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加试题】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略图。2017年5月17日宝兰高铁陕西段联调联试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首条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高铁年内开通进入倒计时,西安至兰州缩短到3个小时。
材料二:截至2017年6月9日,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输水达到100亿立方米,相当于从南方向北方搬运了700个西湖。根据水质监测的结果,中线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二类以上标准,东线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以上。
材料三:西安某一周的日出日落时间表。

(1)分别说出甲、乙两地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从土质的角度简析其成因。
(2)与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比较,丹江口的水质比较洁净,简要分析其原因。
(3)西安天亮时间早于日出时间,其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归纳西安本周昼长的变化特点,并推断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
(4)据图分析西安交通位置的重要性。
2017-07-08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2 .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土是第四纪形成的未固结的粉细粒黄色、褐黄色土状堆积物。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分为:沙黄土带(甲)、典型黄土带(乙)和黏黄土带(丙)。三个黄土带的黄土剖面均表现为块状特征即不具备明显分层特征。

材料二:银川市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面积为9025.4平方千米,2019年常住人口229.3万人,约占宁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常住非户籍人口多数来自自治区内其他城市。西安市面积10752平方千米,2019年常住人口1020.4万人。

材料三:某中学组织研学活动,分别在黄河沿岸的①处发现当地特色治沙工程景观—草方格沙障。②处为黄土高原沟壑地貌景观。



(1)按成因推断,甲、乙、丙三个黄土带,黄土颗粒(成土母质)最大的是____带。甲至丙黄土带上发育的土壤厚度逐渐变____(填厚或薄),影响土壤厚度的最主要成土因素是____
(2)银川市吸引区内其他城市人口迁入的主要影响因素为____,按空间范围划分,属于____迁移。银川、西安两市土地面积相差不大,但2019年西安市人口合理容量较银川市更____(填大或小),体现了人口合理容量具有____特点。
(3)①处工程景观反映了当地____活动频繁,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该工程通过设置草方格,增大了地面的粗糙度,降低了____,达到阻沙和固沙目的。与种植防护林相比,指出该治沙工程的不足____
(4)②处的沟壑景观主要受____蚀作用形成,试描述黄土高原沟壑(冲沟)的形成过程____
2021-02-04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五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陕西省秦岭以北的黄土高原地区气候较干,生态环境较差。当地居民运用“打坝淤地”的措施来治理生态环境,即在黄土高原的各级沟谷中,修筑以拦泥蓄水为目的坝堤,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

材料二:图1为陕西秦岭以北区域水系分布图,图2为陕北某地打坝淤地后的景观照片。



(1)从地质构造看,渭河平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 _____ (构造)。说明渭河南侧支流较短的自然原因。 _____
(2)陕北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__ ,分析其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_____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简述“打坝淤地”的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雨水对土壤的侵蚀主要表现为雨滴击溅和径流剥蚀。太行山绿化工程是我国重大减灾项目之一,工程目标是营造森林35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5%提高到35%左右。下图为太行山脉及周边地区年降雨量和气象站点分布图。



(1)降雨量最大的气象站是____,解释其原因____
(2)简述雨水侵蚀土壤对太行山脉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3)说明森林增加对减少雨水侵蚀土壤的作用。
2022-08-01更新 | 126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乙两地气温统计资料。

材料二:图1所示区域西部森林火灾频发。森林火灾会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监测显示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

材料三: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该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简析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
(2)简析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的主要原因。
(3)指出R河从P点到Q点的水量变化趋势,并解释其原因。
6 .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沙尘天气平均日数分布图(1961-2000年)

材料二: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采取挖掘半月型坑穴的方式分散拦截坡面径流,挖坑取出的土,在坑的下方培成半圆形的埂。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坑。



(1)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颗粒变化规律是自西北向东南________;高原上的千沟万壑是________地貌。
(2)鱼鳞坑的埂多设计为中间高两边低,其目的是为了发生漫溢时可以分散坡面径流,使径流的冲刷能力________,下渗水量________
(3)黄土高原地区是滑坡多发地区,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图示地区春季风沙天气的分布规律,列举风沙天气对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危害。
2022-02-24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义乌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阴影部分为黄土高原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延安的气候统计图



(1)延安的降水集中在      两月,且多暴雨,这种降水形式多属于       (冷锋/暖锋)雨。
(2)从内外力作用角度简述黄土高原的成因。
(3)煤炭按自然资源的属性划分属于      资源,坑口火电站属于      指向型工业。一般而言,开采和使用煤炭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4)描述从兰州一河口一龙门含沙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
(5)简述西安的城市规模比延安大的原因。
2020-07-28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由于受人为干扰,地表原有的生态结构遭到破坏,在各种外动力综合作用下,土层快速侵蚀,红层基岩或其风化壳裸露,呈现红色荒漠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红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陡坡开垦②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③过度采伐森林及樵采④工矿交通建设和环境污染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防治红漠化适宜采取的措施有(     
A.铺设地膜减少侵蚀B.铺设草方格沙障
C.打坝建库护坡固沟D.陡坡修水平梯田
2022-08-02更新 | 365次组卷 | 10卷引用:浙江省温州浙南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亦为世界著名的大面积黄土覆盖的高原,是黄河泥沙的重要来源地。近年来,黄土高原通过生态修复如鱼鳞坑(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坑内种树)等措施,生态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左图为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右图为鱼鳞坑景观照片。



(1)黄河在太行山以东地区流速较____(快/慢),多形成____(填地貌名称)。
(2)黄土高原由于____作用,形成深厚的黄土层;后又经长期遭受____作用,导致地表形成千沟万壑的特点。
(3)黄土高原春旱严重,从气候角度主要是春季________。挖掘鱼鳞坑的可以减轻____等地质灾害。
(4)简述鱼鳞坑的建设对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的影响。
2022-02-2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宁夏泾源县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全县国土面积的近一半,直接威胁着泾源的生态安全。目前,该县综合多种措施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材料二近年来,中卫市不断探索在沙漠地区发展光伏产业,光伏板上可以发电,板下可以种植作物。

材料三图1为中卫光伏治沙工程,图2为宁夏地区地形与降水分布图。


(1)在宁夏地区,从东南到西北方向,黄土颗粒粒径由________,水分由多变少,植被由森林依次变为草原、____
(2)泾源地区因____、降水较多、土质疏松等自然条件而水土流失严重,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如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将陡坡改造成____,在沟里____拦截泥沙。
(3)与泾源相比,中卫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____,其原因是由于地处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少,____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作用弱。
(4)分析中卫光伏治沙蕴含的地理原理。
2024-01-2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