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与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半城市化地区是指在大城市边缘地带和非农化产业显著的乡村区域涌现出的一类具有“非城非乡、半城半乡”特征的过渡性地域。苏州市下辖姑苏、虎丘、吴中、相城、吴江5个区及苏州工业园区,代管常熟、张家港、昆山、太仓4个县级市,各区县经济水平差异大。左图a为苏州行政区划示意图。右图b为2010、2015和2018年苏州市半城市化地区面积。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苏州市半城市化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苏州市的半城市化地区面积在2015-2018年下降幅度大
B.苏州市的半城市化地区面积在2010-2015年下降幅度大
C.苏州市半城市化地区在各年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
D.苏州市各地区半城市化地区面积在逐年下降
2.根据材料信息推测,以下城市未来半城市化扩张潜力最大的是(括号内为江苏省各市2021年底城市化率)(     
A.南京市(86.9%)B.淮安市(66.21%)C.苏州市(73.94%)D.连云港(62.38%)
3.苏州市消失的半城市化地区演变成了(     
A.远郊B.近郊C.完全的农村D.完全的城市
2023-09-10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贺州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的农业地级市,是典型的西部欠发达城市,农村人口占比高。与周边城市相比,该市成立最晚,城市规划起步较慢,是唯一地区生产总值没有达千亿的市,城镇化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与全国、全区人均生产总值的差距较大。截至2016年底,贺州市工业增加值与第一产业增加值之比属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而同时期全国已迈入成熟的工业化时代,全区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抽样调查显示:贺州市人口2010年为195.4万人,2015年为202.6万人,2020年为201万人,相应的人户分离(行政区域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不一致)人口分别为13.58万人、21.36万人、34.4万人。下图示意2010~2020年贺州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变化情况。


   
(1)概括2010~2020年贺州市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2)分析2010~2020年贺州市城镇化发展现状的成因。
(3)试为加快推进贺州市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出合理化建议。

3 . 读下图完成问题。

   

1.下列有关四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
B.②③两地雨热同期,水旱灾害频发
C.③④两地光照充足,夏季高温多雨
D.①④两地冬季温和,气候类型不同
2.下列有关四地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所在国家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B.②③两地所在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较低
C.③④两地所在国家粮食出口居世界前列
D.②④两地所在国家人口自然增长都较快

4 . M国总人口约334.8万人,城镇化率水平高达70%以上。首都主城区地处河谷北岸,海拔为1350米,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5%。下图示意1990年、2017年该国首都土地覆盖主要变化与建筑用地扩张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最可能位于(     
A.巴西高原B.蒙古高原C.德干高原D.刚果盆地
2.该国城镇化(     
A.起步早发展快B.与工业化同步发展C.出现逆城镇化D.属于虚假城镇化
2023-08-30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5 . 2018年河南省政府印发的《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将河南省划分为中原城市群、豫北经济区、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和黄淮经济区,以此来促进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是指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的城镇化。下图示意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地区内差异演变(基尼系数:数值越大表示差异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地区内差异始终最大的地区为(     
A.豫西豫西南经济区B.中原城市群C.豫北经济区D.黄淮经济区
2.下列关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高低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只受自身因素影响B.高水平地区对相邻地区城镇化具有阻碍作用
C.主要受自然资源影响D.低水平地区会阻碍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
2023-08-1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回民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定位考试地理试题

6 . 2022年末中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下表为浙江省部分地区的人口数据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全省杭州嘉兴宁波舟山绍兴温州衢州金华
年常住人口(万人)6551237.6555.1961.8117.0535.3967.9229712.7
出生率(‰)6.287.26.56.33.85.16.05.57.0
死亡率(‰)6.245.06.46.37.16.96.08.05.8
城镇化率(‰)73.484.072.478.973.272.173.759.369.4
1.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全国平均略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常住人口多B.城镇化率高C.科技水平高D.年龄结构优
2.下列关于浙江省城镇化率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常住人口数量与地区城镇化率呈正相关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地区城镇化率呈正相关
C.舟山市自然环境优越导致城镇化率较高D.衢州市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城镇化率低

7 . 2022年,“我国1400万人忍受极端通勤”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长距离通勤已成为大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职住关系是关于居住、工作和通勤三者的关系,通常用职住分离系数来表示,职住分离系数越大,表示职住分离状况越严重。目前,“十四五”规划纲要已将实现职住平衡列为重要目标。表为能京市、广州市和上海市职住分离系数、平均通勤时间与平均通勤距离对比表。完成下面小题。

项目城市职住分离系数平均通勤时间(分钟)平均通勤距离(千米)
北京0.545613.2
广州0.39458.8
上海0.335412.4
1.导致表中三个超大城市职住分离状况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①平均通勤时间②平均通勤距离③城市地域结构④城市交通状况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实现职住平衡的最主要目的是(     
A.减少大气污染B.建设宜居城市C.增加就业机会D.加快城镇化进程
2023-05-16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高考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8 . 综合评价指数是指按照拟定的诸多项目指标通过计算得出的权重指数。通常,指数越高,质量越优。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用来衡量区域城镇化的进程与质量状况。贵州省是我国城镇化水平较低的省级行政区之一,2014年12月底贵州省首条高铁——贵(阳)广(州)高铁开通试运营,极大地推动了贵州省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图示意2005年-2020年贵州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的变化趋势。完成下面小题。

1.2005年-2008年贵州省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的变化,说明该阶段(     
A.农村耕地闲置面积大B.城镇人口回流农村多
C.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小D.城镇化面积减少
2.于2015年前相比,2015年后相较于生态环境发展贵州省城镇化发展趋势是(     
A.超前发展发展B.滞后发展C.先滞后发展,后超前发展D.先超前发展,后滞后发展
3.推测2015年后贵州省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最可能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B.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
C.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D.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9 . 人是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其空间迁移会对城镇化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甘肃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下图示意甘肃省人口流动趋势演变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甘肃省人口流动反映的典型现象是(     
A.再城市化B.郊区城市化C.城市化D.逆城市化
2.第三阶段,甘肃省突出的城镇化问题是(     
A.城市住房紧张B.乡村空心化C.城市交通拥挤D.人口老龄化

10 . 下图是我国312个城市2020年与2010年城镇及乡村人口数据比较得到的变化率,其中横轴为城镇人口的变化比例,纵轴为乡村人口的变化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信息反映出我国(     
A.大多数城市正经历快速的城市化过程B.所有城市的城镇人口增加
C.多数城市的乡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D.少数城市的乡村人口减少
2.资源枯竭型城市最可能位于(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2023-04-29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质检文综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