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极磷虾,以浮游植物为食,集中分布在南极海域。海冰,盐度、水温及环境方式等都会影响磷虾的分布,其中洋流及海水的垂直交换为南极磷虾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时南极磷虾资源分布及渔场形成具有明显的作用。南极磷虾固其体量大、繁殖能力强、营养丰富,被称为人类未来的“粮食”,世界各国专门派出船只赴南极海域竞相捕猎。2013年中国正式加入南极磷虾的捕捞行列。

材料二图左为“南极磷虾分布示意图”,图右为“南极生物链示意图”。

(1)列举我国前往南极海域捕捞磷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2)说明南极海域过度捕捞磷虾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3)分析我国远赴南极海域捕捞磷虾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
2023-03-18更新 | 1649次组卷 | 13卷引用: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2 .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系统的水平沟(是指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每隔一定距离修建的截流蓄水沟或槽,沟或槽内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土挡以间断水流)、梯田、谷坊、鱼鳞坑、淤地坝等工程措施,在生态措施的配合下,可以有效地完成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治理,达到平整土地,改善沟壑纵横区生态环境的作用。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梯田所在区域相比,鱼鳞坑所在地区(     
A.坡面径流快B.地势起伏小C.水肥条件优D.生物数量多
2.不同工程措施在水土治理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①梯田水平方向拓宽土地面积②淤地坝减缓沟地水平坡度
③水平沟利于减缓坡面垂直坡度④鱼鳞坑滞流作用明显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3.图示水土治理工程措施,与我国传统人地思想观一致的是(     
A.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D.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
2024-01-10更新 | 349次组卷 | 4卷引用:热搜题 人教版选必3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3 . “26度空调节能行动”是由北京地球村、世界自然基金会、自然之友等9家民间环保组织联合发起的,呼吁在6月26日至9月6日期间,办公楼、饭店、商场等公共场所空调调至26 ℃。此活动旨在呼吁市民珍惜资源,爱护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民间环保组织的主要工作方向包括(  )
①建立和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文化 ②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 ③协助政府执行环境政策 ④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研究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环保组织倡导发起的“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主要作用有(  )
①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危机 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④保护臭氧层 ⑤减少酸雨危害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④
3.“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重要意义是(  )
A.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B.建立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效益
C.履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推行清洁生产
D.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4.我国的民间环保组织在下列哪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①青少年普及教育 ②提供法律援助 ③表彰优秀人物 ④水资源研究与保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18-08-13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第五章测评
4 . 海洋与大气存在相互作用。回答问题。
1.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
2.下列地球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2019-11-13更新 | 250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三下·河南周口·开学考试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蒙古国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相邻,人口约345.8万,以高原、山地为主,草原面积广阔,牧业是蒙古国主要农业活动。每年初春,蒙古国牧民会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草原烧荒活动,俗称烧春荒,烧春荒是蒙古国牧民广泛采用的一种传统牧业技术,有利有弊。20234月,蒙古国因烧春荒导致我国边境地区野火火情加重。目前,蒙古国的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产较低、生产不稳定、初级产品占比较多、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等。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蒙古国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下图示意蒙古国地理位置。

(1)分析蒙古国农业以牧业为主的原因。
(2)说明蒙古国牧民“烧春荒”对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3)指出“烧春荒”可能产生的危害。
(4)请你为防范蒙古国牧民“烧春荒”火势蔓延至我国提出合理建议。
(5)围绕主要问题的解决,综述蒙古国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方案。
2024-02-29更新 | 228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5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高频非选择题30题)(3大考点)-【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2019)

6 . 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及西欧几个国家的废弃物处理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合同签订后5年内要接收这些公司15吨有毒废弃物,从而获得6亿美元现钞。这一合同后来因舆论压力而取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实质(     
A.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B.资源短缺
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D.任意排放废弃物
2.下列有关材料中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会带来危害,因几内亚比绍属热带气候,环境自净能力强
B.几内亚比绍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物不会引起环境问题
C.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有利于促进几内亚比绍的经济发展
D.转移的污染物会给几内亚比绍带来环境污染
3.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反映了环境问题中的什么矛盾(     
A.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B.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
C.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D.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4.为有效应对污染物跨国转移问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一旦发生跨国污染事件,要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控制影响范围
②对已经产生的跨国污染,要强化污染治理,及早消除污染危害
③严禁有害有毒物质严重超标的产品和高污染固体废弃物入境
④要严格打击走私和私自夹带高污染固体废弃物等行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4-02-02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产品化】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单元专项提升)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7 . 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一个地方的环境变化会影响另一个地方的环境变化,污染物跨境转移是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等过程实现的。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这是大势所趋。结合相关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中)有关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正确说法是(     
A.现在发达国家是环境污染的受害国,在国际合作中应负次要责任
B.国际环保合作必须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C.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被认为是世界环保行动的第二个里程碑
D.当代环境问题是地方性问题,各个国家应各负其责
3.(中)2020年3月2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历史上首次举行视频峰会,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稳定全球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峰会,并结合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经验发表了重要讲话。特别峰会的召开,说明了(     
①疫情无国界,应加强全球合作,团结协作应对挑战;
②各国共享抗疫研究成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等全面消除疫情影响后,再迅速恢复各国间经贸往来;
④各国疫情蔓延程度不同,需“各自为政”、“以邻为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中)下列关于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目前重大的环境问题,大多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局部地区造成的,而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B.有些环境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普遍存在于地球上
C.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
D.根据公平的原则,全球所有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
5.(易)塞内加尔、马里和毛里塔尼亚三国联合成立了开发塞内加尔河的组织,说明有些资源开发需要(     
A.全球共同行动B.开展多边合作C.寻求资金援助D.开展技术合作
6.(易)为延缓和减轻由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     
A.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
B.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
C.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源污染税费
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2024-02-2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产品化】4.3国际合作-课堂例题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2023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8 . 环境安全有双重属性:从自然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自然环境及其服务能力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没有遭到难以恢复的破坏;从人类社会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与解决环境问题付出的代价,不至于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环境安全问题及环境安全风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国家安全的环境安全问题发生概率小B.一国的环境安全问题只可能产生于本国
C.环境安全风险与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无关D.环境安全风险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抵抗能力无关
2.应对环境安全问题、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途径不包括(     
A.降低人类社会对环境风险的承受水平
B.尽最大可能从源头上防控环境问题的发生
C.避免在高环境安全风险区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
D.增强人类对环境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善后处理能力
2023-10-1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1部分 单元检测卷 第3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A卷 必备知识全优
9 . 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
环境问题危害
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直接损害人的____和健康
农产品或工业产品中污染物质残留或富集危害人类的____
2024-01-0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预习自测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23-24高三下·辽宁·阶段练习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蓝藻在水体中存在上浮、下沉的垂直迁移活动,其垂直迁移受外界风速和内在的蓝藻体内碳水化合物浓度共同影响:风速较小时,蓝藻更易上浮;蓝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密度较大,导致蓝藻整体下沉,而蓝藻体内的酶能参与碳水化合物的消耗,水温越高,酶的活性越强,其效果远超光合作用增强而多合成的碳水化合物。

材料二: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主要是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淡水水体后,蓝藻等藻类大量繁殖形成的。蓝藻水华频繁爆发是太湖(如图)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多集中在每年春末到秋季。20235月,某次来自内陆的冷性反气旋过境,太湖蓝藻迅速下沉,降低了蓝藻危害。

(1)简述太湖蓝藻水华频繁爆发的主要原因。
(2)气候变暖导致太湖蓝藻危害加重,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3)分析2023年5月该次冷性反气旋过境促使蓝藻下沉的原因
2024-03-02更新 | 193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5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高频非选择题30题)(3大考点)-【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2019)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