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下面两图分别为西南某地区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前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       
A.蒸发量减小B.下渗量减小
C.地表径流量增大D.气候更加湿润
2.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使(       
A.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变强B.土壤肥力下降
C.生物多样性减少D.自然灾害减少
2020-02-09更新 | 189次组卷 | 55卷引用:2016届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上第三次模拟地理试卷
2 . 读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地区主要能源是               ,该区大气的首要污染物是           。简述该地形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图示C为                综合性工业基地,该地区常规能源缺乏,目前的解决途径有                                    
(3)图中D区域成为我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4)图中A地区          等常规能源丰富,该地区正在实施的能源输出工程,对C地区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5)E地区已建成           地热电站,该地区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2019-11-2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我国的        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D.河西走廊
2019-11-2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下图为我国某引水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以本地区优势资源跨区域调配为重要内容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  )
A.西气东输工程B.西电东送工程
C.水土保持工程D.南水北调工程
2.下列文化景观,位于丙城市所在省区的是(  )
A.敦煌莫高窟B.云冈石窟
C.故宫D.秦兵马俑
3.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壤盐碱化B.土地沙化C.水土流失D.酸雨污染
2019-11-19更新 | 241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5 . “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人口增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B.水土流失、滥伐森林、人口增加
C.人口增加、水土流失、滥伐森林D.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
2.下列措施能够有效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的有
①退牧还耕
②积极开发新能源
③控制人口增长
④严禁过度放牧
⑤防治水土流失
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
10-11高二上·海南·期中
6 .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年份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km2年降水量(mm)气温年较差(℃)河流含沙量(%)粮食平均亩产(kg)粮食总产量(亿kg)
19851933352038102051.025
19951047845042351350.975

1.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D.人口增长过快
2.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A.风沙危害严重B.水土流失严重
C.大陆性气候减弱D.光照条件变差
2019-10-04更新 | 154次组卷 | 12卷引用:2015-2016学年辽宁沈阳第二中学高二上10月地理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穿行于高原山地间,像一把刀子切穿了黄土高原黄土层,深达黄土下的坚硬基岩多数河段为石质河床。下图为黄河流域部分区域图。

(1)指出甲、乙、丙三地黄土层的厚薄的排序,并从黄土来源、地势高低、雨水冲刷三个角度分析其成因。
(2)分析该地区黄土覆盖对煤炭开采的不利影响。
(3)现今冬季“泾清渭浊”极为明显,简析冬季“泾清”形成的自然原因。
(4)在探究陕西省境内秦岭以北河流开发利用方向时,形成两种观点。有人对下述两种观点提出质疑,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帮助质疑者提出论据。
观点1:渭河流域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应大力开发渭河航运,以缓解运输压力。
观点2:北部地区地形坡度大,应梯级开发水电,解决农村生活能源短缺问题,保护植被。

8 . 黄土高原某地生态脆弱,多年来人们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戴林帽,山坡技草褂,山腰系田带,山下覆地膜,沟底筑水池”的治理开发模式。如图为该模式简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开发模式的主要作用是(       
A.减轻水土流失B.提高土壤肥力C.扩大土地面积D.减少水分蒸发
2.春播地膜覆盖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风蚀B.增强太阳辐射C.提高地温D.防止水土流失

9 .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沟谷地貌发育,其主要原因是
A.断层发育,地壳水平运动强B.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
C.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解侵蚀作用强D.气候干旱,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强
2.图中①地农作物长势好于②地,其 原因可能是①地
A.光照更强B.坡度更缓C.土壤的水分更好D.植被覆盖率更高
3.该河在图示区域
A.干流流向为自东向西B.干流可能有凌汛
C.支流流速较干流慢D.该河图示干流比其下游流量大

10 . 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生态脆弱,多年来当地人们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戴林帽,山坡披草褂,山腰系田带,山下覆地膜,沟底筑水池”的治理开发模式。下图为该模式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图示治理开发模式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B.土壤
C.水源D.地形
2.图示蓄水池水窖的水主要来自(  )
A.地下水B.雾气
C.雨水D.湖泊水
3.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草地退化
C.土壤盐碱化D.森林减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