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生态脆弱区一般位于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是生态环境变化明显的区域,也是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图示为我国生态脆弱区及生态问题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③两地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分别是(     
A.沙漠化、水土流失B.沙漠化、土壤盐碱化
C.水土流失、沙漠化D.石漠化、水土流失
2.图中②地的生态问题很复杂,在该地各类生态问题中,最根本的是(     
A.土壤侵蚀B.森林破坏C.草地退化D.生物多样性锐减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百花中学等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2 . 为探究人类破坏植被对诱发水土流失的影响,某地理实验小组以某地的3个坡度为27.5°的草地坡面为研究对象,进行3种不同流量(总放水量均为200L)的模拟冲刷试验。3个坡面为:(1)强干扰模式:移除植被地上地下部分,平整坡面;(2)半干扰模式:移除植被地上部分;(3)未干扰模式:保留原生地表。强干扰模式由于开挖植物根系,土质松散,富含砾石。读“不同流量产流时间表”和“不同流量不同模式坡面累计产流特征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不同流量产流时间表单位:min

干扰模式

6L/min

9L/min

12L/min

平均时间

强干扰模式

35.00

17.60

8.40

20.33

半干扰模式

4.40

6.25

5.00

5.22

未干扰模式

8.00

7.68

7.17

7.62

不同流量不同模式坡面累计产流特征表

放水流量

(L·min-1

累计产流量/L

强干扰模式

半干扰模式

未干扰模式

12

179

104

120

9

140

82

53

6

48

40

31

1.据表可知,不同干扰模式坡面随流量变化产流时间的变化表现为(     
A.不同模式的径流量与产流时间均呈负相关
B.强干扰模式产流时间与流量变化不明显
C.半干扰模式产流时间均短于未干扰模式
D.半干扰模式产流时间与流量变化关联最小
2.同径流量下强干扰模式的产流时间最长,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植被B.土壤C.地形D.气候
3.通过模拟冲刷试验对比可知(     
A.强干扰模式产流时间最长,对水土流失的诱发程度最低
B.半干扰模式产流时间最短,对水土流失的诱发程度最高
C.强干扰模式累计产流量最大,对水土流失诱发程度最高
D.随流量增加,半干扰模式累计产流量小于未干扰模式
7日内更新 | 119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3 . 水蚀荒漠化是指包括人为作用使地表植被遭破坏在内的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带来的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直至丧失,以劣质地或石质坡地为标志的土地严重退化现象。下图为我国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水蚀荒漠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内蒙古西辽河流域发生水蚀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生态环境恶化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耕地多,灌溉用水多④人为破坏植被严重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水蚀荒漠化的危害有(     
A.植被破坏严重B.加剧土壤盐碱化
C.下游河道淤积D.加剧区域气候异常
3.下列关于治理内蒙古西辽河水蚀荒漠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A.植树种草,保持水土B.修建大坝,拦水拦沙
C.扩大耕地,增加作物D.增施肥料,提升地力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土坑,形如鱼鳞,故称鱼鳞坑。鱼鳞坑具有一定蓄水能力,在坑内栽树,可保土保水保肥,但修建鱼鳞坑需避开7~9月,否则会加剧水土流失。左图为鱼鳞坑示意图,图为黄土高原气温和降水示意图。

(1)说出黄土高原上修建鱼鳞坑工程的最主要目的,简述鱼鳞坑工程建成后对坡下河流的影响。
(2)根据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说明鱼鳞坑如何进行保土、保水、保肥作用。
(3)说明修建鱼鳞坑需避开7~9月的原因。
2024-05-1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百花中学等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塘背河小流域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属赣江上游水系。塘背河小流域于1980年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当时流域内原生地带性植被已不存在,多退化成疏林地、亚热带灌丛或无林地,水土流失剧烈,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该流域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封禁治理和种植经济林。

研究人员在塘背河小流域选取生态环境较为一致的3块林地,分别为2块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林地(果园开发、生态恢复)和1块对照林地(未人为治理林地),从1985年起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果园开发模式是更值得推广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图示意塘背河小流域地形和村落分布,表示意2019年不同治理模式生物多样性指数统计。

模式主要治理措施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指数
果园开发林地种植脐橙130.667
生态恢复林地乔灌草150.593
未人为治理林地无措施70.675

注:物种均匀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它反映的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该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1,越接近1,表明物种分布越均匀。

(1)简析塘背河小流域1980年以前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果园开发模式是更值得推广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请说明理由。
(3)推测塘背河小流域采取封禁治理方式的村庄,并说明判断依据。
2024-05-0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卓越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6 . 降雨侵蚀力反映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沂河发源于山东省沂源县鲁山南麓,临沂以上河段主要流经山区,其中临沂站附近地形相对平坦,耕地较多,源头区域多天然林分布。流域内部分区域常出现较严重的土壤侵蚀,危害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图为沂河流域(临沂站以上)范围及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沂河流域(临沂站以上)流水侵蚀的特征是(     
A.随海拔降低逐渐递减
B.中游严重,源头和下游较轻
C.分水岭附近较轻,山谷处较重
D.以河流汇集处向上下递减
2.影响沂河流域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降水强度②地形起伏③支流数量④土地利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流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合理的是(     
A.河谷修建大坝,削减径流B.退耕还林,恢复山区植被
C.疏浚河道,减少泥沙淤积D.开垦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7 . 南小河沟流域是黄土高原的典型沟壑区。由政府投资、补偿,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在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农、林、牧业得到全面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治理,林草覆盖率达84%,被誉为“黄河中游的一块翡翠”。下图图一为该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图二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丙丁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A.10米B.20米C.19米D.29米
2.黄土塬塬面破碎化的主要原因是沟谷侵入塬边,其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挤压褶皱
C.风力侵蚀D.地壳沉降
3.图中甲地治理措施最合理的是(     
A.打坝淤地B.修水平沟
C.开发梯田D.鱼鳞坑
2023-12-04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老李家住珠江上游黔西南州兴义某村落,这里属于喀斯特地貌区。多年前,老李和村民们在荒坡上开垦土地种植根系发达、吸肥力强的玉米。但结果是这里的土地越发贫瘠,老李家的生活也并无改观。2015年,老李响应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种植业、盘活山地资源的号召,在荒坡上试种桑葚(桑树的果实)获得成功,一亩地收入高达千元。

如今,在老李的带动下,村里成立了桑葚水果公司,村民们通过将自家的荒山入股、到种植基地务工等方式获得可观的收入。短短几年时间里,老李家乡发展生态种植业的村寨比比皆是,而这种改变也使粤港澳大湾区的人们乐开了花。下图为珠江流域图。

   

(1)分析老李开荒种玉米使土地越发贫瘠的原因。
(2)从区域关联角度,说明老李家乡的改变使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乐开了花”的地理原因。
(3)列举流域内部统筹管理协调发展的措施。
2023-07-13更新 | 228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9 .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沟道内工程措施。下图示意淤地坝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淤地坝(     
A.沿等高线修筑,增加耕地面积B.可以拦泥造地,稳定沟道内沟床基础结构
C.有固土的作用,增加草地面积D.可以滞洪蓄水,调整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
2.淤地坝造成的影响是(     
A.蓄水发电优化能源结构B.河口三角洲面积增速加快
C.流域内气候多样性增加D.减缓下游地上河的形成速度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陷穴是在地表流水、地下浸水产生的机械侵蚀和化学溶蚀作用下,地表局部湿陷而形成的出露于地面的洞穴。金沙江干热河谷某些土层湿陷性强,陷穴地貌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是长江泥沙的主要来源,附近居民在沟谷部分地段栽培了灌丛以防治水土流失。干热河谷里生长的热带水果品质优良,畅销全国,于是当地人大量开挖土地,“平沟建园”栽培葡萄、芒果、蔬菜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图1示意云南元谋地区金沙江某沟谷纵剖面,图2示意“平沟建园”前后景观。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图1所示沟谷底部的地质地貌特点对陷穴发育的影响。
(2)简述“平沟建园”工程对耕地的有利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