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天飞沙,大漠苍茫的毛乌素沙地总面积4.22万km2,建国以来,人们采取多种治沙措施设想恢复昔日水草丰美的辉煌。石光银的治沙公司,创造出“公司+农户+基地”的治沙模式,把治沙与村民脱贫致富相结合,通过大办沙产业,实行农林牧、种养并举,使农户在治沙中得到实利,成为一个集造林治沙、种植养殖、旅游观光、科技示范、农工牧一体的大型庄园。目前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该“沙地”即将换“新装”。下图为毛鸟素沙地所在区域(虚线为年降水量线)及图。



(1)列举M、N两地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并分析M地生态问题产生的动力因素。
(2)简述“公司+农户+基地”的治沙模式中公司和农户的主要职责,分别写一点。
(3)指出毛乌素沙地换“新装”后地表径流的流量变化,并分析原因。
2022-06-22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前埂后沟+梯壁植草+反坡梯田”调控技术是将生态与经济、保护与利用、治理与开发、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一项现代坡地生态农业技术。下图为采用该技术的梯田果园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技术主要用于治理(     
A.土地干旱B.湿地破坏C.水土流失D.土地盐碱化
2.该技术最适用于(     
A.内蒙古草原地区B.新疆干旱地区C.黄土高原地区D.南方低山丘陵区
2022-06-2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实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3 .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面整治经历了三个阶段(下图)。治沟造地是乡村振兴背景下,集支渠排水灌溉、防洪坝系建设等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延安市治沟造地工程已经完成预期目标,但因村民外出务工导致约20%的新造地撂荒。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阶段的预期目标但没取得理想效果的是(     
A.增加耕地面积B.增加粮食产量C.增加林草面积D.遏制水土流失
2.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评估,第二阶段治理措施的弊端主要是(     
A.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B.不利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C.植被覆盖率高易发火灾D.治理水土流失的效果欠佳

4 . 樱花复合生态茶园是在一般茶园周边种植乔木型植物一樱花树,从而形成种群共生的生态茶园。和一般茶园相比,其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下图为某地樱花生态茶园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茶园一般采用沿等高线垄状种植,其目的是(     
A.提高资源利用效率B.便于采摘C.利于排水D.利于观光游览
2.和一般茶园相比,影响櫻花复合茶园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A.热量B.市场C.地形D.技术
3.该农业生产模式在下列哪个区域推广最好(     
A.赣南B.晋中C.苏北D.新疆
2022-06-16更新 | 327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九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5 .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面整治经历了三个阶段(下图)。治沟造地是乡村振兴背景下,集支渠排水灌溉、防洪坝系建设等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延安市治沟造地工程已经完成预期目标,但因村民外出务工导致约20%的新造地撂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属于第一阶段的预期目标但没取得理想效果的是(     
A.增加耕地面积B.提高粮食产量C.增加林草面积D.遏制水土流失
2.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评估,第二阶段治理措施的弊端主要是(     
A.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B.不利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C.植被覆盖率高易发火灾D.治理水土流失的效果欠佳
3.针对新造地撂荒引起的问题,宜采取的措施是(     
A.加大开荒力度B.增加粮食进口C.出台惠农政策D.完善水利设施

6 . 泥沙输移比为河流断面的输沙量与该断面以上流域土壤流失总量的比值。东北黑土分布区坡面侵蚀量大,春、夏季水蚀较强,但河流输沙量小。下图为“松花江流域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④四个河流断面中,泥沙输移比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与夏季比,该流域春季水蚀的特点是(     
A.侵蚀量大,坡面侵蚀强烈B.侵蚀量大,侵蚀速度较快
C.侵蚀量小,沟谷侵蚀为主D.侵蚀量小,侵蚀范围较广
3.为减少土壤水蚀,当地农业生产应(     
A.沿等高线耕作B.增施有机肥料C.退耕还草还牧D.实行作物轮作

7 . 鱼鳞坑是一种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地表挖掘出近似半月形的坑,因排列呈鱼鳞状而得名。坑内填土后可种植果树、草药等作物,表土上覆盖秸秆、树枝等物质。下图为鱼鳞坑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地区最可能布局鱼鳞坑的地方是(     
A.塬的顶部B.峁的四周C.墚的顶部D.川的底部
2.与梯田相比,鱼鳞坑(     
A.更适合发展种植业B.经济效益更好C.适用于破碎的陡坡D.建设难度更高
3.坑内表土覆盖秸秆、树枝等物质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土壤水分B.提高土壤肥力C.降低风力侵蚀D.抑制杂草生长
2022-05-23更新 | 30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下图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以省为单位)的划分图”和“部分典型动物、传统民居的分布图”。

(1)B区开发的能源主要是____,并指出与煤炭相比,开发此能源的主要优势____
(2)C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当地该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____
(3)阐述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2022-05-0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地貌是按独特演化模式形成的复杂多样且有序分异的地貌形态组合。甘肃省东部庆阳市合水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东北部为丘陵沟壑区,西南部为高原沟壑区,全年总降水量408.2mm,年平均气温10.2℃。合水县区域内黄土塬、梁、峁地貌发育完整,下覆基岩的构造运动比较活跃,主要表现为高原内部间歇性的整体抬升和周围凹陷区域的不断沉降。黄土地貌的演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为此当地于2015年启动了“塬面径流调控、沟头加固防护:坡面植被恢复、沟道水沙集蓄”的“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程,减缓了黄土塬的演化过程。下图为合水县黄土大塬的演化模式图。



(1)请描述黄土大塬的演化过程。
(2)说明黄土塬的演化对当地居民区、农田和林地分布的影响。
(3)采用“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程能减缓黄土塬的演化过程,试分析原因。
2022-02-22更新 | 578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季节性洪沟是季节性河流流经的沟谷。下图示意黄河上游某区域十大季节性洪沟分布,该区域受风力与流水作用影响显著。暴雨时洪沟径流含沙量极高,洪沟下游水位迅速上涨,大量泥沙输入黄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区域通过植被修复、打坝淤地等措施,输入黄河的泥沙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改善。



(1)分析暴雨时洪沟下游水位迅速上涨的原因。
(2)分析季节性洪沟中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和泥沙的搬运方式。
(3)洪沟打坝淤地后入黄泥沙减少,试分析原因。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