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毕业生粘滞率是指高校毕业生毕业后留在就学地工作的比例。研究表明,北京毕业生粘滞率明显低于同为一线城市的上海。完成下面小题。

1.不利于毕业生粘滞率提高的是(     
A.较高的消费水平B.较高的开放程度
C.较多的就业机会D.较好的社会保障
2.与上海相比,北京毕业生粘滞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程度较低B.城市内部差异更大
C.落户制度更为严格D.交通条件更加不便

2 . 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浙江省新增省外流入人口约为1500万,分布在11个地级市。下图为第七次人口普查省外流入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丽水相比,杭州省外流入人口的特点是(     
A.文化程度较高B.平均年龄较低C.男女比例差异小D.农村人口占比大
2.浙江省吸引大量人口流入的主要原因是(     
A.教育水平高B.环境优美C.就业机会多D.环境容量大
2023-03-19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三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期末)地理试题

3 . 2000年以来,随着全球矿产价格上涨,撒哈拉以南非洲新出现不同等级的矿业聚落,加快了当地城镇化进程。不同等级的矿业聚落常住人口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如下表)。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类型矿山定居点成熟的矿场大型矿业城市
性别比失衡相对均衡相对均衡
抚养比
三代同堂比例
1.与大型矿业城市相比,矿山定居点的人口特征更易导致(     
①空巢老人增加②留守儿童增加③失业人口增加④收入差距加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三类矿业聚落常住人口特征差异根本上取决于(     
A.居民健康水平B.基础设施水平C.人口迁移速度D.产业结构特征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践表明人口迁移不是一蹴而就的,迁移者通常要经历多次地点的变更才能最终稳定下来;在第一次迁移后,迁移者要么继续居留在迁入地,要么继续迁移(主要包括返乡和再迁移)。某研究机构统计了2016年全国多个省市的劳动力人口迁移状况,下图表示迁移者在不同等级城市的居留比例和居留意愿。

(1)与大城市相比,指出超大城市迁入人口的居留意愿和居留比例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2)某超大城市拟提高迁移者的居留比例,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
(3)分别说明农民工选择返乡对个人、家庭和农村的有利影响。
2022-12-03更新 | 541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5 . 加拿大不同乡村地区出现了两类人口迁移导致的老龄化;一类是大量年轻人口迁出导致的残留老龄化,一类是大量退休老人迁入导致的集聚老龄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加拿大不同乡村地区出现两类人口迁移导致的老龄化,主要取决手不同乡村(     
①经济发展水妥差异②年龄结构差异③自然环境差异④人口密度差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推测退休老人迁入导致的老龄化乡村,其快速增长的产业部门是(     
A.林业B.制造业C.生产性服务业D.生活性服务业
3.与加拿大相比,我国几乎没有出现退休老人迁入导致的老龄化乡村,主要是因为我国(     
A.退休老人收入高B.城乡医疗差距大C.城乡交通联系弱D.乡村环境质量差
2022-08-17更新 | 24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6 . 我国人口集聚或流失的区域性差异明显,呈现人口增长多极化的空间格局。下图我国“2000—2020年省际人口总量变动及增幅对比图”(数据未包括港澳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上一个十年相比,2010-2020年人口增长表明(     
A.东北地区人口流失态势好转B.西部地区人口都是净增加
C.中部地区人口变动幅度最大D.东部地区仍是人口增长中心
2.下列省份人口变动的原因,正确的是(     
A.辽—东北振兴B.苏—长三角城市群建设
C.鄂—西部大开发D.渝—中部开放崛起

7 . 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江苏省常住人口为84748016人,较第六次人口普查增长了7.74%,但内部差异明显。左图为江苏省各地级市分布图,右图为江苏省各地级市人口增长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江苏省“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接近的是(     
A.淮安、镇江B.苏州、徐州C.南京、宿迁D.连云港、盐城
2.江苏省“七普”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城市(     
A.自然增长率较高B.行政等级较高C.多为资源型城市D.距离上海较近
3.苏南与苏北、苏中相比,十年间人口比重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生育政策B.高新技术产业C.生态环境D.机械增长
2023-01-0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8 . 我国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长期稳定居住工作,呈现“流而不动”的状态。同时,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趋势明显,夫妻共同流动比例高,子女随迁较为普遍,老年父母随迁增加,这对流动人口居住地点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下图示意广州市不同类型流动人口、本地市民的就业地和居住地距离的对比。调查显示,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并未导致住房开支显著增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流动人口与本地市民的职住距离差异明显,其主要原因是流动人口(     
A.收入水平较低B.家庭结构简单C.租房比例较高D.职业选择较少
2.与其他类型的流动人口相比,独居者选择居住地点时更多考虑的是(     
A.租金水平较低B.房屋面积大C.教育设施齐全D.交通区位好
3.广州市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并未导致住房开支显著增加,主要得益于(     
①郊区城市化②逆城市化的发展③住宅区快速扩张④就业地向外地迁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数据显示,人户分离(户籍和住址不在一个地方)人口为49276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出现人户分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B.区域经济水平存在差异
C.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D.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2.人户分离现象包括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两种形式。下列地区中,有人无户(籍)现象相对普遍的是(     
A.上海市B.黑龙江省C.贵州省D.河南省
2022-01-20更新 | 518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城市群是未来中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也是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承载地。2000—2010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流入人口规模快速增长,流入人口的分布在城市群内部也存在明显差异。下图示意2000—2010年三大城市群流入人口分布的等级差异及其变动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断2000—2010年(     
A.京津冀城市群流入人口分布出现明显扩散B.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流入人口总量增加
C.珠三角城市群各级城市流入人口总量不变D.三大城市群流入人口向中心城市显著集聚
2.与其他两个城市群相比,流入长三角城市群外围县市人口比例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大都市辐射②政府政策③产业基础④社会福利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2-01-03更新 | 982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