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2.梯田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是(     
A.拦蓄泥沙
B.减少降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刷
C.降低坡面径流的流速,减弱坡面径流对坡面的冲刷
D.土地平整,便于耕作
2024-04-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翔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地理试题

2 . 东北黑土区近年来因融雪侵蚀黑土而退化严重,有机质明显下降。表层解冻土壤是受侵蚀的主要物质。下面左图为某年3月16日—21日东北地区某小流域融雪径流量与泥沙含量的变化过程。采取“横坡垄作+垄沟秸秆覆盖”的农耕方式,可有效减轻黑土退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前期(3月16日—17日)径流量大,后期(3月20日—21日)泥沙含量大的成因是(     
①前期昼夜温差大 ②后期融水少 ③前期土壤解冻少 ④后期土壤冻结浅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采取“横坡垄作+垄沟秸秆覆盖”耕作方式的主要目的是(     
A.减缓地表径流速度B.增大枯枝落叶含量C.提高作物种植密度D.增加土壤水分蒸发

3 . 南安河小流域位于福建省西部的长汀县,曾因植被破坏成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开始采取封山育林等生态恢复工程,种植耐贫瘠树种——马尾松,流域内林地占比达70.60%,但部分地区的生态恢复状况仍然较差。近年当地采用混合种植乔木+灌木+草防治水土流失效果十分显著。示意南安河小流域水土流失地类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
地类面积(hm²)比例(%)面积(hm²)比例(%)面积(hm²)比例(%)面积(hm²)比例(%)
耕地44.55.621.450.430000
园地158.0419.9743.6712.852.2226.000.9828.41
林地534.0867.50291.3185.376.2873.542.4771.59
交通运输用地10.201.292.140.630000
水域00000000
城镇及工矿用地40.565.131.240.360.050.5800
其他土地3.870.49000000
合计791.25100.00339.81100.008.55100.003.45100.00

1.20世纪80年代后,南安河小流域水土流失仍较严重的原因是(     
A.土质较疏松,抗侵蚀能力弱B.林地面积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C.人口增长快,过度开垦森林D.林地树种单一,地表裸露严重
2.混合种植乔木+灌木+草防治水土流失效果好主要是由于(     
A.降水强度变小B.下渗量增加C.蒸发量增大D.地表径流增加
2023-05-17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4 . 极端降雨诱发的浅层滑坡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沟坡上频繁发生,影响流域的产流产沙过程。下图为研究团队在黄土高原某小区域模拟两次降水(a、b)后测得的产沙率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其中一次降水引发了浅层滑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小区域发生浅层滑坡的时间为(     
A.第10分钟B.第40分钟C.第70分钟D.第90分钟
2.该小区域两次模拟降水(     
A.a为第一次降水,滑坡前植被减少效果明显
B.a为第二次降水,滑坡后植被减少效果降低
C.b为第一次降水,滑坡后植被减少效果降低
D.b为第二次降水,滑坡前植被减少效果明显
2023-04-26更新 | 44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农业生态效率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和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保持在农业生态系统可承载能力范围内,并且用更少的自然资源生产出更多数量和更高质量的农产品或农业服务,同时对环境以及农产品消费的负面影响最小。下图示意2005年和2015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整体来看,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布(     
A.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B.上游地区>下游地区>中游地区
C.中游地区>下游地区>上游地区D.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
2.2005~2015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水平(     
A.地区差异减小B.低效率区的省份增多
C.呈下降趋势D.高效率区的省份减少
3.为提高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     
A.上游地区要加大种植业开发B.中游地区要加大生态环境治理
C.下游地区要加大荒漠化治理D.全流域加大全面退耕还林还草

6 . 山西省作为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积极开展小流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下图示意山西省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鱼鳞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A.实行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
B.通过固沟、护坡、保塬工程,彻底治理水土流失
C.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综合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D.充分利用沟底谷地,扩大耕作业规模
2.图示小流域治理最适合采用兴修小水库、打坝淤地的地点是(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3.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筑得中间高、两侧低,其目的是(     
A.使坑内溢水分散流动,减弱径流的冲刷力B.提高鱼鳞坑美观度,增强观赏性
C.增加鱼鳞坑容量,防止坑水外溢D.增强坑埂的坚固度,防止洪水冲毁坑埂

7 . 黄土勺状沟壑是独立发育于黄土坡面上的永久性沟谷,整体形态上大下小,看着像个勺子,当地人称之为“勺沟”。经研究发现,黄土勺状沟壑的沟尾处一般发育有陷穴或暗穴。下图为黄土勺状沟壑示意图与黄土暗穴与陷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发育中的黄土勺状沟壑与黄土切沟的关系最可能是(     
A.切沟是勺状沟壑的初级阶段B.勺状沟壑是切沟的初级阶段
C.勺状沟壑是切沟的最终阶段D.两种地貌毫无关系
2.黄土陷穴和暗穴的发育过程为(     
A.雨水下渗—黄土下陷—地下流水侧蚀、下蚀—形成暗穴
B.雨水下渗—形成陷穴—局部崩塌—形成暗穴
C.局部崩塌—地下流水侧蚀—形成暗穴—下蚀形成陷穴
D.物理风化—局部崩塌—地下流水侧蚀—形成暗穴
2022-10-18更新 | 477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半月测试地理试题

8 . 黄土陷穴是黄土地区特有的不良地质现象,一般出现在新黄土层中,老黄土层中很少出现。下图示意黄土陷穴和暗穴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黄土暗穴形成陷穴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重力塌陷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D.流水堆积
2.新黄土层比老黄土层中更易形成陷穴的原因是新黄土层(     
A.降水较多B.植被较茂密C.土质较疏松D.坡度较陡
2022-06-26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回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12-13高三·辽宁沈阳·阶段练习

9 .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致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C.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下径流增多D.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2022-06-16更新 | 513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3届辽宁省沈阳二中年高三第四次阶段测试地理试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下图示意淤地坝结构。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不属于淤地坝作用的是(     
A.可以蓄水,调节局部地区小气候B.可以拦泥造地,稳定沟床
C.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农业产出D.蓄水加剧下游水资源短缺
2.治黄先治沙,治沙先治水,说明(     
A.解决黄河水害要先加高堤坝约束黄河的水流
B.放水冲沙减淤才是解决黄河水害的根本措施
C.对全流域水资源进行统筹调度可以有效防洪
D.植树种草可涵养水源稳固坡面进而有效防洪
3.淤地坝造成的影响是(     
A.蓄水发电优化能源结构B.河口三角洲面积增速加快
C.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增多D.下游地上河危害得以根治
2022-05-01更新 | 540次组卷 | 1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