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与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1 . 益沅桃城镇群(位置见下图)包括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桃江县行政辖区范围,城镇群GDP总量、人均GDP、城镇化水平、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指标在全省的排名相对靠后。完成下面小题。



1.益沅桃城镇群关键经济指标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恶劣,不利经济发展B.交通条件差,与大都市联系少
C.受辐射带动大,但远离大都市D.处于国家战略影响区域的边缘
2.为加强与长株潭城市群的联系,益沅桃城镇群未来发展方向不合理的是(     
A.交通纳入区域整体规划B.产业发展与长株潭一致
C.政务平台加强区域合作D.推进医疗教育区域共享
2023-12-21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六校(清中、河中、北中、惠中、阳中、茂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2 . 世界各国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是与城市化阶段相对应的,图示意上海与B城市在不同时期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空间变化模式。完成下面小题。



1.两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中收入群体向城市外围迁移B.城市中心人群收入水平降低
C.高收入群体分布范围扩张D.低收入群体分布范围收缩
2.B城市最有可能是(     
A.孟买B.洛杉矶C.天津D.贵阳
3.与2000年相比,2010年上海市(     
A.处于逆城市化阶段B.核心区人口密度增大
C.第二产业占比上升D.城郊设施差异较大

3 . 城镇化中后期,中国人口流动的城乡结构出现重要转变,将对人口再分布和城镇化及区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下图为“2010年和2020年中国省际城乡流动人口类型及规模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0—2020年,中国省际城乡流动人口(     
A.乡—城流动人口规模增长率最高
B.各类型省际城乡流动人口的占比发生大的变动
C.省际城乡流动人口规模庞大且在增长
D.城—城流动成为当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主流类型
2.与其他类型比,城—城流动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原因可能是(     
A.城镇化水平高B.城镇空间结构优化C.城镇基础设施完善D.城镇环境改善
3.应对城—城流动人口快速增长,可以(     
①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大量迁出人口②迁入地城镇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③优化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促进人口均衡分布④流出地营造适合产业转移和人口回流的良好环境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 . 目前印度人口数量已超过14亿,全世界 25 岁以下人群中,有1/5来自印度,47%的印度人年龄低于25岁。印度IT产业发展迅速,现在的印度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经济增长迅速,是世界金砖国家,城市化水平为32%。图是印度主要城市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促进印度人口迅速增长的因素有(     
①宗教文化②思想观念落后③妇女受教育水平高④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印度的城市化现状属于(     
A.虚假城市化B.滞后城市化C.逆城市化D.过度城市化
3.孟买城市发展较早,班加罗尔发展迅速,分别得益于(     
A.丰富的资源;广阔的经济腹地B.完善的基础设施;平坦广阔的地形
C.宜人的气候;特殊的战略地位D.优越的海运条件;发达的科技
4.M国是世界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最高国家之一,洪涝频发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气候B.地形C.植被D.水文
2023-12-1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5 . “郊区化指因城市中心在交通、住房、环境、安全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推动了高收入人口迁移至郊区居住。绅士化现象指政府政策影响下,高收入阶层从郊区迁入市中心并取代原有低收入阶层,城市出现居住空间重构。下图示意昆明主城区街区高收入人口居住空间结构,阴影区表示高收入人口聚集程度高。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对昆明主城区高收入阶层集聚区形成影响最小的区位因素是(     
A.居住纯度和经济收入B.居住环境优越
C.办公便利和人口密度D.优质教育便利
2.结合图文材料,有关昆明主城区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圈层地域的街区高收入人口比例分布差异较小
B.传统中心区不再受高收入人口的青睐,符合郊区化模式
C.高收入人口比例较高的街区都集聚分布在外圈层
D.吸引高收入人群向主城区集聚,符合“绅士化”机制

6 . 就近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近距离迁移到户籍所在地附近的中小城镇就业和居住,实现农民非农化、生活城市化和身份市民化的过程,其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来自本镇、县内及省内。2000年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发展迅速。图示意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2000年以来,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发展迅速的根本原因是(     
A.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B.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完善
C.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升级D.外出务工人员大量回流
2.城镇化劳动力来自本镇的部分称之为本镇贡献率。研究显示,中西部地区本地工业化水平提高能提高本镇贡献率,而本地服务业水平提高却能降低本镇贡献率,主要是因为(     
A.工业化主要承接外地农村劳动力转移
B.服务业主要承接省内农村劳动力转移
C.中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较高
D.中西部地区服务业水平较高
2023-12-03更新 | 569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统一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7 . 城镇化是城镇和乡村人口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假设某地区初始城镇常住人口为uo,乡村常住人口为ro,一段时期后,城镇和乡村常住人口增加分别为△u、△r。基于城乡人口的变动可将城镇化地域类型划分为“城乡扩张型”(Δu>0,Δr>0,Δu/u>Δr/r)、“城镇吸引型”“乡村流失型”(Δu>0,Δr<0,Δu<-Δr)、“城乡收缩型”(Δ<0,Δr<0,Δu/u>Δr/r)和“逆城镇化”“逆城镇化”地区在我国很少。下图为“2000~2020年我国城市群、中心城市规模与城乡人口变动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2010~2020年,不属于“城镇吸引型”城镇化地域的城市群位于(     
A.东部B.中部C.西部D.东北
2.近20年来,城镇化的地域类型由“城镇吸引型”转变为“乡村流失型”的城市主要发生在(     
A.中小城市B.大城市C.特大城市D.超大城市
3.近10年来,超大城市的城镇化地域类型属于(     
A.城镇吸引型B.乡村流失型C.城乡扩张型D.城乡收缩型

8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大陆城镇常住人口为9019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3.89%,表为2011年—2020年我国大陆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
201151.27%34.71%16.56%
201252.57%35.29%17.28%
201353.73%35.93%17.80%
201454.77%37.10%17.67%
201556.10%39.90%16.20%
201657.35%41.20%16.15%
201758.52%42.35%16.17%
201859.58%43.37%16.21%
201960.60%44.38%16.22%
202063.89%45.40%18.49%
1.2011年-2020年,我国大陆城镇非户籍的常住人口主要来自(     
①郊区城镇化的人口②由中小城市迁往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劳动力
③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④到大城市接受大学教育的乡镇学生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近些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地区可能是(     
A.珠三角地区B.东北三省C.长江三角洲D.山东半岛
2023-11-28更新 | 9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二模地理试题11-12题原题及变式题

9 . 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下图示意2010-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变化趋势(注:劳动人口是指男性20-59岁、女性20-54岁)。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A.2020年城镇人口已超过农村人口B.2040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70%
C.农村劳动力人口比重快速增加D.城镇劳动力人口总量持续下降
2.针对图中反映的人口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①控制人口数量②升级产业结构③扩大耕地面积④实行延迟退休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3.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不高B.大城市人口过度膨胀
C.大城市住房日益紧张D.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2023-11-24更新 | 711次组卷 | 7卷引用:微专题25人口问题-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三轮复习(全国通用)

10 . 耦合度指不同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程度。协调度反映不同系统之间共同配合,相互促进的程度。耦合度、协调度越高,不同系统相互作用或促进程度就越强。我国中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偏低、总体呈快速增长的动态演化趋势。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稳中有进,空间格局上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异特征。下图示意我国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的特征是(     
①低耦合、高协调②高耦合、低协调③耦合协调发展的正向效应明显④耦合协调发展的反向效应明显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近年来,我国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度总体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结构优化B.产业转型升级C.科技水平提升D.市场需求增大
3.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比江西、湖北两省低,可能是因为河南省(     
A.人口压力巨大B.城镇体系不健全C.农业基础薄弱D.水资源较为缺乏
2023-11-20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微专题27 农业现代化-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三轮复习(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