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巴基斯坦棉花产量世界第五,进口量世界第三。20002020年平均单产765kg/公顷,该国的单产波动较大,2015年巴基斯坦单产仅544kg/公顷。该国十分重视发展纺织产业。图1是南亚地区局部图,图2是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位置图。


材料二:旁遮普省位于巴基斯坦的东北部,3/4耕地可灌溉,是棉花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产量占全国60%以上。当地棉花每年56月种植,9月采摘,以人工采摘为主。


(1)说出甲海域洋流流向特征并简析其成因。
(2)影响旁遮普省棉花种植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从棉花生长周期角度,推测2015年巴基斯坦棉花单产较低的可能原因____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巴基斯坦重视发展纺织产业的出发点。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欧,脱欧后,英国实施新的积分制移民政策,希望留下更多接受过教育的劳工和技术工人,为此,禁止“低技术劳工”在境内就业,包括来自东欧的季节性劳工,但欧盟护照仍然有入境英国的权利,只是免签入境英国的目的只可以是访问。

材料二2021年9月12日CNN援引苏格兰某地种植者协会副会长伊思·布朗的话报道称,因劳动力短缺,其农场的蔬菜无法被及时运送到超市,这意味着种植的作物中将有10%至15%被浪费,价值大约20万英镑。同时,英国几家大型连锁超市的老板形容食品短缺史无前例,今年圣诞节食品货架可能会空空如也。

材料三图为英国轮廓图,阴影部分为苏格兰。



(1)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伊恩·布朗的农场最可能位于苏格兰的东部还是西部?并分析该地种植蔬菜的自然区位优势。
(2)英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以保证圣诞节期间蔬菜供应稳定?
2022-01-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小龙虾,食性杂,适应能力强,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3-30°C,亦能耐高温严寒,可耐受40°C以上的高温,也可在气温为-14°C以下的情况下安然越冬,在2017年欧美天税调整和反倾销之前,我国小龙虾产品主要供应欧美国家,曾经一度占据出口市场的80%、最近三四年,国内小龙虾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材料二2018-2019年中国小龙虾主产省份及全国产量(下表)

2019年产量(万吨)2018年产量(万吨)2019年比2018年增减情况
绝对量(吨)增长率(%)
湖北92500581243511257014%
安徽34975021754613220460%
湖南3067772375916918629%
江苏2043941667773761722%
江西1334921102142327821%
五省总计1919418154456337485524%

材料三稻虾共生,即将稻田改造(修建环沟、进排水沟、修整田埂)后种植水草和一季水稻,保持稻田全年蓄水,利用水草环境和施肥、投饵养殖小龙虾的一种农业模式,经济效益显著。

(1)据表,描述2018-2019年我国小龙虾生产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2)与主产省份相比,分析东北地区稻虾共生模式难以大规模推广的原因。
(3)推测我国南方地区大规模发展“稻虾共生”农业模式可能产生的问题。
(4)2017年以来我国小龙虾出口量大幅度下降,推测其原因。
2020-12-19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0-2021学年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一诊)文综地理试题
4 .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小龙虾,食性杂,适应能力强,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3-30°C,亦能耐高温严寒,可耐受40°C以上的高温,也可在气温为-14°C以下的情况下安然越冬,在2017年欧美关税调整和反倾销之前,我国小龙虾产品主要供应欧美国家,曾经一度占据出口市场的80%,最近三四年,国内小龙虾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材料二   稻虾共生,即将稻田改造(修建环沟、进排水沟、修整田埂)后种植水草和一季水稻,保持稻田全年蓄水,利用水草环境和施肥、投饵养殖小龙虾的一种农业模式,经济效益显著。

(1)推测我国南方地区大规模发展“稻虾共生”农业模式可能产生的问题。
(2)2017年以来我国小龙虾出口量大幅度下降,推测其原因。
2021-05-20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国是我国葡萄酒主要进口国,我国优质高档的葡萄酒主要来自该国。下图甲区域为法国优质葡萄主产区,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该地区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为了改善该地区葡萄生长条件,夏季要适当在地面覆盖稻草,同时该地区很重视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

材料二:下图为2017年欧洲葡萄酒主要出口国出口量及出口额,其中西班牙葡萄酒出口以未装瓶的散装酒为主。

   

(1)分析甲地区所产葡萄品质优良的原因。
(2)说出夏季覆盖稻草所起的作用。
(3)与法国相比,指出西班牙葡萄酒出口主要存在的问题,推测其出现的可能原因。
(4)西班牙的葡萄酒要提高在我国市场竞争力,该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2019-05-06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5月5日综合测试文综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人烟稀少。棉花喜光、喜高温,9、10月成熟,成熟期降水少利于保障纤维品质。20世纪50年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引种棉花成功,目前该区域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早期,棉花成熟时多依赖人工采摘。近年来,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新疆积极推广机械化采摘,2019年机采率已近70%。塔里木盆地春季多大风,棉农常在棉田覆盖地膜种植棉花。下图示意塔里木盆地棉花的分布。

(1)说明塔里木盆地人烟稀少的自然原因。
(2)描述塔里木盆地棉花产区的分布特征。
(3)简述塔里木盆地棉花产区利于棉花生长的地形、气候和水源条件。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问题①:说明目前该地区积极推广机械化采摘棉花的原因。问题②:说明该地区棉农春季在棉田覆盖地膜种植棉花的原因。
7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考古证明,早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古埃及人就在尼罗河上游两旁的高地和丘陵地区开始农耕,后因气候干旱移到河谷,然后向北沿尼罗河延伸,形成灌溉农业带。几千年来,尼罗河每年6月-10月定期定量的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前,每年都能在泛滥区上直接耕种。后来,古埃及人修建一系列水利工程,保障着灌溉农业带大量棉花、小麦、水稻、椰枣等农作物的生长,因此被誉为“沙漠里的大粮仓”和“地中海世界的花园”。下图示意埃及地理位置及农业分布。

(1)推测早期古埃及人在上游河谷两旁高地和丘陵地区耕作的气候条件,并说明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前,每年都能在泛滥区上直接耕种的原因。
(2)分析尼罗河泛滥区发展农业的有利土质条件。
(3)1970年,埃及在尼罗河上建成了阿斯旺水坝,坝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水库—纳赛尔水库。评价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对下游灌溉农业区的不利影响。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成都列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杨梅喜温暖湿润及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但抗寒性较差。在光辐射较大、热量积累充分、全年积温较高的气候条件下,更宜产出优质的杨梅。

材料二:浙江省慈溪市特产杨梅,慈溪杨梅已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产地主要位于四明山北部的丘陵山麓,当地土壤pH值为4.5-6.5。

材料三:自1989年慈溪人大常委会决定举办杨梅节以来,杨梅节在这里已经举办了30多个年头,杨梅已成为这座城市最响亮的名片之一。慈溪杨梅又以慈溪横河镇杨梅最为有名,当地拥有130多亩“温室”杨梅,种在“温室”里的杨梅比露天杨梅早20天上市,虽个头不大,但品质绝佳,每公斤批发价约200元,往往可以实现与6月中旬登场的露天杨梅“无缝衔接”。当地杨梅鲜果不仅受到杭州、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的青睐,更是远销新加坡、日本等国家。

(1)结合杨梅的生长习性,简析慈溪杨梅发展较好的自然因素。
(2)简述慈溪市近些年来杨梅快速发展的有利人文因素。
(3)试推测,慈溪杨梅产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梨果仙人掌耐热、耐旱,果实味美多汁,具有清肺止咳,凉血解毒之功效,其独有的胶质更是护肤品的上佳原料,西藏东南部的察瓦龙乡为梨果仙人掌的优势分布区、野生仙人掌大量分布于河谷低海拔处,其植株高度可达4-5米,虽花鲜果艳,密集成林,但却鲜为人知。下图为察瓦龙乡周边位置示意图。


      
(1)从气候角度,分析察瓦龙乡盛产梨果仙人掌的原因。
(2)推测察瓦龙乡梨果仙人掌未得到开发利用的原因。
(3)请为察瓦龙乡发展梨果仙人掌产业提出合理建议。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海固”(西吉、海原、固原等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

材料一:西海固地区地处秦岭北部的六盘山区北麓、黄土高原西南部,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1972年西海固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左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区图”,右图为“宁夏地形和降水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1982年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西海固贫困山区的4.4万农民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分期分批迁移到宁夏北部,环境相对好的闽宁镇。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末,福建与宁夏开展对口帮扶。福建以当地闽宁镇为示范点,成功在沙漠戈壁推广种植巨菌草,并利用巨菌草培育菌(菇),发展菌草生态农业。随着闽宁镇大棚菌(菇)生产初具规模,特别是在夏季南方因高温高湿菌(菇)产量下降时,销量喜人。但一段时间后,闵宁镇的新鲜蘑菇出现了滞销。

(1)闽宁镇作为西海固地区居民“生态移民”的迁入地,简析其优势区位条件。
(2)与福建相比,分析夏季宁夏发展菌(菇)生产有利的温度、湿度条件。
(3)从农业区位角度,推测闽宁镇新鲜蘑菇滞销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