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发展差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一环六放射”的高速路网交通一体化体系为依托,打造1小时都市圈,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京津冀三方目前产业结构既雷同又竞争,没有形成互补的格局,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天津应着重发展的经济部门是(     
A.机械制造业B.传统服务业C.创意文化产业D.金融业
2.京津冀高速路网一体化,目的是(     
①提高运输效率   ②增加运输方式多样性   ③加强城际联系
④促进城市群互动发展   ⑤各城市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④⑤
3.下列有利于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措施是(     
①完善城市等级体系   ②加快城际交通的建设   ③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促进产业向核心城市集聚   ⑤建立生态环境治理补偿机制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⑤D.②④⑤

2 . 我国江南地区有丰富的黏土,在园林、古镇及民宿庭院中常见到黏土烧制的青瓦房(左图)及用青瓦竖立铺设的地面(右图),建筑风貌多采用“借天不借地,天平地不平”(顺应地势地貌,依山就势、层次而上)的手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江南地区路面多选择用青瓦竖立铺设的主要原因是(     
A.减少地表积水B.减少地表孔隙C.坚固耐用美观D.保障地面平整度
2.对“借天不借地,天平地不平”的建筑手法解释正确的是(     
A.“借天不借地”尽量开拓下部空间B.“借天不借地”上部敞开收集雨水
C.“天平地不平”力求向上发展D.“天平地不平”尽量保持地面结构
2024-01-26更新 | 266次组卷 | 5卷引用: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上好课】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3 . 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在时间和空间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下图示意广东省方言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广东省方言区的分布特征是(     
A.各方言区界限明确B.客家语范围大,占主导地位
C.按照自然特征划分D.粤语主要分布于中部和西部
2.客家语方言区内的许多中心城镇为粤语岛,这主要体现了省会城市的(     
A.文化辐射功能B.集聚作用C.产业带动功能D.交通枢纽作用
3.随着交通的日益便捷,人员交往的日益频繁,未来广东省(     
A.各方言迅速消亡B.方言岛数增多C.普通话更加普及D.方言被粤语取代
2024-01-15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上好课】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4 . 下图为我国2000年耕地粮食生产关系图。横轴表示耕地的累计百分比,纵轴表示粮食产量的累计百分比。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信息表明,2000年我国耕地、粮食生产状况是(     
A.高产田比重低,中低产田比重高B.耕地主要分布在地势第三阶梯
C.粮食生产与耕地分布高度一致D.耕地分布集中,粮食生产分散
2.我国耕地与粮食生产形成图示曲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和城市地区分布不均B.各地对粮食生产重视程度不同
C.水土匹配较差的区域面积广D.不同地区作物类型差异较大
3.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的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D.北方地少水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图示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Ⅰ阶段时期,其自然特征不正确的是(     
A.沼泽广布B.地势平坦C.水热充足D.土质疏松
2.关于该地区Ⅰ阶段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②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③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④农业生产产值下降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3.影响该地区Ⅲ阶段到Ⅳ阶段农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政策②交通运输③劳动力④市场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6 . 一般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地区资源越丰富,其经济发展速度应该越快。但是,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使资源富集区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扭曲、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有学者将此悖论总结为资源诅咒假说。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属于资源诅咒高危区,下图为我国能源资源诅咒分区示意图。



1.资源诅咒高危区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为(     
A.陕、内蒙古、滇B.豫、皖、黔C.晋、内蒙古、黔D.晋、豫、渝
2.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A.上海可从山西大量引进煤炭,带动山西经济更快发展
B.青海省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力求建立完整工业体系
C.山西省应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谋求经济结构多元发展
D.广东将钢铁工业向贵州转移,促进贵州产业结构升级

7 .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图完成小题。



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A.以行政区划为指标B.利用综合指标C.利用单一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2.图中甲、乙、丙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B.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C.酸雨、水土流失、赤潮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3.下列项目中,位于中部地带的是(     
A.西气东输工程B.三峡工程C.沿海防护林体系D.青藏铁路

8 . 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从①到②B.从②到④C.从③到⑤D.从⑤到⑥
2.下列关于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有结冰期B.河流有凌汛现象
C.河流落差大D.河流汛期集中在春夏两季
2023-12-14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2.1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学案)-【帮课堂】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学与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9 .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明确的范围、形状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是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的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划分图中几类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A.根据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开发B.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C.通过政策干预使各区域同化D.进一步明确区域边界,体现社会公平

10 . 气候适应型城市是指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能够有效应对暴雨、雷电、强风、雾霾、高温、干旱、尘沙、霜冻、积雪、冰雹等恶劣气候,保障城市生命线系统正常运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生态安全相对可靠的城市。2023年生态环境部发文,积极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方案可行的是(     
A.新疆库尔勒一森林城市B.辽宁大连一红树林城市
C.湖北武汉—海绵城市D.四川广元—光伏城市
2.城市建筑应对高温的可行措施有(     
①墙面涂成深色②墙面粘贴保温层
③建设通风廊道④进行立体绿化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3.气候适应型城市应对恶劣气候的措施有(     
①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②建立防灾减灾智慧管理平台
③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④创建多渠道投融资模式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