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9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口收缩,也被称为人口减少,人口下降,是伴随着西方国家人口下降和老龄化(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总数的7%)而被广泛关注的社会现象。国家发改委在《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首次提及“收缩型城市”。下图为在县市尺度上的2010~2015年我国人口收缩(常住人口减少)的空间分布图。



(1)描述我国人口收缩区的分布特征。
(2)推测东北地区出现人口收缩的原因。
(3)简述人口收缩给东北地区带来的不利影响。
2022-05-02更新 | 262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关注流动人口向户籍人口转化的市民化进程。下图示意2001~2018年中国四个超大城市的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1~2018年间(     
A.上海常住人口持续减少B.广州户籍人口持续增加
C.北京户籍人口增速最快D.深圳流动人口增速最慢
2.推测深圳2014~2018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医疗条件改善B.生育政策调整C.生活成本降低D.落户政策放宽
3.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市治理上,超大城市吸引流动人口向户籍人口转化要优先考虑(     
①城市供水②医疗资源③绿地面积④人口素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户籍人口是指一个地区依法在当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该地区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中国某特大城市地形平坦,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下图示意该市2011~2021年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市最可能是(     
A.武汉市B.重庆市C.银川市D.哈尔滨市
2.2011年以来该市(     
A.户籍人口数量持续增加B.老年人口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
C.新增常住人口逐年增多D.常住与户籍人口差值持续增大
3.推测2019年以来该市常住人口数量显著变化主要是由于(     
A.出生人口数量剧增B.企业总部数量的增加
C.城市居住条件改善D.实施吸引人才的政策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动人口是指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差值,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逐渐融入城镇生活。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图为2010~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示意图。

(1)据图指出我国现阶段城市化现象的主要特征及反映的主要问题。
(2)推测人口流动现象对我国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3)针对以上现象,概括大城市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可采取的合理措施。

5 . 农民工通常是指具有农村户籍但已在城镇做工的劳动者。图示意我国2008—2021年50岁以上和20~30岁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比例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由2008—2021年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的变化,可推测该时段我国农民工(     
A.平均年龄增大B.老龄化率降低C.受教育年龄延长D.占城镇人口比重增加
2.该时段内不同年龄段农民工占比变化导致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利于改善该问题的措施是(     
A.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B.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
C.增加农民工技能培训D.提升产业自动化水平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当前城镇人口9.02亿人,其中流动人口为3.76亿人,专家认为高流动性“迁徙中国”已形成。

下表为“我国不同地区人口比重及其变化数据”,下图为“全国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统计图”。

地区2020年人口占比与2010年相比人口占比变化%
东部地区29.932.15
中部地区28.83-0.79
西部地区27.120.22
东北地区6.89-1.2

(1)据表可知我国人口分布和流动不均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的净迁出人口数量最多B.西部地区完全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C.中部乡村劳动力流失问题较严重D.我国人口向经济欠发达区域集聚
(2)通过表“我国不同地区人口比重及其变化数据”,推测东北地区近10年人口迁移方向,并说明理由。
(3)通过城乡人口统计图,描述我国1953年-2020年的城镇化特点,并说明对乡村的不利影响。
2022-12-04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未来十几年特别是2021-2035年,是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根据预测,我国人口总量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读我国人口增长预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中国人口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大约是:(     
A.2025年B.2030年C.2032年D.2035年
2.关于我国人口达到峰值之后,人口增长及变化的趋势最可能是:(     
①人口增长类型转变为高低高型②出现人口负增长③养老院护工荒加剧④人口流动规模不断减小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2023-01-18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第十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8 .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江苏省常住人口为84748016人,较第六次人口普查增长了7.74%。表1为“江苏省各地级市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南通泰州镇江
六普(%)13.308.105.8410.179.265.873.96
七普(%)15.048.816.2310.999.125.323.79
城市扬州盐城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
六普(%)5.679.236.106.005.5910.90
七普(%)5.387.925.385.885.4310.72
1.两次人口普查期间,人口增长率最低的是(     
A.无锡B.淮安C.南通D.盐城
2.六普到七普期间,苏州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经济迅速发展B.生育政策调整C.落户门槛提高D.消费水平提升
3.根据各地级市人口比重变化,可以推测人口(     
A.出生率变化B.老龄化速度C.密度的变化D.结构的变化
2023-01-10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区、通州区、启东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流动规模日益庞大,甲、乙、丙、丁为我国主要少数民族跨省流入地。下表显示2016年甲、乙、丙、丁四地的少数民族省际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出地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跨省流入地NO.1NO.2N0.3
流出地占比%流出地占比%流出地占比%
贵州44.37湖南18.73云南12.71
广西50.52湖南16.32贵州14.76
甘肃65.57四川11.79青海9.91
甘肃44.14宁夏31.43青海6.31

1.甲、乙、丙、丁四地分别为(     
A.广东浙江新疆西藏B.广东浙江西藏新疆C.浙江广东新疆西藏D.浙江广东西藏新疆
2.推测影响少数民族人口迁往甲省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经济因素②空间距离③风俗习惯④群体集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 安徽省位于我国中部,流动人口规模较大,人口流动方向趋于集中,省外集中于苏浙沪,省内集中于合肥。下图示意2011~2016年安徽省流动人口数量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1~2016年安徽省流动人口的变化特征是(     
①以跨省流动为主   ②流动人口逐年增加   ③以省内流动为主   ④流动人口总体下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影响安徽省流动人口省内、省外流向趋于集中的因素主要是(     
A.人口数量质量和对外开放水平B.城市环境质量和交通便捷程度
C.资源能源禀赋和居民消费水平D.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空间距离
3.推测导致近年来安徽省省际流动人口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该省(     
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B.城乡生态环境改善C.交通基础设施完善D.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