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循环经济 生态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     
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
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
2.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     
A.进水区B.出水区C.水稻区D.螺沟区
2022-06-14更新 | 13131次组卷 | 70卷引用:热搜题 人教版选必2 第二章 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2 . 把农业引入城市,使农业生产与城市空间相融合,能够有效改善当前城市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有学者提出了将农业与城市中的社区相融合的“有农社区”的构想(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农社区”最主要的意义是(     
A.提供便捷的食物供应B.改变居民的生产方式
C.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D.美化社区的生活环境
2.若推广“有农社区”,对城市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控制城市用地规模B.完善社区商业布局
C.增加城市能源消耗D.缓解城市内涝灾害
2021-08-15更新 | 3803次组卷 | 54卷引用:河北省衡水泰华中学2023-220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5月20日,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它是我国驶向深蓝的“移动的海洋牧场”,将为我国持续提供稳定的优质蛋白质来源。通过“船载舱养”模式常年游弋在黄海千里岩、东海舟山群岛、台山列岛和南海南澎岛之间,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鱼等名贵鱼种。该船全长249.9米,排水量13万吨,内设2108个监测点,实时监测并集中控制15个养殖舱内的水、氧、光、饲、鱼等状况,每日24小时不间断换水16次,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缩短1/4以上。此外,该船还拥有苗种培育、饲料加工、物流运输、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以及“科技+资本+产业”的发展模式。下图为“国信1号”养殖工船及其游弋路线示意图。

(1)说明与传统近海养殖方式相比,“国信1号”模式的优势。
(2)为了进一步提升深远海大型养殖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请说明国信集团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3)请以大力发展驶向深蓝的“移动的海洋牧场”为例,阐述其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有利影响。
2023-04-27更新 | 758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4 . 碳汇是指通过一系列生态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炕等,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农田生态系统既是碳排放源,又是重要的碳汇系统,在全球碳循环和碳平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为农田碳循环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农田碳循环系统中(     
A.农作物通过呼吸作用实现了碳汇功能B.农作物成为动物饲料,减轻了碳排放
C.土壤中根系越发达,固碳的效果越差D.实施秸秆还田,使土壤中有机碳增加
2.提高农田碳汇的措施有(     
①大力增施化肥   ②增加生物质能源的使用   ③使用地膜覆盖   ④轮作、休耕等保护性耕作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4-01-26更新 | 656次组卷 | 10卷引用:3.4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挖掘农业碳汇潜力,推进农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化肥、地膜等农资使用和能源消耗、畜牧养殖和秸秆燃烧等环节;碳汇主要来自植物光合作用、秸秆还田等植物和土壤固碳。下表为黄土高原区不同农业生产模式碳效应对比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农业生产模式具体生产形式亩均碳排放量/吨亩均净碳汇量/吨
种养复合传统生产模式粮食作物+家禽家畜0.1310.195
设施作物复种模式蔬菜/瓜果类轮作(多茬)0.587-0.194
农林牧立体生产模式粮食作物/家禽家畜+经济林园0.1410.130
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粮食作物/作物秸秆/饲草)→(家禽家畜+沼气技术)→粮食作物0.2060.253

说明:净碳汇量常用碳汇量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差值来衡量

1.推测设施作物复种模式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     
A.畜牧养殖B.地膜大量使用C.秸秆燃烧D.农业机械耗能
2.从发展低碳农业的角度,黄土高原区退耕还林农户适宜发展的生产模式是(     
A.种养复合传统生产模式B.设施作物复种模式
C.农林牧立体生产模式D.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
2022-06-05更新 | 1409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6 . 2022年11月,全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试验示范项目在山东省莱州湾海域顺利并网发电。该项目打造了“蓝色能源+海上粮仓”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的典范,并创新性融入了海洋蓝色碳汇(单位海域中生物固碳量是森林的10倍)。图是“海上风电+海洋技场”产业链融合发展示意图。

结合以上案例,阐述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的地理意义。(提示:从可持续发展、碳排放、国家安全等视角展开论述)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用有限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实现了主粮的自给自足。但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我国近年大豆的自给率降到20%以下,大豆出油率、单产都比进口大豆低。

大豆、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大宗油料、粮食、饲料作物,常年需求大豆1.1亿吨、玉米3.3亿吨,以净作生产方式满足国内消费需求,需用近15亿亩耕地,但依靠大幅度增加净作面积提高大豆、玉米自给率难度较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改变单一作物种植为高低作物搭配间作,以黄淮种植区为例,采取“两行玉米+四行大豆”的间作模式,通过缩短玉米间距的方式,来达到“玉米不减产,大豆额外赚”的目的,是传统间套种技术的创新发展。2022年起全国16个省份将推广该模式1500万亩以上。图a为大豆玉米复合带状种植示意图,b为净作玉米种植示意图,c为黄淮海某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区大豆机械收割的景象。

(1)简析我国大豆相对于其他粮食作物自给率低的原因。
(2)相较传统的净作生产方式,分析黄淮种植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优势。
(3)说出在确定大豆、玉米种植行数和间距时需考虑的主要条件。
(4)指出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方式可能遇到的问题。
2024-02-27更新 | 525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清县位于浙江省北部,山地丘陵、平原各占总面积的36.5%、63.5%。平原地区的“粮桑鱼畜”农业系统(下图)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具有创造性的洼地利用方式和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其中的珍珠养殖于2017年已被认定为国家农业文化遗产)。2000-2020年,随着城镇化及二、三产业的发展,桑地面积和桑蚕产业规模不断萎缩,对“粮桑鱼畜”农业系统造成了较大威胁。

   

(1)根据图7相关信息,从物质(能量)循环的角度说明德清县“粮桑鱼畜”农业系统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2)说明德清县2000-2020年桑地面积、桑蚕产业规模不断萎缩的原因。   
(3)为德清县“粮桑鱼畜”农业系统的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9 . 贵糖集团以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模式建立了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循环经济产业链最适宜推广的省区是(     
A.河南B.广西C.黑龙江D.山东
2.当前,影响该类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推广,走优势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之路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A.资源B.技术
C.水源D.人们的观念和政策
3.关于该产业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提高了糖的产量和质量
C.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D.该产业链中,主导产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市场
2024-04-22更新 | 38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卷(五)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莲藕喜温、喜光,生长期不宜缺水,适合种植在富含有机质的壤土和粘壤土中。武汉市蔡甸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使当地莲藕种植历史悠,所产莲藕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口味香甜,药用食补皆宜。目前,蔡甸区莲藕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值达21亿元,是全国最大的县(市)级莲藕生产和销售基地。同时,随着中国莲藕种植技术进步和生产的快速发展,“藕一鱼”生态种养模式(莲藕田块套养黑鱼)得到广泛推广,实现了一田双收、藕鱼共生"

材料二莲藕是劳动力密集型和高劳动强度产业,尤其是采收环节,劳动力需求量大,劳动强度高,仅采挖人工费用就占生产成本的30%~50%,且生产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极大地影响了产业健康发展。

材料三下图为武汉市蔡甸区地理位置图。

(1)分析该地成为全国最大的县级莲藕生产和销售基地所具备的条件。
(2)简述“藕一鱼”生态种养模式的优点。
(3)为保障种植户利益,请提出促进蔡甸莲藕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