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下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山脉,甲代表地形区,乙代表河流名称,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甲所示高原位于我国的____(三大自然区)。
(2)乙河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这是由于甲地区存在着严重的____(环境问题)。其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为____、____。
(3)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如下图所示:

①人均耕地减少②破坏植被③需要更多劳动力④土地退化从①~④中选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内容(填序号)A____;B____;C____;D____。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地表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地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因此被称为鱼鳞坑,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材料二:图甲为我国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分布图,图乙为鱼鳞坑示意图,图丙为固沙工程示意图。

(1)材料一、二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有________等。
(2)我国荒漠化地区不断扩大的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
(3)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鱼鳞坑对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的作用。
(4)结合图说出固沙措施有:①____;②____
3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又称乌金高原。由于气候较干旱,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缺乏植被保护,加上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水土流失严重。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直坚持不懈在黄土高原开展生态治理,特别是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使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状况实现了由“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向“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历史性逆转。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2022-04-21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高考模拟地理试题(二)

4 . 为研究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特性的差异,某科研团队在贵州一喀斯特实验样地(样地内降水、温度等气候因素大致相当)进行了生态实验研究。下图为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抗蚀指数的实验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实验结果表明(     
A.阔叶林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下降最显著
B.灌丛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大
C.针叶林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大
D.三种植被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均有所增强
2.10-20cm土层中针叶林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原因可能是(     
A.针叶林土层降水量小,有机质淋失少
B.针叶林土层温度高,有机质分解快
C.针叶林生物量流动最大,下部土层枯落物分解转化多
D.针吐林土层表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淋溶向下淀积量大
3.在喀斯特地区,如果以防治土壤侵蚀为目的,应考虑种植的树种为(     
A.灌丛B.针叶林C.阔叶林D.混交林
2022-02-15更新 | 521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等2地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文综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中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植被指数是反映地表天然植被或农作物生长态势和变化的重要参数,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大而增大。下图左为河南省2000~2015年植被指数空间分布图,下图右为河南省2000~2015年植被指数年内变化曲线图。



(1)说出豫西黄土丘陵区植被指数特征,并从地形角度分析成因。
(2)说明图14中①、②两时段植被指数较低的原因。

下表河南省2000~2015年植被指数变化趋势及所占面积比例统计

植被指数变化趋势明显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基本不变轻度改善中度改善明显改善
面积比例0.20%1.27%0.58%1.26%7.26%33.94%55.49%

(3)据图表推测植被指数变化趋势及其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
2021-05-13更新 | 50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中学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6 . 读红漠化成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条件,请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含义。A____;B_____;C_____;D____
(2)“红色荒漠”主要发生在丘陵地区,红色荒漠造成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
(3)红色荒漠的主要防治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4-1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材料二:刘东生被称为“黄土之父”。他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而断面最下面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


(1)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化规律是____
(2)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存在鹅卵石,说明在形成黄土之前,此处最可能曾是(     
A.荒漠B.草原C.森林D.河流
(3)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___,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___
(4)简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2022-01-1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广种薄收,单产很低。当地农民有“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的说法。20世纪60、70年代,当地小流域沟道中修建了许多淤地坝,特别是21世纪初大规模退耕还林以来,植被覆盖率大幅提高,进入黄河的泥沙明显减少。随着时间推移,为了满足当地的土地需求,延安各区县开展了沟道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即治沟造地。治沟造地是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如下图所示)。

(1)请说明退耕还林和治沟造地在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作用的差异。
(2)当地农民有“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的说法,分析其自然原因。
(3)分析延安市开展治沟造地工程的背景。
(4)从统筹协调角度说明“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的好处。
2021-12-22更新 | 429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9 . 自2000年以来,世界上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河流——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中游河段,简述该河段泥沙产生的自然原因。
(2)近年来人们在中游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得黄河水变清。
2020-11-3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