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中学生暑假研学,拍摄了一些地貌景观图片。



(1)图甲照片拍摄于珠穆朗玛峰,受____,影响,山峰多____地貌。
(2)图乙照片拍摄于贵州平塘县“天眼”,建设在大窝凼洼地,大窝凼洼地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由岩溶漏斗、落水洞、天坑以及溶洞组成。大窝凼洼地属于____地貌,简述其形成过程(      )

材料二:图丙照片拍摄于黄土高原,黄土广布,一种观点认为风力沉积作用下形成的独特地貌形态,沟壑纵横、支离玻碎,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下图为该区域典型黄土带、黏黄土带、沙黄土带分布示意图。



(3)结合材料二可以判断出甲为____、乙为____,丙为黏黄土带。从甲到丙的颗粒物逐渐变____,针对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一些治理措施,如植树种草、____、退耕还林等。
2022-12-0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2 . 在陕北黄土高原,在一道黄土墚靠近冲沟的边缘地区,平坦的墚面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塌陷,颇似一个“大脚印天坑”,这个大坑并非天坑,而是一个黄土落水洞。一般分布在沟谷两岸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较快的部位。下图示意黄土落水洞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落水洞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④①②D.②③④①
2.黄土落水洞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断裂塌陷B.断层发育C.流水侵蚀D.溯源侵蚀
3.黄土落水洞大都发育在黄土梁延伸向黄土沟的斜面上,主要是由于该处(     
A.汇水面积充足B.地势平坦开阔C.黄土质地疏松D.裂隙发育较好
2022-05-10更新 | 587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贵州省普定县是典型喀斯特地貌集中区,90%属于山区,山多地少,生态系统脆弱,石漠化危害严重,土壤贫瘠,石漠化严重制约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大量人口处于贫困状态。近年来为脱贫致富,在退耕还林政策的指导下,该地农民摒弃原来价格低廉的玉米、土豆,改种当地特色水果——冰脆李,实现了脱贫致富和生态保护的双赢。下图为当地石漠化区域坡度与土壤厚度关系的统计图。

(1)从坡度对土壤影响的角度,分析该地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2)分析石漠化给当地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危害。
(3)说明当地改种特色水果冰脆李是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

4 . 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2.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蒸发B.下渗C.蒸腾D.地下径流
3.该河流域植被覆盖率恢复后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设,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材料二   刘东生(1917~2008)被誉为“黄土之父”。他在黄土研究过程中,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断面的最下边,土壤中包含着大量鹅卵石。

材料三   黄土地貌以黄土沟间地貌塬、墚、峁最具代表性,其中塬面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天然场所。由于大型的构造作用和外力作用,黄土塬的形状发生了演变,图1为大塬到残塬的演化(甲-丁)模式图。



(1)如用图2表示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则在戈壁、沙漠、黄土三者中,图中A、B、C分别代表什么?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水平变化规律是什么?

(2)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县发现的黄土剖面中,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形成这个120米厚的黄土之前,这里曾是(     
A.荒漠B.草原C.森林D.水乡
(3)结合材料三黄土高原塬面的演化过程,推测塬面上聚落分布历经的演化过程(可在以下选项中选择:逐渐分散/内部聚集/均匀分布/零散分布),并分析原因。
2021-12-17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11月)地理试题

6 .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两块相同的木板(模拟坡面)、沙土、草皮、自来水、两个水壶、两个水槽。

步骤:①在坡度(30°)相同的两块木板上铺等量的沙土,其中一个再铺上草皮。

②用装有同等水量的水壶分别在两沙坡上以相同高度和速度持续浇水,水流最终分别流入下方的水槽中。

③观察坡面的形态变化和水槽中堆积物的数量差异。

图示:下图中左右两边木板分别代表甲乙两种环境,其中乙环境木板上铺了草皮。



1.从该实验中可知(     
A.流水以侧蚀作用为主B.流水堆积作用明显
C.甲环境泥沙流失比乙环境严重D.甲乙同时倒水乙槽水位上升更快
2.若某区域正经历从乙环境向甲环境的演变过程,则该区域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是(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B.土层变薄C.水流更清澈D.风力堆积明显

7 .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该实验中可知,沙子逐渐沉到水槽底部的现象是模拟(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沉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
2.若某区域正经历甲图演示过程,则该区域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是(     
A.降水变化率减少B.土壤肥力增加C.河流含沙量增大D.风力堆积明显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但近年来黑土侵蚀退化严重,有机质明显下降,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融雪侵蚀是该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方式,融雪期表层解冻土壤是融雪侵蚀发生的物质条件。春季融雪期一般为3~4月份,升温较快,白天最高温度在3~11℃,夜间温度在-6~0℃,昼夜温差较大。下左图为2019年3月16日—21日东北地区某小流域融雪径流量与泥沙含量的变化过程。专家指出,采取横坡垄作+垄沟秸秆覆盖的农耕方式(右图),可有效减轻土地的退化。



(1)分析东北地区坡耕地春季融雪侵蚀严重的原因。
(2)分析此流域该年3月16日~21日融雪径流量与泥沙含量峰值时间不一致的原因。
(3)阐述横坡垄作+垄沟秸秆覆盖耕作方式对减轻坡耕地退化的作用。
2022-01-17更新 | 2111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联合质检考试(期中)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黄土高原,切沟向塬面溯源侵蚀会导致宝贵的塬面缩小、破碎。某黄土塬面是黄土高原面积最大的黄土塬,塬面平坦,其边缘发生较为严重的沟头(沟道的源头,接近塬面和坡面的转折部位)溯源侵蚀。该地沟头溯源侵蚀主要包括流水冲刷型、陷穴诱发型、裂缝诱发型三类。流水冲刷型与一般河流的溯源侵蚀原理相似。陷穴诱发型是降雨入渗发育的陷穴,经过多年浸泡、扩大并贯通,从而导致土体坍塌的类型。裂缝诱发型与裂缝的走向和深度相关。水土保持专家提出,运用工程措施构筑“塬面十切沟”双重防线,以保障塬面安全。下图示意陷穴诱发型和裂缝诱发型溯源侵蚀的对比。



(1)分析该地区流水冲刷型沟头溯源侵蚀能力较强的原因。
(2)根据陷穴诱发型溯源侵蚀的过程,推测黄土的特征。
(3)根据裂缝的走向,说明裂缝诱发型溯源侵蚀的过程。
(4)简述“塬面十切沟”双重防线可采取的工程措施。
2021-12-23更新 | 759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泾渭分明,源自自然景观。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和渭河在西安交汇时,由于含沙量不同,呈现出一清一浊,形成了一道非常明显的界线。古人认为是泾水浊而渭水清的。但到了现代,许多专家亲赴实地考察,看到的也是泾清渭浊的现象。《现代汉语词典》因此将这一成语解释为:“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


(1)说出图中A地最严重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判断B处地形,并从内外力作用角度简述其形成过程。
(3)请说出现代渭河水浑的主要人为原因。
2021-09-29更新 | 33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