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水蚀荒漠化是指包括人为作用使地表植被遭破坏在内的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带来的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直至丧失,以劣质地或石质坡地为标志的土地严重退化现象。下图为我国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水蚀荒漠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内蒙古西辽河流域发生水蚀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生态环境恶化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耕地多,灌溉用水多④人为破坏植被严重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水蚀荒漠化的危害有(     
A.植被破坏严重B.加剧土壤盐碱化
C.下游河道淤积D.加剧区域气候异常
3.下列关于治理内蒙古西辽河水蚀荒漠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A.植树种草,保持水土B.修建大坝,拦水拦沙
C.扩大耕地,增加作物D.增施肥料,提升地力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现有长度100m以上的侵蚀沟30余万条,直接威胁黑土可持续利用。侵蚀沟是受水力、风力、冻融及重力等作用,地表径流集中冲刷形成的沟道,若不经治理将长期存在的退化地貌景观。东北黑土区老莱河流域(见下图)属于松花江的三级支流,地形以波状起伏的低缓丘陵为主,海拔196393m,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约500mm。耕地以种植大豆、小麦、玉米为主,耕作方式以垄作为主,机械化程度高。老莱河的河漫滩位于河床和河谷谷坡之间,是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科研小组选取老莱河流域为研究区,采集河漫滩沉积样品,判断泥沙来源以揭示流域土壤侵蚀规律,为防治土壤侵蚀提供建议。

(1)简述老莱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点。
(2)分析河漫滩沉积物以细粒碎屑为主的主要原因。
(3)分析黑土区侵蚀沟形成的原因。
(4)说明东北黑土区侵蚀沟产生的危害。
(5)结合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说明科技在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防治中的应用。
2024-05-2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普高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测评(六)文综地理试题

3 .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系统的水平沟(是指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每隔一定距离修建的截流蓄水沟或槽,沟或槽内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土挡以间断水流)、梯田、谷坊、鱼鳞坑、淤地坝等工程措施,在生态措施的配合下,可以有效地完成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治理,达到平整土地,改善沟壑纵横区生态环境的作用。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梯田所在区域相比,鱼鳞坑所在地区(     
A.坡面径流快B.地势起伏小C.水肥条件优D.生物数量多
2.不同工程措施在水土治理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①梯田水平方向拓宽土地面积②淤地坝减缓沟地水平坡度
③水平沟利于减缓坡面垂直坡度④鱼鳞坑滞流作用明显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3.图示水土治理工程措施,与我国传统人地思想观一致的是(     
A.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D.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
2024-01-10更新 | 35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TOP二十名校高三上学期仿真模拟(一)文科综合试题

4 .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土高原先后开展了修筑梯田、造林种草、建淤地坝等治理措施,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年来延安、靖边、中宁等地率先实施了“治沟(填沟)造地”工程(如下图所示),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造林种草相比,“治沟(填沟)造地”模式更有利于解决(     
A.粮食单产较低问题B.耕地质量下降问题
C.土地资源不足问题D.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2.在“治沟(填沟)造地”模式中,非常重视拦洪坝、灌排等水利工程建设,其主要作用有(     
①蓄水,保证旱季灌溉水源②排水,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
③发电,提供清洁能源④养殖,提供更多农副产品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3-04-28更新 | 13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谷坊是在易受流水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坝高一般13米。专家提出增加沙棘植物“柔性坝”,组成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沙棘植物柔性坝是按一定株距和行距垂直于水流方向交错种植的若干行沙棘体。下图为“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召沟的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谷坊的修建可使(     
①沟道下蚀作用增强②河流含沙量减少
③抬高沟床,稳定坡脚④沟道出口地区土壤肥力增加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柔性坝”对谷坊内水流水文影响(     
A.水体含沙量减少B.泥沙沉积增多
C.水体泥沙颗粒增大D.耕地增速加快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兴安岭北部是我国三大稳定积雪区之一,大兴安岭北部秋季开始积雪,到来年春季消融殆尽。研究发现,自1974年以来,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深度呈弱上升趋势,积雪初日显著推迟,积雪终日显著提前。积雪深度越大,对地面的隔热作用越大,雪面和地面温差越大。图1示意大兴安岭北部,图2示意近50年来大兴安岭北部平均积雪深度及日数年内分布。

(1)说明大兴安岭北部成为我国三大稳定积雪区之一的原因。
(2)推测近50年来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期间气候变化。
(3)指出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深度及日数年内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4)比较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期间雪面温度与地面温度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5)有专家认为大兴安岭北部积雪变化可能对当地水土保持产生不利影响,试加以说明。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恢复是黄土高原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但在沟坡区,由于植被恢复改变了表层土壤的物理性质,在强降雨的条件下极易诱发浅层滑坡,进而对产流、产沙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强降雨诱发的浅层滑坡对产流、产沙的影响,某研究团队在黄土高原王东沟小流域沟坡上建立了2.5m×20m的试验小区(平均坡度为40°。植被覆盖度为85%),利用专业设备模拟两场强降雨,单场降雨时长90分钟,降雨间隔12小时,在第1场降雨72分钟时发生浅层滑坡。下图示意该试验小区浅层滑坡发生前后径流和产沙随降雨时长的变化。



(1)植被恢复后,黄土高原沟坡区在强降雨的条件下极易诱发浅层滑坡。试分析原因。
(2)依据图文材料,说明植被恢复在防治黄土高原沟坡区水土流失中的作用。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治理我国东南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生态攻坚中,许多专家学者通过不所实验探索,实施"前埂后沟+梯壁植苹+反坡梯田"的梯田果园模式(下图),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1)坡地改梯田必然会影响局部地区水循环,造成部分水循环环节的水量变化。在下图中绘出"坡改梯"后这部分水循环环节(用实线箭头表示水量增加,虚线箭头表示水量减少),并标注环节名称。

(2)分别说明"前埂后沟+梯壁植草"的生态作用。
2021-11-18更新 | 933次组卷 | 1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邓州春雨国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9 . 水土流失是我国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治理难度极大,严重阻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下图为我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辽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程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①植被覆盖率②地形状况③土壤质地④降水季节变化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水土流失不利于河流航运,主要是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下游(     
A.河流水量增大B.河流流速变急
C.河床不断抬高D.河流下切显著
3.水土流失对发生地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A.降低土壤肥力B.造成土地盐碱化C.加剧河流污染D.造成土地沙化

10 . 自20世纪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和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得到明显的改善,但同时也要注意合理的植被选种及配置,否则会造成土壤水分过度消耗出现干层(干层是指土壤剖面中,隐伏在多年平均降水入渗层以下,因植被深层吸水,且不能被雨季降水入渗恢复,由土壤水分负循环而导致的干燥化土层)。下图示意陕北某黄土沟壑区三种不同退耕模式,退耕还乔(刺槐)、退耕还灌(柠条林)、退耕撂荒(撂荒草地),在土壤水分渗透速率以及土壤含水量两方面的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土壤的水分人渗能力以退耕还乔模式为最优,主要原因是该模式( )
A.地表枯枝落叶较少,增加下渗B.地表固结严重,增加下渗
C.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利于下渗D.土壤的孔隙度较高,利于下渗
2.土壤水分渗透速率高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是( )
A.减少地表径流,减轻流水侵蚀B.加快径流速度,促使泥沙沉积
C.减少水分蒸发,降低降雨强度D.增加地下径流,提高土体稳定性
3.相比退耕撂荒,退耕还乔和退耕还灌模式土壤含水量较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植被蒸腾作用②林冠层面积③降水强度④渗透速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1-11-03更新 | 20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尖子生对抗赛)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