因。
(3)概述西海固地区人口迁出后对当地地理环境的积极作用。
2021-05-03更新 | 44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年北京市延庆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6 . 图1为美国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路线图,图2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东北地区人口迁移路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1所示人口迁移类型为____(国内/国际)迁移。图2地区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____(较快/较慢),该现象常见于____(发展中/发达)国家。
(2)中美两国的东北部在自然环境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现阶段,单位面积的土地上____(中国/美国)东北部的人口容量更大,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3)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____。1985年后中国东北人口迁移路线转变的主导因素是____,简述目前的人口迁移趋势对东北地区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____
7 . 读图文表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候鸟人指为了健康养生(康养),寻求美好生活,像候鸟一样过着冬天来、夏天去生活的人群。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县盘阳河流域拥有长寿地理环境,每年都有候鸟人来此避寒越冬、养老养生。近年来,该地区依托区域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政策吸引外来投资,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居住区。

材料2:盘阳河流域候鸟人居住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并在空间上有所体现。(见下图)


材料3:盘阳河流域候鸟人居住区有不同类型。(见下表)盘阳河流域候鸟人居住区类型与特征

类型候鸟人生活聚居形态设施与景观
A原生态生活自然村落,散居住宅条件简陋,乡村景观
B消费能力差异大商业、旅游街区,高密度聚居公共设施多,村中城
C中端消费,季节性康养连排别墅或散居村容有致,田园度假村景
D社会精英,购买第二居
毗邻长寿养生景区,低密度
聚居
门控社区,高档康养景观

(1)描述盘阳河流域候鸟人居住区的空间变化特征。
(2)考虑居住区发展、居住区组合两方面情况,简析D类型居住区分布在盘阳河流域北部的原因。
(3)根据居住区特征简析D类型居住区数量少于A类型居住区数量的原因。
(4)简析盘阳河流域候鸟人居住区发展的条件。注意:该题有4个要点,多答倒扣分。
2021-04-2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地理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我国局部地区图,图2为辽宁省2011-2019年当地常住人口统计图。


材料二:清末时期我国山东等地遭受旱、涝等灾害,再加上连年战乱,越来越多的灾民外出逃荒、避难至辽宁省等东北地区。

材料三:我国环渤海海域冬季多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2020年1月以来,受强寒潮影响,1月27日海冰达到最大范围,约占渤海面积的45%,对沿岸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1)清末时期,引起人口大规模由山东迁往东北地区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2)据数据推断,2012~2019年间辽宁省的人口迁移变化特点是_____,简析该人口迁移变化特点对辽宁省人口老龄化的影响_____
(3)与8月相比,2月渤海表层盐度总体较_____(填高或低),简析其原因_____
(4)借助_____(地理信息技术)技术,可快速获取海冰面积的信息。简述渤海海冰对沿岸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_____
2021-04-22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M地≥10℃积温值范围为多少度?请说明判断理由。
(2)M、N地区为湿润地区,但M地区在7、8月份常出现旱情;N地区全年干旱频发。简要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
(3)简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图中M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017-12-07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10 . 阅读江苏省的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江苏省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材料2 江苏省资本、劳动力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比较江苏省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有何不同。
(2)干旱是甲乙两地共同面临的自然灾害,请分析两地干旱时间和成因的差异。
(3)说出该省的人口迁移流向。并简述对迁入地的影响
(4)结合材料2描述江苏1997-2007年资本、劳动力、技术创新等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特征和差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