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一般流域40%生态警戒线。

材料二: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被列为重大国家战略。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下图为黄河流域图、山东半岛城市群图。


   
(1)比较黄河宁夏段和河南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2)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简述当地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3)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带动沿黄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分析其发展的优势条件。
2023-06-20更新 | 22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二十一 题型攻略(三)评价类、影响类、比较类、探究类主观题-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考点验收卷(新高考版)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地区历史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问题突出,致使农业生产广种薄收、单产较低。近50年来,我国对该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建淤地坝(图),即在沟道内筑坝、拦泥淤地,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但在不同阶段,黄土高原的治理模式和主要措施存在较大差异(表)。



表为不同时期黄土高原的治理模式及主要措施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2000年至2010年2010年至今
治理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还草治沟造地
主要措施梯田、淤地坝、植树造林、植被自然修复植树种草、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取土填沟、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

(1)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黄土高原“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
(2)比较建坝淤地和植树种草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差异。
(3)结合材料,总结我国在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
2022-05-18更新 | 42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三部分 第02章 课时64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植树造林和植被自然恢复是黄土高原坡面生态治理最主要的措施。杨家沟和董庄沟两个小流域位置相邻,面积和降水量相近,中科院某研究团队从1954年开始,对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和董庄沟植被自然恢复进行了60多年对比观测研究。目前,杨家沟已经形成人工森林小流域,董庄沟则形成自然草地小流域。下图是2016—2018年两个小流域径流量差异对比统计图。



(1)说明杨家沟和董庄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状况的差异及其原因。
(2)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指出杨家沟小流域径流量大小,并解释其原因。
(3)比较杨家沟和董庄沟小流域水资源的数量差异,并说明理由。
(4)若黄土高原推广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的生态治理经验,分析其对黄河下游地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2019-05-08更新 | 520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年5月27日 《每日一题》四轮复习—— 押高考地理第37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