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汀县河田镇丘陵众多,花岗岩广布,其上发育的土壤薄且疏松。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当地往日的真实写照。在夏季,裸地温度可达76℃,人称“火焰山”。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村民曾在山上直接种植乔木,但植被恢复相当困难,后实施先种植草和灌木,再栽种乔木、果树等措施,终获成效。经过持续的综合治理,当年“火焰山”变成美丽的“花果山”,水土流失重灾区转变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并进一步带动了生态旅游的发展。下图示意河田镇位置。


   
(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当地直接种植乔木成活率低的自然原因。
(2)除生物措施外,指出当地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所采取的措施。
(3)说明“火焰山”转变成“花果山”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土是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温带地区的主要土壤。有着“一两土,二两油”的美称。尽管开发利用历史不长,但东北黑土表土流失、肥力衰退等问题却日益严重,调查报告表明黑土的退化与翻耕有着直接关系。对此专家们提出了“保护性耕作”。与传统翻耕方式比较,保护性耕作通过少耕、免耕降低对土壤扰动的同时,将打碎的秸秆铺满地面,有了秸秆的保护,不同季节秸秆都对黑土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和效果。由于黑土区各地地理环境差异,保护性耕作对哈尔滨以北种植区没有明显增产效果。图为黑土的形成过程图。

(1)试分析东北地区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的原因。
(2)试阐述秸秆在不同季节对黑土的有利影响。
(3)试分析哈尔滨以北农业种植区,秸秆覆盖没有增产的原因。
2023-01-20更新 | 1166次组卷 | 9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地形分布特点。
(2)分析位于丘陵地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
2023-01-1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黄土高原是地球上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专家指导下,开展了以“探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下表为高原上不同地区年降水量与土壤侵蚀及森林覆盖率关系的相关数据。

年降水量(mm)30035040045050600650
森林覆盖率(%)8101522396871
土壤侵蚀
(t·km-2·a-1)
500510015100236001610021001800

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方案I:以工程措施为主,如修建梯田和水平沟,打坝淤地,挖鱼鳞坑等,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地。方案Ⅱ:以生物措施为主,如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同时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分布。



(1)根据资料,绘制“年降水量与土壤侵蚀及森林覆盖率关系图”,并描述土壤侵蚀随年降水量增加的变化规律。

(2)指出黄土高原生态特别脆弱地区的降水及植被指标。
(3)与甲地不同,乙地选择了治理方案I,请简述理由。
2022-11-12更新 | 364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校际联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黄土高原,切沟向塬面溯源侵蚀会导致宝贵的塬面缩小、破碎。某黄土塬面是黄土高原面积最大的黄土塬,塬面平坦,其边缘发生较为严重的沟头(沟道的源头,接近塬面和坡面的转折部位)溯源侵蚀。该地沟头溯源侵蚀主要包括流水冲刷型、陷穴诱发型、裂缝诱发型三类。流水冲刷型与一般河流的溯源侵蚀原理相似。陷穴诱发型是降雨入渗发育的陷穴,经过多年浸泡、扩大并贯通,从而导致土体坍塌的类型。裂缝诱发型与裂缝的走向和深度相关。水土保持专家提出,运用工程措施构筑“塬面十切沟”双重防线,以保障塬面安全。下图示意陷穴诱发型和裂缝诱发型溯源侵蚀的对比。



(1)分析该地区流水冲刷型沟头溯源侵蚀能力较强的原因。
(2)根据陷穴诱发型溯源侵蚀的过程,推测黄土的特征。
(3)根据裂缝的走向,说明裂缝诱发型溯源侵蚀的过程。
(4)简述“塬面十切沟”双重防线可采取的工程措施。
2021-12-23更新 | 759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流域地处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具有典型的沙土二元结构坡面。某研究组建造模型(下左图)研究当地不同降雨历时条件下,沙层厚度和粒径组成对坡面产流时间、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变化。黄土主要由黏粒和粉粒组成,黏性比砂粒大;坡面径流包括地表与地下径流,砂粒粒径大,利于沙土界面流的形成。右图示意沙层厚度对不同降雨时段15min产流量的主效应图。



(1)六道沟流域风蚀与水蚀交错进行,分别指出当地风蚀和水蚀的主要季节。
(2)说明不同降雨时段与沙层厚度条件下产流量的变化特征。
(3)研究发现,降雨中前期薄覆沙坡面不同时段产沙量及不同历时总产沙量都大于厚覆沙坡面,而在降雨后期则相反。请解释其原因。
2021-05-30更新 | 490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附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地上生物量是植被生长状况的直接反映,土壤水分是区域生态环境状况主要指标,下表为我国某流域实验区测定出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状况的关系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最有可能是
A.嫩江流域B.汾河流域C.闽江流域D.伊犁河流域
2.该流域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好的是
A.沙棘B.苹果园C.坝地玉米D.人工苜蓿
3.该流域最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是
A.玉米地B.苹果园C.沙棘地D.铁杆蒿地
8 . 下图表示108°E的地形剖面图与气候要素图示意图,图中①~④条曲线表示地形剖面、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④条曲线中,①代表_______________,②代表______________ ,③代表一月平均气温,④代表_______________
(2)图中甲是_______________,丁是_______________(地形区)。
(3)由图中信息分析山地两侧降水分布特征及原因。
(4)图中甲地北部的主要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分析其成因________________
2016-11-27更新 | 6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