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某校中学生赴长江上游支流大宁河(重庆段)进行野外实习。下图为大宁河流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 考察流域地形。

(1)概述该流域主要地形特征。

任务二 走访水文站,查阅文献,获取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2)绘制统计图,说出该流域侵蚀量与输沙量的关系。

任务三 调研流域的综合治理。

(3)简述该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
2020-10-02更新 | 340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北京市高考地理试卷(新高考)
2020高三下·北京·专题练习
综合题 | 适中(0.65) |
2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山西彩车”通过太行、大鼓、不锈钢、黄河、旋转舞台和平遥古城六大元素呈现,将山西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产业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融于一体,于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亮相。


黄河流经晋陕两省交界地带,含沙量增大,分析其原因。
2020-06-0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综合题答题技巧(北京专用)06--河流与流域开发类
2020高三下·北京·专题练习
3 .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黄河流域部分站点的暴雨频数

地区资料年数暴雨总次数年平均次数最多年次数无暴雨年数
西宁28371.3237
兰州28371.3258
兴县241154. 79120
三门峡241064. 1780

材料三:陕西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产业结构



(1)与上游地区相比,从降水的角度说明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更严重的原因。
(2)依据陕西省北部某县产业结构的特点,推测其可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任选该县一种环境问题,提出两项具体防治措施。
2020-06-05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综合题答题技巧(北京专用)03--人地协调发展类
2020高三下·北京·专题练习
4 .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浙江省湖州市采矿历史悠久,宋朝时就有采石业。在发展过程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上海一座楼,湖州一个坑”形象地反映了采石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变。近年来,湖州市对废弃矿山开展综合治理,有些地方借鉴了如下图的治理方案。


   
分析图中措施对减轻水土流失、防止崩塌的作用。
2020-05-30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综合题答题技巧(北京专用)01--生态环境问题类
5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在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流经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泥沙来源区(简称河龙区间)。20世纪60年代,国家在河龙区间开始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下图为河龙区间范围及大型淤地坝分布图。



(1)描述河龙区间大型淤地坝的分布特点。
(2)列举河龙区间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径流可再生过程是指从降雨到径流形成、径流入海、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到大陆并再度形成降雨的整个循环过程。科学研究中可以用降水到地表径流的转化率来定量表达径流的可再生性。近年来,河龙区间黄河径流可再生性降低。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说明河龙区间黄河径流可再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6 . 位于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由五色土组成,其取自全国各地,并按照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摆放,寓意中华疆域地大物博,而这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土放置的方位,恰好也对应了今天中国土壤分布的概况。下图为社稷坛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五色土中最肥沃的为(        )
A.红土B.黄土C.黑土D.白土
2.我国分布在最南方的土壤是(        )
A.红土B.黄土C.黑土D.白土
3.下列符合黄土特点的是(        )
A.黏性较大B.土壤贫瘠C.土层较薄D.直立性强
2020-04-20更新 | 250次组卷 | 2卷引用: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19-2020学年高三2月文综地理试题
7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2)简析黄河下游“易淤、易决、易徙(易改道)”特点的成因。
(3)近年来黄河向海洋的输沙量降低。分析其形成的人为原因及对下游环境的影响。
(4)简析黄河下游支流较少的主要原因。
2020-03-05更新 | 40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修水县地处江西省西北部,属国家级贫困县,自古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历史上,受片面追求农业“以粮为纲”观念的影响,修水县水土流失面积由上世纪五十年代的30余万亩,增加至八十年代的170余万亩。左图为修水县地图,右图为1980年代修水县水土流失情况统计图。



(1)概括1980年代修水县水土流失的特征,并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形成的主要原因。

俗话说“雾芽吸尽香龙脂,峻山秀水出好茶”。茶树适宜种植在雨量充沛、土壤偏酸性的低山丘陵缓坡处。修水县自唐代以来就是著名的产茶地,该县的“宁红茶”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2)分析修水县茶叶生产的优势条件。

一个熟练的采茶工需一周时间才能采完一亩鲜茶。修水县目前有茶园约8万亩,每年3~4月与9~10月为采茶高峰期,近年来面临采茶工短缺的问题。


(3)从茶叶生产角度,说出采茶工短缺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2020-02-11更新 | 32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图(下图)

材料二:黄河流域部分站点的暴雨频数

材料三:陕西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产业结构

(1)与上游地区相比,从降水的角度说明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更严重的原因。
(2)依据陕西省北部某县产业结构的特点,推测其可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任选该县一种环境问题,提出两项具体防治措施。
2020-02-11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贵州省遵义市空气质量优良,水土清洁干净,农业资源丰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1   遵义市森林覆盖率的变化
时间1950年1965年1975年1985年1995年2005年2016年
森林覆盖率32.5%16.16%15.11%14.12%26.13%39.18%57.69%
(1)绘制1950-2016年遵义市森林覆盖率变化折线图。

从2011年起,遵义市13个县、区(市)列入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


(2)推测遵义市石漠化最严重的时期,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目前,遵义市基本形成了以茶叶、竹、辣椒和中药材(花椒)、生态畜禽等为主导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原来的“黔北粮仓”正在成为“黔北钱仓”。


(3)简述遵义市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产业体系的有利条件。
2020-01-13更新 | 29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