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9 道试题

1 .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下图示意淤地坝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1.治黄先治沙,治沙先治水,说明(     
A.水土保持利于调沙减淤B.放水冲沙是解决黄河水害的根本措施
C.要对全流域进行统筹调度D.黄河含沙量大是水量不足的主要原因
2.淤地坝造成的影响是(     
A.水库发电能力增强B.河口三角洲面积增速变慢
C.流域生物多样性减少D.下游地上河进一步抬升

2 . 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形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爬山难度B.增加耕地面积
C.便于汇集雨水D.提高地面美观度
2.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应具有的特点为(     
A.耐旱、耐贫瘠B.耐旱、耐盐碱
C.耐涝、耐贫瘠D.耐涝、耐盐碱

3 . 黄土高原某小流域采用草地、灌木、林地三种植被对流域内部分地区进行生态恢复。研究表明,植被恢复方式能显著影响土壤水分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左图示意不同植被恢复方式0~3m土壤含水量、右图示意不同植被恢复方式0~1m土壤有机质含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草地、灌木、林地相比,农田土壤含水量最高是由于其(     
A.平坦地形水分下渗较多B.缺少植物冠层截留
C.农作物主要消耗浅层水D.涵养水源能力较强
2.不同植被恢复方式0~1m土壤含水量与有机质含量的关系及原因是(     
A.正相关,乔灌植被消耗水分及生物残体多
B.负相关,乔灌植被消耗水分及生物残体多
C.正相关,土壤含水量低制约植物根系生长
D.负相关,土壤含水量低制约植物根系生长
3.为平衡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有利于生态恢复的措施为(     
A.栽种灌木植被B.撂荒草地C.合理配置植被D.修建梯田

4 . 大理河是位于无定河流域黄土丘陵区的一级支流,水土流失严重,当地实施了淤地坝(设计寿命为10~20年),坡改梯、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下图示意大理河流域淤地坝拦沙量变化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淤地坝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A.净化水质B.蓄水拦沙C.营造耕地D.整治人居环境
2.推测大理河流域淤地坝建设集中期为上世纪(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
3.上世纪80年代后,大理河流域淤地坝拦沙量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B.坡改梯工程实施
C.淤地坝设计寿命到期D.年降水量逐减少
2023-03-20更新 | 428次组卷 | 9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包括山西大部、陕西中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和青海东部。该区域水土流失面积达45.4万平方千米,占区域陆地面积的71%,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达16亿吨,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近几十年来,我国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不同阶段,治理的模式和主要措施存在较大差异(如下表)。

时间段治理模式主要措施
I1950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坡面治理修建梯田、植树造林
II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期)沟坡联合治理修建梯田和淤地坝、植树造林
Ⅲ(20世纪70年代末期~90年代末期)小流域综合治理修建梯田和淤地坝、植树造林、自然修复
IV20002010年)退耕还林还草自然修复、植树造林、修建梯田和骨干坝
V2010年至今)退耕还林还草和治沟造地取土填沟、植树种草和自然修复相结合、修建骨干坝

(1)从气候和植被特点两个方面,简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分析在时间段Ⅲ之前,黄土高原推广修建梯田的目的。
(3)简述黄土高原大规模的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了探究我国黄土丘陵区在冻融条件下的土壤侵蚀机理,在室内进行了模拟冻融侵蚀试验。图为室内模拟冻融侵蚀试验装置。试验装置的水槽用于模拟径流坡面,土槽用于模拟黄土坡面,土槽内可根据实验的需要放置未结冰的黄土或冷冻结冰的黄土。表为实验主要参数设定。

坡面类型流量/(L-min')产流历时/min初始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g·cm')
未冻坡面11515.781.27
冻结坡面11516.191.22

材料二图为未冻坡面和冻结坡面的产流率与产沙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图。

(1)说明实验装置中水槽位置设置的合理性。
(2)与未冻坡面相比,简述冻结坡面产流率和产沙率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实验,推测我国黄土丘陵区冻融侵蚀较为严重的季节并提出防治措施。
2023-02-26更新 | 65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高考地理真题19题原题及变式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主要由坡面上流失下来的表层土淤积而成。一条沟内修建多个淤地坝,是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重要而独特的治沟工程体系。淤地坝在淤积过程中,通过抬高沟底侵蚀基准面,提高了流域斜坡稳定性,减少了沟坡重力侵蚀发生的可能性。陕西省绥德县王茂沟小流域的23个淤地坝,淤积不同高度后,流域坡度组成发生了变化。下图为王茂沟小流域的部分等高线分布示意图。



(1)在下图中,用给出的图例画出上图中甲、乙两点之间的剖面图。

(2)根据下表和材料,概括不同淤积高度与斜坡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坡度(°)面积百分比(%)
淤高0m淤高5m淤高10m淤高15m淤高20m淤高25m淤高30m
<52.803.514.675.817.679.6011.53
[5-15)10.3211.1311.9713.1513.9214.9416.22
[15-25)21.0621.0121.0821.1521.2121.1421.10
[25-35)26.9726.6626.3425.9925.5825.1424.48
[35-45)24.4423.8522.9922.0420.9519.7218.37
≥4514.4113.8412.9511.8610.679.468.30

2023-02-2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建阳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8 . 竹节沟一般沟宽40厘米左右,深20—30厘米,每隔4—8米在沟内筑一略低于梯面或坡面的坚实土埂,形态似竹节,主要是为了保持水土。下图示意竹节沟的形态和剖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竹节沟大致沿等高线开设,但与等高线并不完全平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暴雨期排泄径流B.便于保持水土C.便于排泄地下水D.便于横向灌溉
2.设置竹节沟的茶园多分布在(     
A.降水总量少的地区B.降水分配均匀的地区
C.降水强度小的地区D.降水集中强度大的地区

9 . 为研究鱼鳞坑工程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某研究小组模拟三种坡度均为25°的坡面,对相同降雨强度(70m/h)持续60分钟降水,研究其输沙速率的变化。下左图为三种坡面示意图,下右图为三种坡面输沙速率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前15分钟平整坡面输沙速率增加较快的原因有(     
A.坡面地表径流快B.坡面地表径流小C.坡面雨水下渗多D.降水强度变化大
2.与大鱼鳞坑坡面相比,小鱼鳞坑坡面输沙速率峰值低、出现时间早,主要是因为小鱼鳞坑(     
A.损毁更早、坡面径流量较小B.损毁更早、坡面径流量较大
C.损毁更晚、坡面径流量较小D.损毁更晚、坡面径流量较大

10 . 黄土高原北部某小流域内自然植被破坏殆尽,开垦程度高,土地利用以坡耕地、坝地、草地、林地为主,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土壤容重反映土壤结构特征,是指单位体积(包括空隙)土壤烘干后的质量或重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容重大小次序为:草地>坝地>林地>坡耕地;土壤水分含量多少次序为:坝地>草地>坡耕地>林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草地相比,坡耕地土壤容重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疏松多孔B.有机质比重大C.水分含量较高D.矿物质颗粒小
2.位于谷底的坝地土壤含水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阻挡光照,蒸发较弱B.枯枝落叶多,利于截留降水
C.处沟谷地带,接纳水分多D.作物根系较深,涵养水源多
3.从长远看,该小流域生态修复综合效果最显著的措施是(     
A.植树造林B.开垦梯田C.打坝淤地D.退耕还草
2023-02-17更新 | 81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福建省泉州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