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北溪2号”管道是德国和俄罗斯联手建设,跨越波罗的海直接从俄罗斯到德国的天然气管道系统,总长1224千米。建成后俄罗斯将向德国等欧盟国家每年输气550亿立方米,极大缓解了欧洲的能源压力。右图示意“北溪2号”输气管道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实施“北溪2号”项目的根本原因是(     
A.俄欧之间天然气供需差异B.天然气无污染、燃烧率高
C.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D.管道输送损耗小,成本低
2.与陆上天然气管道相比,“北溪2号”管道均选择由波罗的海中部通过,其最主要目的是(     
A.缩短管道长度B.降低施工难度C.减少周边国家制约D.减少陆地植被破坏
2023-07-20更新 | 16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卷)-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 . 铁路轨距是铁路两条钢轨间的内侧距离,各国因国情等原因采用不同轨距。1937年国际铁路协会规定1435mm为国际标准轨距,在亚欧大陆,前苏联多采用1520mm宽轨,中国和欧盟国家多采用1435mm标轨,东南亚国家多采用1000mm和1067mm窄轨。为适应中欧等国日益增长的货运需求,经过多国协商,2011年首列“中欧班列”从重庆出发,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到达德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窄轨铁路相比,宽轨铁路具有更好的(     
A.气候适应性B.弯道通过性C.路轨兼容性D.高速稳定性
2.轨距差异对中欧班列的主要影响是(     
A.减缓运行速度B.降低转运成本C.延长运输时间D.扩大贸易范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从2011年开行至2018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7600列,2018年去程班列数为3610次,占比57%,回程2690次,占比43%。下图为中欧班列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回程与去程中班列次数的差异是中欧班列的“尴尬”造成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A.产业结构B.基础设施C.消费水平D.经济增速
2.与东部城市上海、深圳相比,成都、重庆成为中欧班列国内开行最多、最稳定的城市的主导因素是(     
A.水路交通枢纽,经济腹地广阔B.产业升级,生产设计能力增强
C.工资地价低,单位物流成本低D.位于内陆,经济对海运依赖性弱
2021-04-18更新 | 291次组卷 | 7卷引用: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 课时同步练(人教版必修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