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起伏B.流域面积C.兴修水库D.海水倒灌
2024-05-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 . 黑沟支沟是一条规模巨大、物源丰富的泥石流沟。黑沟支沟沟口的天然生物谷坊由多排密种速生植物组成,起到了拦蓄泥沙、减轻势能的作用,沿垂直水流方向横向分布。在2005年泥石流暴发后,树木遭受了较大规模的破坏,但是谷坊比较成功地发挥了作用,有效地控制了泥石流堆积物规模。下图示意天然生物谷坊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黑沟支沟大致流向为(     
A.自东南向西北B.自东北向西南C.自西北向东南D.自西南向东北
2.与传统拦截工程相比,天然生物谷坊(     
①拦截泥石流能力更强     ②对生态破坏较小     ③投入成本较小     ④不需要后期修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2-05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一般流域40%生态警戒线。

材料二: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被列为重大国家战略。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下图为黄河流域图、山东半岛城市群图。

(1)比较黄河宁夏段和河南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2)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简述当地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3)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请简述流域内产业发展的方向。
(4)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带动沿黄城市群商质量发展的龙头,分析其发展的优势条件。
2023-05-02更新 | 383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土是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温带地区的主要土壤。有着“一两土,二两油”的美称。尽管开发利用历史不长,但东北黑土表土流失、肥力衰退等问题却日益严重,调查报告表明黑土的退化与翻耕有着直接关系。对此专家们提出了“保护性耕作”。与传统翻耕方式比较,保护性耕作通过少耕、免耕降低对土壤扰动的同时,将打碎的秸秆铺满地面,有了秸秆的保护,不同季节秸秆都对黑土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和效果。由于黑土区各地地理环境差异,保护性耕作对哈尔滨以北种植区没有明显增产效果。图为黑土的形成过程图。

(1)试分析东北地区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的原因。
(2)试阐述秸秆在不同季节对黑土的有利影响。
(3)试分析哈尔滨以北农业种植区,秸秆覆盖没有增产的原因。
2023-01-20更新 | 1158次组卷 | 9卷引用:期中模拟卷01(江苏专用)-学易金卷: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土壤入渗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地表单位面积土壤的入渗水量。西双版纳地区是我国热带原始季雨林的集中分布区域之一,近50年来橡胶产业的发展致使大面积结构复杂的热带原始季雨林被单一的橡胶林取代。读热带原始季雨林和橡胶林的土壤入渗率比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西双版纳热带原始季雨林与橡胶林比较(     
A.热带原始季雨林土壤的含水量季节差异更大
B.橡胶林土壤入渗能力大于热带原始季雨林
C.热带原始季雨林土壤的含水量小于橡胶林
D.橡胶林内生物种类比热带原始季雨林丰富
2.西双版纳热带原始季雨林和橡胶林土壤入渗能力不同,主要是因为(     
A.微生物分解能力强弱B.有机质含量的高低
C.土壤质地的差异D.不同林内温度不同
3.西双版纳热带原始季雨林被单一的橡胶林取代,会导致(     
A.地质灾害增多B.水土流失加剧C.大气湿度增加D.全球气候变暖
2021-12-17更新 | 69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顶尖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自20世纪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和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得到明显的改善,但同时也要注意合理的植被选种及配置,否则会造成土壤水分过度消耗出现干层(干层是指土壤剖面中,隐伏在多年平均降水入渗层以下,因植被深层吸水,且不能被雨季降水入渗恢复,由土壤水分负循环而导致的干燥化土层)。下图示意陕北某黄土沟壑区三种不同退耕模式,退耕还乔(刺槐)、退耕还灌(柠条林)、退耕撂荒(撂荒草地),在土壤水分渗透速率以及土壤含水量两方面的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土壤的水分人渗能力以退耕还乔模式为最优,主要原因是该模式( )
A.地表枯枝落叶较少,增加下渗B.地表固结严重,增加下渗
C.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利于下渗D.土壤的孔隙度较高,利于下渗
2.土壤水分渗透速率高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是( )
A.减少地表径流,减轻流水侵蚀B.加快径流速度,促使泥沙沉积
C.减少水分蒸发,降低降雨强度D.增加地下径流,提高土体稳定性
3.相比退耕撂荒,退耕还乔和退耕还灌模式土壤含水量较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植被蒸腾作用②林冠层面积③降水强度④渗透速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 . 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
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
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起伏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D.水土保持
2019-06-10更新 | 7232次组卷 | 60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 塞上江南景观组图。

(1)从河流汛期、含沙量两方面比较图中河流A段、B段水文特征的差异及成因。
(2)图中C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请你用地理学原理加以说明。
(3)说明由于不合理灌溉导致C平原盐碱化的过程。
2018-06-11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9 . 下图是闽北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地表径流相对量动态变化特征图(木荷林地和杉木林地坡度、植株密度、下垫面覆盖状况相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闽北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时间是
A.9月B.2月C.6月D.12月
2.木荷林地和杉木林地涵养水源能力的差异是
A.木荷林地强B.杉木林地强C.一样强D.无法比较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校学生赴陕西省绥德县王茂沟流域考察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淤地坝建设。同学们了解到,该流域自1953年开始建设淤地坝,经过多年的改造、调整和完善,形成了非常完备的淤地坝体系,现存不同类型的淤地坝数十座。当地农民告诉同学们,这里的农田以前以坡耕地、梯田为主,单位面积产量低,特别是坡耕地基本靠天吃饭,每年夏秋季节,沟道坡面滑(崩)塌现象严重;淤地坝建成后经拦泥淤地,部分坝地可开垦为高产农田,增加的坝地农田促进了坡面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推行;据当地水文站统计,王茂沟流域的淤地坝体系建成后,沟道坡面滑(崩)塌现象逐渐绝迹。

(1)据图指出该流域不同类型淤地坝的数量差异及分布差异。
(2)与坡耕地相比,说明该流域坝地农田种植农作物高产优产的原因。
(3)该流域淤地坝体系建成后,沟道坡面滑(崩)塌现象逐渐绝迹。解释其原因。
2024-05-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高中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