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太行山对华北平原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也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近年来,当地为了防止水土流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图为太行山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太行山对华北平原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其主要原因是太行山为华北平原(     
①阻挡风沙 ②提供土壤 ③提供林果产品 ④增加降水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2.太行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有(     
①降水集中 ②光照较少 ③地形崎岖 ④河流稀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太行山区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可能是(     
A.全面禁止农林开发B.清除植被枯落物
C.坡耕地改梯田D.推广机械化作业
2024-04-2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南阳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2 . 近年由于降雨和径流减少,草场退化,土地沙化,使青海湖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目前,青海省在青海湖地区开展水土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保障青海湖流域的环境安全,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发展灌溉,合理控制耕地面积
B.改良耕作制度、围栏封育、轮封轮牧
C.引进物种,增加生物种类
D.实施灌草相结合的生物工程

3 . “山上光秃秃,下面黄水流,年年遭灾害,十年九不收。”这曾经是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的写照。近些年,村民通过山上缓坡修梯田,荒坡陡处搞绿化,沟谷建坝淤地,治理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取得良好效果,成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下图为水平梯田及田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其自然原因是(     
①由高原向平原过渡性的地理位置②滥砍乱伐森林③地质灾害频发④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⑤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A.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2.水平梯田田埂的延伸方向与(     
A.山脊走向大致平行B.山谷走向平行
C.坡面倾斜方向平行D.等高线大致平行

4 . 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黄土分布区。这里虽有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但也存在着生态环境脆弱的劣势。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下面小题。

1.目前黄土高原地区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石质荒漠化B.酸雨C.水土流失D.气候变暖
2.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区
B.它处于从湿润地区向干旱地区过渡地区
C.它处于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地区
D.它处于从森林向荒漠过渡地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到长城,黄土厚5080米,垂直节理发育广泛,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和覆盖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较小。在黄土高原,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黄土颗粒由粗变细,分为沙黄土带、典型黄土带和黏黄土带三个带。下图示意黄土高原三个黄土颗粒序列带的分布。



(1)分析黄土高原黄土颗粒序列带形成的主要原因。
(2)黄土高原呈现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3)黄土高原南部分布着渭河平原,说明该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6 .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随覆盖率增大而增大)。黔桂喀斯特山区包括贵州中南部和广西中西部,土地石漠化严重。下图示意黔桂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NDVI随海拔的变化。统计表明,海拔高于2400m的植被遭破坏后极难恢复。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黔桂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的原因是(     
①降水少,地表水缺乏②成土慢,土层薄
③植被少,基岩裸露④地形崎岖,水土易流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不同植被类型NDVI随海拔的总体变化是(     
A.海拔400~600m处均达到最大值
B.800米以下NDVI随海拔变化都一致
C.森林植被的NDVI值较其他植被类型高
D.不同植被类型NDVI随海拔变化呈线性减小趋势
3.推测海拔高于2400m的植被遭破坏后极难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温较低,植被生长速度较慢②土壤贫瘠,植被生长营养不足
③蒸发强烈,植被难以生存④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受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 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干旱半干旱地区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C.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D.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2.北方土壤次生盐渍化比南方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大量开垦湿地B.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C.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D.北方不合理的灌溉
2024-02-27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南阳六校2021-2022学年下学期第一次联考高二地理试题
2023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地处黄土高原,位于水蚀、风蚀交错区。该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834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654毫米。自1998年起该县在荒山及坡地营造水土保持林,主要造林树种有刺槐、山杏、油松、沙棘(灌木)等。受自然条件和植被生长习性影响,四种防护林分布空间差异显著。下图示意四种防护林的分布坡向范围。完成下面小题。



1.分布坡向范围最小的树种是(     
A.刺槐B.山杏C.油松D.沙棘
2.四种防护林在135°—225°坡向范围内几乎没有分布,主要是该坡向范围内(     
A.降水量少B.光照强,蒸发量大C.土壤较厚D.地表水下渗量大
3.多年观测显示,曾经作为治沙先锋树种的沙棘分布范围不断缩小,逐渐被油松等其他乔木取代,反映了当地(     
A.水土流失加剧B.生态环境改善C.寒潮灾害增多D.年降水量减少

9 . 读我国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斜线部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地理特征及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沙漠化问题突出B.地形崎岖,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C.矿产资源丰富,水能充足,重化工业发达D.沉积作用强,土壤深厚肥沃,农作物单产高
2.南方农牧交错带东、西两侧农业生产活动差异显著,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地域文化B.海陆位置C.交通条件D.地形地势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km2(左图),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右图),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
(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请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