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循环经济 生态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     
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
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
2.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     
A.进水区B.出水区C.水稻区D.螺沟区
2022-06-14更新 | 13131次组卷 | 70卷引用:云南省祥云祥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卷

2 . 将养殖场废弃物和农田秸秆等处理生成甲烷,并通过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是生物质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发电还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下图为该项目实施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项目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B.交通C.市场D.劳动力
2.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施用于农田,会(     
A.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B.减弱土壤通气性
C.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状况D.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
2022-06-13更新 | 8787次组卷 | 59卷引用:热搜题 人教版第二册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3 . 图左示意我国某热带雨林地区人工多层经济林模式,图右示意我国某地区“猪沼果”模式,二者均为生态农业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左模式中能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是(     
①土地②水③光照④热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目前,制约图右模式在我国南方农村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因素是(     
A.政策、劳动力B.环境、资金C.原料、运行管理D.降水、技术
3.与图右模式相比,图左模式的环境效益凸显在(     
A.减少土壤污染B.减少水污染C.减少大气污染D.减少温室气体
2021-12-28更新 | 6727次组卷 | 41卷引用:【同步产品化】人教版必修二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单元测试B)
综合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养耕共生”模式是利用养耕共生系统技术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都市农业生产形式,适用于城市屋顶、阳台、地面庭院等地方,产品自给或在邻里市场销售。以色列国土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城市人口比重大。近些年来,以色列在城市推广“养耕共生”模式,促进了绿色科技型都市农业的发展。下图示意养耕共生系统运作原理。



(1)结合图,描述“养耕共生”模式的农业生产过程。
(2)分析以色列在城市采用“养耕共生”模式的原因。
(3)在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大力推广“养耕共生”模式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2021-10-20更新 | 7248次组卷 | 34卷引用:【同步产品化】人教版必修二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单元测试B)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福建·高考真题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数百年来,贵州省Z侗族村寨在密林中土层较厚的地方修建高埂梯田(下图),种植品种多样的糯稻,并在稻田里养鱼养鸭,形成“稻-鱼-鸭”农业生态系统,2011年被列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地。与一般水稻相比,当地糯稻具有高秆(成熟时稻株高达2米左右)、耐阴、耐寒的特点。每年11月,丰收的糯稻晾晒在禾架上,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1)从梯田位置角度,分析Z村在种植水稻时,选择品种多样糯稻的原因。
(2)稻田的田埂通常高约0.4米。解释Z村“稻-鱼-鸭”系统中,梯田田埂高达1.5米的现象。
(3)稻谷通常铺置于地面晾晒。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每年11月Z村利用禾架晾晒糯稻的原因。
(4)简述Z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可采取的措施。
2021-11-11更新 | 5618次组卷 | 30卷引用: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学案)-【帮课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学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6 . 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的古田县是“中国食用菌之都”。近年来,古田县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实施古田县食用菇棚光伏+现代农业推广项目。与传统蘑菇棚相比,升级改造后的蘑菇棚更方便菇农生产种植,产量增长10%。下图为古田县食用菇棚“光伏+”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光伏板下大棚内的菌菇生长环境为(     
A.土壤肥沃B.有人工光源C.温暖潮湿D.需人工热源
2.食用菇棚“光伏+”最适合采用的发展模式是(     
A.政府投资建设,村集体租用B.企业投资建设,农户租用
C.农户个人投资,个人使用D.村集体投资建设,农户免费使用
3.下面不属于古田县实施菇棚“光伏+”项目的优势的是(     
A.实现传统粗放型产业向精细化农业转型B.实现清洁电力替代
C.单位面积土地高效多层次利用D.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7 . 把农业引入城市,使农业生产与城市空间相融合,能够有效改善当前城市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有学者提出了将农业与城市中的社区相融合的“有农社区”的构想(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农社区”最主要的意义是(     
A.提供便捷的食物供应B.改变居民的生产方式
C.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D.美化社区的生活环境
2.若推广“有农社区”,对城市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控制城市用地规模B.完善社区商业布局
C.增加城市能源消耗D.缓解城市内涝灾害
2021-08-15更新 | 3803次组卷 | 54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两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文莱拥有海洋面积约3.8万km2,长期以海洋捕捞业为主,海洋渔业资源面临压力。1982年,文莱颁布近海渔业限捕令,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但当地人工养殖技术落后,种苗主要依赖进口,水产品加工能力弱,鱼产品不能满足国内市场。2019年,我国广西H企业与文莱开展渔业合作,利用当地鱼种培育出人工繁殖的鱼苗,首次实现鱼苗供给本地化。目前,该企业正在文莱打造“种苗-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模式,促进当地渔业可持续发展,鱼产品除供应文莱和中国之外,还远销欧美市场。图示意文莱区域位置。

(1)分析文莱发展海水养殖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文莱实现本地鱼苗替代进口种苗对当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3)为进一步提高文莱渔业“全产业链”模式的经济效益,请提出合理建议。
2024-01-17更新 | 1040次组卷 | 8卷引用:热搜题 人教版第二册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图中的甲地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黄河沿岸地区。近年来,这里推广的“稻渔共生”综合种养模式,使水稻、鱼、鸭、螃蟹、田螺、泥鳅等和谐共生,形成了一田多用的农田新景观。针对市场变化,甲地面向全国推出了原产地、原生态、无添加的绿色高端优质大米“私人订制”。图为该区域“私人订制”的生产、销售模式示意图。

(1)分析甲地稻米品质高的有利自然条件。
(2)归纳“稻渔共生”综合种养模式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3)从生产、销售的角度任选其一,说明实施农产品“私人订制”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
2023-04-14更新 | 940次组卷 | 14卷引用: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学案)-【帮课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学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10 . 庭院经济是以居民自家庭院及周围闲置空间为载体进行种植、养殖和提供服务等复合结构的家庭经济模式。下图为福建省桂峰村“五小庭院经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国家推广“庭院经济”主要是为了(     
A.扩大种植面积,发展规模农业B.缓解撂荒现象,保障耕地安全
C.整合闲置土地,增加农民收入D.采用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
2.桂峰村大力发展“五小庭院经济”有利于(     
①顺应市场变化             ②循环利用资源             ③提升城市化水平             ④提升专业化程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5-07更新 | 963次组卷 | 8卷引用: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学案)-【帮课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学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