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汀县河田镇丘陵众多,花岗岩广布,其上发育的土壤薄且疏松。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当地往日的真实写照。在夏季,裸地温度可达76℃,人称“火焰山”。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村民曾在山上直接种植乔木,但植被恢复相当困难,后实施先种植草和灌木,再栽种乔木、果树等措施,终获成效。经过持续的综合治理,当年“火焰山”变成美丽的“花果山”,水土流失重灾区转变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并进一步带动了生态旅游的发展。下图示意河田镇位置。


   
(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当地直接种植乔木成活率低的自然原因。
(2)除生物措施外,指出当地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所采取的措施。
(3)说明“火焰山”转变成“花果山”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023-07-05更新 | 28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实验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长汀县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典型区,区域内水土流失差异较大,地形地质条件影响显著。近年来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长汀县将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旅游相结合,通过生态经济,实现生态富民。实现了从“水土流失冠军”到“水土流失治理典范”的转换。下图为该地碎屑岩分布区水土流失模式图。



(1)与其它地区相比,裸岩地区域水土流失较强,请对此加以解释。
(2)福建长汀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形成了封禁、种植等高草灌、小穴播草、浅层播草、种植灌木乔木等行之有效的科学治理措施。结合下表各分布区的特点,说出适宜各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分布区特点
山脊分布区山顶,山脊基岩裸露,山坡土壤层薄
砂岩分布区基岩裸露,多裂隙
泥岩分布区泥岩全风化,分布薄土壤层
下坡和坡脚残坡积层土壤发育较好
(3)说明长汀县依托水土流失治理发展生态旅游的社会效益。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黄土高原是地球上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专家指导下,开展了以“探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下表为高原上不同地区年降水量与土壤侵蚀及森林覆盖率关系的相关数据。

年降水量(mm)30035040045050600650
森林覆盖率(%)8101522396871
土壤侵蚀
(t·km-2·a-1)
500510015100236001610021001800

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方案I:以工程措施为主,如修建梯田和水平沟,打坝淤地,挖鱼鳞坑等,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地。方案Ⅱ:以生物措施为主,如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同时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分布。



(1)根据资料,绘制“年降水量与土壤侵蚀及森林覆盖率关系图”,并描述土壤侵蚀随年降水量增加的变化规律。

(2)指出黄土高原生态特别脆弱地区的降水及植被指标。
(3)与甲地不同,乙地选择了治理方案I,请简述理由。
2022-11-12更新 | 364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校际联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耕作管理可以改变地表微地形条件。黄土区耕作中普遍采用直线坡面、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等高耕作等耕作方式对地表进行处理。人工锄耕和人工掏挖方式下,地表微地形表现为凹凸相间的小丘和洼地,且分布比较随机;等高耕作呈现沟垄相间的微地形特征。地表微地形起伏大小呈现“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直线坡面”的规律。下图甲示意不同耕作方式对产流量的影响,图乙示意不同耕作方式对产沙量的影响。



(1)描述不同耕作方式下坡面产流量的变化特征。
(2)在降雨条件及坡度、坡长相同的条件下,指出地表微地形起伏大小对地表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影响。
(3)简述耕作管理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环境的生态作用。
2022-01-24更新 | 85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肥城市高考适应性训练地理试题(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