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人口2.7亿,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该国煤炭具有低灰、低硫的优点,大量出口至中国。镍是动力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该国镍矿储量居全球前列。

材料二:左图为印度尼西亚略图,右图为该国某居景观。


      
(1)印度尼西亚纬度低,对流层较____(填“厚”或“薄”),当地民居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屋顶陆且巨大,屋脚高且架空,这样的特点能较好适应____的气候特征。明清时期,许多中国人“下南洋”至该国定居,按人口迁移的空间范围划分,“下南洋”属于____迁移。
(2)近年来印度尼西亚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请判断该国“电动汽车产业部门”与其“主要区位条件”的一一对应关系,用直线正确连接。
   
A____B____C____
(3)印度尼西亚主要通过____(填空通运输方式)向中国出口煤炭。除交通条件外。简述该国能够向中国大量出口煤炭的有利条件____
2023-07-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恒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2 . 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简称“长三角一体化”)被列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构成中国区域发展新格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常住人口约2.2亿人,集中了全国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所等。

材料二: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基础,沪宁沿江高铁是长三角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正线西起南京南站,终至太仓站,预计2023年8月通车。


(1)长三角地区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其中大约30%来自安徽省。影响这类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B.生态环境C.社会文化D.经济水平
(2)写出图示长三角区域所属的地域文化区名称:____,下图中能反应该文化区传统民居和聚落特点的是____(填写甲或乙)

(3)长三角一体化促进了区域城市化发展,衡量城镇化最重要的指标是____,目前长三角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
(4)“长三角”是世界城市群之一,推动该地区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最主要因素是(     
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B.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C.大量来自内地流动人口的涌入
D.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5)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内需所在。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错误的是(     
A.促进城乡协调发展B.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C.催生大量新兴产业D.城镇化必然导致城市问题
(6)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绿色公共交通”的建设。这主要解决的是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     
①能源问题②交通问题③环境问题④就业问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分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8)沪宁沿江高铁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河流众多B.地形平坦C.气候温和D.城市密集
(9)沪宁沿江高铁建成通车后将(     
①缩短城市间的时空距离②促进沿线矿产资源开发
③加快特色农产品的外运④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3-12-24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A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省广州市依托制造业起步发展,在中心城区形成一定规模的工业区,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逐渐融入城镇生活。2008年起,广州市陆续将中心城区的工业企业迁至郊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中心城区的海珠区将都市型工业作为发展的重点。都市型工业主要以信息流、物流、人才流等资源为依托,发展高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


(1)将中心城区的工业企业迁至郊区的目的主要是(     
A.减小居民通勤距离B.优化城市空间结构C.调整地区产业结构D.提高城区居民收入
(2)以下产业类型中,最符合“都市型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A.纺织服装B.石油化工C.工程机械D.人工智能
(3)新时代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②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
③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
④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
⑤大力发展中小城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④⑤

材料二:目前我国正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努力使之成为世界一流湾区。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湾区的经济发展趋势一般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演变。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密度大,经济总量高,世界500强企业总部约有20家,高校及研究机构多。



(4)香港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是(     
A.地狭人稠,资源缺乏B.劳动力紧缺且素质低
C.缺乏资金和管理经验D.教育和科技发展滞后
(5)香港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有(     
①借助港珠澳大桥,加强与珠海和澳门的联系
②以加工制造业为支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③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依托,与区内城市协同发展
④发挥港口优势,带动大湾区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积极影响有(     
①提高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竞争力
②提高粤港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地位
③加强粤港澳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
④有利于香港和澳门的独立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相比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更易建立区域统一大市场的有利条件是(     
A.行政管辖关系B.经济发展水平C.风俗习惯差异D.人口规模结构
(8)从人文地理角度,概述粤港澳大湾区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
2023-12-2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合格考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群将成为中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也是流动人口的主要承载地。基于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将城市群流入人口按照流动范围分为县内、省内县际和省际三类,探讨城市群流入人口的流动范围。

材料二:深处内陆的成渝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支点。成渝城市群获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至国家战略,已成为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绝对“中心”。未来,成渝地区要打造一个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十四五”规划赋予成渝城市群“城乡统筹、共同富裕”的探索重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仅突出“双城”二字,更突出“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探索中心城市带动欠发达地区协同发展的路径。

材料三:左图为成渝城市群人口流动范围示意图;右图为成渝城市群分布图。

(1)相比2000年,说明成渝城市群在2010年流入人口流动范围变化特征。
(2)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分析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3)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探讨成渝中心城市带动周边欠发达地区协同发展的路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高度依赖于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城市,另一方面,服务业正在逐步替代工业,成为推动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服务业与城市人口的相互影响和协同演进,是推动服务业发展、深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动力之一。1995-2015年,福建省的城市人口分布重心与服务业分布重心均位于福建省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左图示意1995-2015年福建省城市人口与服务业的聚集系数,右图示意1995-2015年福建省城市人口和服务业分布重心演化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95-2015年,福建省城市人口与服务业分布集中度的差异表现为(     
A.两者的分布集中度发展趋势相反B.服务业的分布集中度变幅更大
C.服务业的分布集中度高于城市人口D.城市人口的分布集中度增速较小
2.下列最能解释福建省服务业与城市人口分布重心演化轨迹特征的是(     
A.东北部的服务业区位条件最为优越B.服务业在大城市的分布集中度更高
C.2000~2005年西部迁入大量农民工D.1995~2000年两者的发展最为协调
3.福建省的城市人口分布重心与服务业分布重心偏向东南方向,可推测得出福建省东南部(     
A.城市密集B.气候适宜C.重工业发达D.环境质量高
2023-01-10更新 | 1491次组卷 | 8卷引用:2023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一模)地理试题

6 . 山西传统村落呈集聚型分布特征,自然地理区位具有强烈的低海拔、低坡度、“亲水性”取向。下表示意2000一2010年山西省传统村落人口类型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人口类型2000年2010年
村落数量主要分布区村落数量主要分布区
年轻型12晋城的阳城、泽州,长治的武乡、平顺以及吕梁的柳林、石楼、交口、汾阳地区9晋城的阳城,长治的平顺,晋中的昔阳以及吕梁的柳林、石楼、交口、汾阳地区
成年型152大片分布在晋中盆地南部的灵石、孝义、文水,长治的平顺、长治县,晋城的高平、陵川、阳城、泽州以及临汾一运城盆地地区74主要分布在晋中的灵石,长治的长治县以及晋城的高平
老年型122主要分布在晋中、晋北地区203其他区域

1.导致山西省2000一2010年传统村落人口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B.政策C.经济D.文化
2.山西省传统村落人口类型的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人地矛盾加剧B.村落出现空心化C.村落规模扩大D.村落经济快速复苏
7 . “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是我国明清时期重要的人口迁移事件……“南洋”在明、清时期指的是如今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人“下南洋”的洪流时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S城(新加坡)为东南亚地区的经济、金融中心,人口约560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图1 “下南洋”示意图

图2 1965~2020新加坡人口增长示意图                                 图3 新加坡2020人口金字塔

(1)阅读图1,按人口迁移的空间特征划分,“下南洋”属于____(选填: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主要的人口迁出省级行政区是____(选填:A.山西省B.福建省)
(2)根据“人口迁移推拉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洋”地区自然环境优美,是“下南洋”过程中的拉力。
B.清末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下南洋”过程中的拉力。
C.西方殖民者统治“南洋”地区急需劳工,是“下南洋”过程中的推力。
D.清末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是“下南洋”过程中的推力。

(3)阅读图1,以越南为例,简述“南洋”地区人口分布特点并说明主要影响因素及原因。
分布特点:____
影响因素:____
原因:____
(4)阅读图2,1965年时新加坡处于人口发展模式中的哪一时期?(     
A.工业化之前B.工业化初期C.工业化中后期D.后工业化时期

(5)1988~1990年新加坡出现了短暂的生育高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下南洋”进入洪流时期,育龄女性增多。
B.医疗技术快速成熟,婴儿夭折率降低。
C.“重男轻女”的价值观盛行,带动生育。
D.国家政策调控,鼓励部分育龄夫妇生育。

(6)2005~2010年期间,新加坡的年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但这段时期新加坡总人口快速增长,推测原因是____
(7)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角度考虑,促使新加坡人口密度较东南亚其他地区高的因素是________,制约新加坡人口数量进一步增长的因素是____
(8)依据图3,分析现在新加坡出现的人口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9)下列四幅景观表示不同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是(     
A.风塔B.洞穴屋C.高跷屋D.地坑院
2023-12-2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中学东校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中期素质评估地理试卷(合格考)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通常,人口规模的减少或者人口密度的下降,被作为识别城市收缩的主要标志,人口收缩城市往往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年龄结构问题。近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差异日益凸显,人口呈现出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的特点,与此同时,城市收缩与快速城镇化并存,异地城镇化现象和人口收缩呈现出很强的关联性。下图为“六普”“七普”期间城市人口收缩比例示意图。



(1)描述“六普”至“七普”期间,我国城市人口收缩的变化特征。
(2)简述“六普”至“七普”期间,我国城市人口收缩最明显的地区人口收缩的社会经济原因。
(3)说出为应对人口收缩,我国收缩型城市可采取的措施。
9 .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人口流动规模很大,所以我国尤为关注人口问题。人口流动和迁移是影响中国未来数十年人口发展的关键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年)》,截至2014年末,全国流动人口总量达到2.47亿,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和迁移成为各地区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口、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


某年份中国跨省份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

流出省(市)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其他
占总量比重/%6.116.110.68.68.310.639.7
流入省(市)福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其他
占总量比重/%5.65.67.25.68.935.531.6
(1)根据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概括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2)在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中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的省级行政区为________
(3)引起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大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政策D.经济
(4)限制上图中甲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____,并从其限制因素角度分析如何提高甲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____
(5)根据中国跨省份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说出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为____,并分析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给流出地带来的影响____
2023-12-28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南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等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10 . 材料一:为吸引人才实现经济发展的“弯道超越”,自2017年开始,由新一线城市发起的“人才争夺战”席卷全国,各地竞相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吸引政策。每年毕业季,高校毕业生的跨区域流动备受关注。

材料二2021年5月27日,黑龙江省发布了全省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数据显示,与2010年六普数据相比,黑龙江常住人口减少64639万,省会哈尔滨减少63万,外泥人口中高校毕业生比重明显高于流入人口。请根据相料及图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代表经济发展指数城市舒适性指数人才政策指数
一线城市代表深圳1.02.00
新一线城市代表武汉0.60.50.6
二线城市代表哈尔滨0.10.30.45
三线城市代表海口00.40
五线城市代表拉萨00.30

1.武汉成为“人才争夺战”发起者的优势条件(     
A.武汉与一线城市相比,生活成本高,城市性价比高,城市竞争力强
B.武汉比深圳人才需求量大,提供的就业岗位更多
C.武汉兼具城市强经济水平和城市舒适性两个最优点
D.武汉在人才政策上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2.2018年“一流大学”毕业生在不同等级城市间的流动特点(     
A.新一线城市毕业生同级流动比例最低
B.向最高等级城市流动在新一线和二线城市中最突出
C.三线城市毕业生以向新一线城市流动特征不明显
D.一线城市向低等级城市流动比例随城市等级降低而增加
3.哈尔滨市在吸引人才方面采取的最快见效的措施(     
A.增加教育投入打造教育高地B.减少城市宣传报道,避免人们知道城市人才流失
C.增加就业岗位,增加人才待遇,以稳定居民量D.合理规划城市,控制城市人口数量
2023-01-13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高考研究会高考测评研究院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学习效率检测调研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