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 . 定边机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机场周边区域在各种外力作用下,土壤侵蚀严重,机场建设过程中对下垫面的扰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土壤侵蚀,采用自然恢复加合理的人工干预能有效保护生态。下表示意定边机场飞行区和取土场土壤侵蚀的自然恢复效果预估。完成下面小题。

施工区域飞行区取土场
占地面积/公顷144.2533.75
施工时间/2.52
预估土壤侵蚀速度/(吨·千米-2·年-11456924225
2403119950
3349417100
4295614250
522589975
1.自然状态下,定边机场周边的土壤侵蚀中(     
A.风蚀在冬季最强B.流水侵蚀在夏季最强C.冻融在冬季最强D.温差风化在夏季最强
2.与飞行区相比,取土场土壤侵蚀总量大,主要因为(     
A.占地面积大B.施工时间长C.侵蚀强度大D.自然恢复慢
3.为缓解施工对该区域的土壤侵蚀,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跑道内布设排水沟②外围设立挡沙墙③开挖土方及时回填④营造高密度防风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07更新 | 21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主要由坡面上流失下来的表层土淤积而成。黄土高原地区沟壑面积占总面积的40%-60%,筑坝淤地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随着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淤地坝数量迅速增加。一条沟内修建多个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重要而独特的治沟工程体系。下左图示意黄土高原地区某小流域的等高线分布。下右图示意淤地坝景观。

(1)在下图中用给出的图例,画出上左图中甲乙之间的剖面线和淤地坝。

(2)说明沟道中修建多条淤地坝所起的生态作用。
(3)据多年调查,坝地粮食单产是坡耕地的6-10倍,特别是在大旱的情况下,坝地粮食单产是坡耕地的30多倍,坝地已成为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从土壤的角度,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 . 石楼县位于山西省西部,曾是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之一。近年来,石楼县大力实施坡改梯综合整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下图是石楼县在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属于黄土高原区位特征的是(     
A.地跨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B.由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
C.由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过渡D.由草原区向荒漠区的过渡
2.石楼县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A.沟壑纵横B.土质黏重
C.气候湿润D.毁林开荒
3.石楼县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措施是(     
A.全面封山育林育草B.陡坡上修筑水平梯田
C.全部退耕还林还草D.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是粟黍(谷子和黍子或糜子,去壳后分别为小米和黄米)农业的起源中心,仰韶文化时期(距今7000—5000年)的遗址都分布在黄土高原高出河谷的台地上(下图)。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钾、磷等矿物养分丰富,深层土壤中的矿物养分在一定条件下上升到土壤表层,被农作物吸收,具有“自行肥效”的特殊能力,有利于粟黍农业生产。

(1)推测仰韶文化时期粟黍农业的耕地类型,并说明理由。
(2)借鉴土壤水盐运动的原理,简述黄土“自行肥效”的过程。
(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受人类的干扰严重,需要进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指出治理的核心措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陕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是区域水土保持密切相关的两项生态服务功能。下图示意陕北某小流域植被覆盖指数对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功能协同系数的影响(协同系数增大,表示同向变化,协同关系增强;协同系数减小,表示反向变化,协同关系减弱)。

(1)说明该流域植被覆盖指数变化对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协同系数的影响。
(2)分析陕北地区退耕还林可能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
2024-01-17更新 | 30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某科研小组对一小流域两次降雨(下图)后流域的产流产沙情况进行了研究。该流域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整体北高南低,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等下垫面条件多年无明显变化。在前期均未发生降雨的情况下,两次降雨在流域内的降雨总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等特征基本一致,但降雨移动方向、降雨量分布不同。流域出口处水文站的监测数据表明,两次降雨后流域的产流产沙状况有显著差异。完成下面小题。

1.两次降雨移动的大致方向分别是(     
A.自东南向西北,自南向北B.自西北向东南,自北向南
C.自东南向西北,自北向南D.自西北向东南,自南向北
2.与第1次降雨相比,第2次降雨后流域出口处水文站测得的(     
A.径流峰值小、产沙量小B.径流峰值大、产沙量小
C.径流峰值小、产沙量大D.径流峰值大、产沙量大
2024-01-11更新 | 326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7 . 加拿大中部某废弃矿坑填充有10米厚的尾矿渣,并在表层回填河砂和表土修复矿山。回填改造的矿区呈山丘、洼地(季节性积水)相间分布的形态。该地夏季为雨季,雨季前期回填矿区中山丘的坡面几乎不产生径流,雨季中后期产生的径流也相当有限。冬季降雪量较大,春季山丘的坡面产生较强的径流。随着植被的演替恢复,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比例发生改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春季,回填矿区山丘的坡面产生的径流强度较大,主要因为(     
A.融雪量大B.降水量大C.灌溉引水量大D.冻土阻隔
2.随着回填矿区山丘坡面植被的恢复,洼地(     
A.土壤盐渍化减轻B.年平均水位上升
C.地下水补给减少D.实际蒸发量增大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黄土高原造林区域地表温度的变化主要由白天地表温度变化主导而表现为降温。森林的反照率(反射太阳辐射与入射太阳总辐射的比值)通常低于草地和农田,造林能够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导致地表温度升高;但相较于草地和农田,森林具有较大的叶面积和表面粗糙度,并且森林生理活动消耗的水分更高,因此,造林可促进蒸散发(地面上植物的蒸腾与植株间土壤蒸发量之和),致使地表温度降低。下图(a)示意黄土高原造林在不同季节对白天和晚上地表温度的影响,(b)示意黄土高原造林在不同季节对反照率和蒸散发的影响。


(1)说出黄土高原造林区域地表温度表现为降温的依据。
(2)黄土高原的造林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具有季节性周期变化,整体上,春季和夏季的降温程度较大。分析造林地区春季和夏季的降温程度较大的原因。
(3)从气温的角度,分析森林恢复对黄土高原气候变化的意义。
2021-10-12更新 | 652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6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高频非选择题3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

9 . 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与植被、土壤、降水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严重,沟谷侵蚀现象尤为突出,严重威胁了我国粮食安全。下图示意东北黑土区降雨侵蚀力与沟壑密度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显示,东北黑土区沟壑密度受降雨侵蚀力影响最大的是(     
A.黑龙江B.吉林C.辽宁D.内蒙古
2.影响辽宁和内蒙古沟壑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植被B.光照、热量C.地质、土壤D.降水、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