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黄土塬是指黄土高原面上表面相对平坦的地形,是几千年来黄土高原上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黄土塬受侵蚀后会呈现不同的形态特征,演变成黄土墚,甚至黄土峁。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大塬演变到残塬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地壳下陷D.风力沉积
2.为遏制黄土高原出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A.塬面禁止开垦B.陡坡修筑梯田C.退耕还林还草D.设草方格沙障
2024-03-02更新 | 253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1 认识区域(高频选择题60题)(3大考点)-【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2 . “山、水、林、湖、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关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对其展开评价有利于更精准地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和自然资源要素综合监测。如图示意某区域“山、水、林、湖、田”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完成下面问题。



1.该模型最可能用来评价的地区是(     
A.山西B.福建C.广西D.河北
2.该区推进“山水林湖田”融合发展的核心是(     
A.保持水土B.污水处理C.营造湿地D.平整土地
2024-01-26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三部分素养提升:专题02 关键能力(分层练)-【高频考点解密】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追踪与预测(浙江专用)

3 . 黄土塬是指黄土高原面上表面相对平坦的地形,是几千年来黄土高原上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黄土塬受侵蚀后会呈现不同的形态特征,演变成黄土粱,甚至黄土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大塬演变到残塬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
C.地壳下陷D.风力沉积
2.遏制塬面进一步萎缩的最佳措施是(     
A.沟头加固防护B.沟道径流调节
C.塬面蓄水蓄沙D.塬面植被恢复
2023-04-19更新 | 188次组卷 | 2卷引用:期中押题卷(一)-【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4 . 下图示意中国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分布。据此完成图中序号所示区域突出荒漠化问题的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①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B.②地——围湖造田
C.③地——不合理的灌溉D.④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2022-06-17更新 | 61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37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精选练习)-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景观图,该区域内植被多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高原上植被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B.土壤
C.地形D.光照
2021-08-13更新 | 1004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0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三年(2019-2021)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

6 . 黄河流域自然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土地能源、生物等资源禀赋区域差异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滞后,是我国生态安全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地区。下图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框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流域是我国生态安全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地区,体现在(     
A.高寒气候为主,环境承载力大B.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C.流域内降水量丰富,水运发达D.流域自然资源贫乏,多贫困区
2.黄河流域(     
①协调发展的基础是区域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条件
②城镇区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③农业区加强农田整治,修建陡坡梯田,提高粮食总产量
④加强生态区及深度贫困区生态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7-06更新 | 1003次组卷 | 14卷引用:解密1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
7 . 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煤炭开采B.黄土高原——风蚀
C.云贵高原——物理及化学作用D.江南丘陵——水蚀
2.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
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⑤地表水缺乏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③⑤
2019-04-29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19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备战2021年浙江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图

材料二:为治理该地区的生态问题,有专家在山坡地设立六个小试验场,试验场的坡度相近,底岩均为透水性甚差的岩层,下表是观测记录的土壤质地和土壤流失量状况。其中土壤组成的颗粒物越大,空隙越大,通气性、透水性能越强,但保水性越差。

(1)将甲乙丙三地黄土层的厚薄由大到小进行排序,并从黄土来源、地势高低、雨水冲刷三个角度分析黄土厚薄地区差异的原因。
(2)六个试验场中,植被覆盖率最好的是哪个?说明判断理由。
2018-08-2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浙江省萧山中学地理选考复习资料17整体性差异性
9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土、黑土土壤肥沃,我国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都发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左图为我国黄土主要分布地区图,右图为我国黑土、黑钙土分布图。

(1)简析图示两区域土壤侵蚀程度差异的自然原因。
(2)分析黑土有机质丰富的自然原因。
2018-08-21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浙江省萧山中学地理选考复习资料17整体性差异性
10 . (加试题)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不同土地退化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区域土地退化的方式主要有    
A.石漠化      B.草地退化
C.沙漠化       D.土地污染
(2)试分析乙区域相对于丙区域土地退化更为严重的人为原因。
(3)从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c区域土地加速退化的原因。
(4)土地退化将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土地资源,恢复土地生产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