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下图示意京津冀地区部分城市与北京的经济联系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联系越紧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廊坊经济联系指数较石家庄大的原因主要是
A.经济水平较高B.城市等级较低
C.离北京市较近D.劳动力较丰富
2.廊坊的燕郊镇因有30万 “北漂”在此安家而成为北京的“睡城”。“睡城”兴起的最主要原因是
A.房价较低B.就业机会较多
C.环境质量较好D.经济联系紧密
2019-08-21更新 | 396次组卷 | 26卷引用:高考一轮复习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同步测试题
2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显示的是(     )
A.城市地表径流利用系统B.城市污水利用系统
C.城市雨水利用系统D.城市地下水利用系统
2.图中右侧的深井,所发挥的作用是(     )
A.滴灌B.渗灌
C.抽取地下水D.回灌地下水
11-12高一下·江西宜春·期末

3 . 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A.K2线B.AC曲线
C.AD曲线D.AB曲线
2.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②控制城市化进程 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        ⑥分散城市职能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⑤
2019-06-19更新 | 741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8届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总复习:考点强化练24 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 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A.10-15千米B.15-20千米
C.20-25千米D.25-30千米
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019-06-10更新 | 16618次组卷 | 114卷引用:【同步产品化】3.1水循环-课后作业(C层进阶高考)人教版(2019)必修一
5 . 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0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
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
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
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
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0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
C.资源条件D.出行方式
2019-06-10更新 | 7748次组卷 | 43卷引用: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6 . 城市化的进程大幅度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一些学者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的关系归纳如下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 
②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大 
③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负相关 
④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依据该模式,假设某城市2000年时城市化程度为20%,下水道普及率为40%;2008年时城市化程度为90%,下水道普及率为80%;则2008年的径流量约为2000年时的
A.1倍B.2倍C.3倍D.4倍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
2019-01-30更新 | 2223次组卷 | 42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3)城市化作业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 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居住人口减少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断扩大
2019-01-30更新 | 8223次组卷 | 124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3)城市化作业
9 . 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
A.洪涝灾害更少B.淡水资源更多C.经济水平更高D.土地成本更低
2.今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A.节约建筑用地B.缓解交通压力C.降低建筑耗能D.扩大用地规模
2019-01-30更新 | 2251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3)城市化作业

10 . 2014年11月起,国家要求武汉等14个城市划定城市边界,对“摊大饼”式城市发展模式加以遏制。下图为武汉城市边界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对于武汉城市边界规划的说法,错误的是
A.抑制城市空间低密度扩张B.保护周边基本农田
C.预留城市未来的发展空间D.延缓城市化进程
2.武汉新城组群规划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A.东部新城组群宜发展港口物流业B.西南新城组群为水源保护区
C.南部新城组群严格划为防洪区D.北部新城组群宜发展汽车工业
3.“摊大饼”式城市发展模式
A.解决交通拥堵B.吞噬自然景观
C.扩大城市服务范围D.提高城市环境容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