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植被由东南向西北为森林草原、干草原和荒漠草原,为我国重要的过渡地带。黄土高原面积广阔,土层深厚,地貌复杂,水上流失严重,均为世所罕见,大多数河流汛期受暴雨影响,洪峰急涨猛落,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0%以上,河流含沙量很高,往往一次洪水含沙量占全年70~80%以上。黄土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在一个独立的微地貌单元的流域面积内(一般在5~30平方千米面积为宜)进行的综合治理,即把黄土地区水土保持各项技术措施按一定的结构进行科学配置,形成综合系统,使小流域内农、林、牧、副等各个行业持续协调发展,发挥最大综合效益。下图为黄土高原示意图。

(1)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易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2)简述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3)简述植被覆盖率提高给黄土高原带来的主要生态影响。
2024-05-0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自2000年以来,国家加强了对黄土高原的治理。鱼鳞坑是重要措施之一,其方法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状若鱼鳞的半月形坑穴,并在坑内栽种植被,从而起到保土、保水、保肥的作用。下图为鱼鳞坑俯视及其纵剖面示意图。近年来黄河入海口处的利津水文站泥沙含量锐减,黄河悄然出现变清态势。

(1)指出形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作用,并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2)从土壤角度,说明鱼鳞坑有利于植被生长的原因。
(3)有专家认为黄河水变清会给黄河三角洲地区带来消极影响,请为专家提出论证依据。

3 . 在山城重庆,为应对山地丘陵地貌及春旱夏涝的降雨特征,人们创造性地发展了四季囤水的囤水田、冬季囤水的冬水田、夏季排洪的冲冲田等梯田水利技术,改变了曾经靠天吃饭的局面,并在低山丘陵地区形成了林高——田低——居陡的居住模式。下图示意当地的梯田和居住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冬水田的主要功能是(     
A.减轻霜冻B.保障春耕C.保持水土D.减少病虫害
2.推测低山丘陵区冲冲田多见于(     
A.陡坡山脊B.陡坡山谷C.缓坡山脊D.缓坡山谷
3.低山丘陵区林高田低居陡的居住模式主要是为了(     
①躲避洪涝灾害②保障耕地面积③保护生态环境④增加旱季水源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高强度的农业开发和掠夺式经营,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其水土流失的发生过程是因为在坡面上存在微型小坑或线状痕迹,水流汇集,产生细沟侵蚀,细沟发生后,侵蚀强度将明显增大,侵蚀沟逐渐发育,其发育速度受水量、流速及土壤状况等因素影响。研究人员调查了长白山某低山丘陵区,该地土壤受多种侵蚀外营力季节性交替和叠加的影响,以水力侵蚀为主,并存在明显的冻融作用。该地区坡度较大的地貌部位多位于山顶和山腰且坡度越大越接近山顶,而坡度较小的部位多位于山麓和河谷平原。下图为2021年东北低山丘陵区不同坡度与不同坡向的侵蚀沟密度变化。



(1)描述侵蚀沟密度随坡度的变化特征。
(2)据图指出侵蚀沟密度最大的坡向,并分析其成因。
(3)据图指出侵蚀沟治理的重点区域,并简述治理方法。
2023-04-26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表为我国珠江、闽江、淮河、黄河的2012-2021近10年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河流近10年平均径流量/亿立方米汛期月份近10年输沙量/万吨
258.96-9383
31354-92430
314.67-1018300
597.84-9211
1.表中河流为淮河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乙河平均年输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受台风影响,降水量大B.流域内的植被覆盖率低
C.径流量大,搬运能力强D.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
3.丙河流中游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B.土地盐碱化C.全球气候变暖D.水土流失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脉南麓,是典型的“八山—水—分田”的山区县,这里是中央苏区所在地,也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之一。往年,长汀县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之一,“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当时自然生态恶化、群众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其水土流失面积之广、程度之深、危害之重、影响之大居福建省之首。经过多年的治理与修复,长汀县从水土流失重灾区转变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014年长汀县森林覆盖率达79.8%。2016年以来,长汀县推动重点产业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以稀土、医疗器械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文旅康养等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新格局,下图为长汀县简图。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广大且严重的自然原因。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阐述长汀县选择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依据。
(3)为了长汀县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请你提出几条合理建议。
2023-04-23更新 | 293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谷坊是在易受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等建筑物,可分为土谷坊、石谷坊、植柳谷坊等,其中植柳谷坊是用柳条做材料在沟壑中横向沟道栽植的柳栅栏形式的谷坊治沟工程。近几年来,在我国松嫩平原的沟壑治理中,大量应用了植柳谷坊,取得了较好的治沟效益和生态效益。下图为植柳谷坊横断面布设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石谷坊相比,松嫩平原植柳谷坊(     
A.技术更复杂B.建设费用高C.可就地取材D.当地难推广
2.适宜建柳谷坊的沟道条件是(     
A.石质沟床B.沟谷比降大C.集水面积大D.常流水沟谷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甲地气候干旱,当地农民采用鱼鳞坑种植葡萄,四周用石头堆砌成向上坡开口的半圆状,以此来缓解当地的气象灾害。下图为甲地位置示意图及鱼鳞坑景观图。


材料二:“一早三改”方式是指:引进早熟作物品种;从传统的秋季耕地松土、春季播种压实改为免秋耕或播前耕;早播改为晚播;稀植改为密植。乙地区因地制宜,采用“一早三改”方式之后,土壤侵蚀明显减轻,加之其他条件的改善,作物产量趋于稳定。

下左图为乙地位置示意图,下右图为鱼鳞坑示意图



(1)说明甲乙两处土地退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分别指出鱼鳞坑在当地的主要作用。
(2)结合材料二,分别说明“一早三改”方式的主要作用。
(3)贵州省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请说明不能借鉴乙地鱼鳞坑生态整地方式的理由。
2023-04-17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城市第一中学、枣阳一中等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印度半岛各地均存在不同强度和类型的土壤侵蚀,水蚀是印度半岛主要的土壤侵蚀类型,且侵蚀强度较高。除水蚀外,印度半岛的风蚀、冰蚀、海蚀也十分严重。下图为印度半岛等侵蚀强度线分布图。读图完成成下面小题。



1.导致甲地等土壤侵蚀强度线密集的主要原因有(     
①海水运动剧烈             ②盛行风迎风坡             ③地形崎岖             ④人类活动频繁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乙处受侵蚀最强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丙区域对应的侵蚀类型主要是(     
A.水蚀B.冰蚀C.风蚀D.海蚀
2022-12-0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10 . 陕北地区地处我国半湿润地区,水土流失严重。1999年起,该地区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00—2010年期间,该地区年降水量增加了95.94毫米。下表为2000—2010年陕北地区退耕区和未退耕区(采取其他修复措施)的土壤侵蚀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土地类型年土壤侵蚀强度(吨/公顷)
2000年2010年
未退耕区梯田16.7415.84
坡耕地41.5729.12
平均38.4127.43
退耕区原梯田15.2114.58
原坡耕地50.6626.30
平均48.4225.52
1.据表中可推断,陕北地区(     
A.坡耕地面积较小B.梯田土壤较紧实C.退耕区坡度较大D.未退耕区降水多
2.2000—2010年间陕北地区未退耕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情况,反映该地区(     
A.极端暴雨频率降低B.地形破碎程度减小C.植被破坏程度减轻D.雨季坡面径流减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