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如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生态问题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搭配,正确的是(     
A.甲地区——土地石漠化B.乙地区——土地沙漠化
C.丙地区——水土流失D.丁地区——土地盐碱化
2.乙地区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南方也较为普通,其成因不包括(     
A.地势起伏较大B.土质疏松C.降水强度大D.植被破坏
2023-01-2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在第四纪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黄土高原西部的大陆内部地区大片沙土裸露,在西北风的作用下,被搬运至黄土高原地区。最终黄土高原地区堆积了厚厚的黄土。图示意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D.流水搬运
2.黄土高原的堆积物(     
A.表层颗粒物较粗B.东南侧颗粒物细C.西北侧更湿润D.土质紧实坚硬
3.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A.流水B.冰川C.风力D.植物
2022-12-14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

3 .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相似,出现了大片土地裸露的“红色荒漠”,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形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和“红色荒漠”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风力侵蚀作用B.风力沉积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流水搬运作用
2.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全部退耕还林B.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C.开荒种田,提高植被覆盖率D.加强农业生产的综合开发
3.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区与种植农作物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洞庭湖平原—大豆、油菜、水稻B.四川盆地—甘蔗、水稻、甜菜
C.松嫩平原—小麦、大豆、甜菜D.山东半岛—水稻、花生、橡胶
2022-09-02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4 .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的临汾盆地,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工业部门主要包括煤炭、钢铁、装备制造、电力工业、化学等,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一直以来,临汾市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临汾市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A.盆地地形闭塞B.冬季取暖用煤多
C.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D.大气环流异常
2.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2-08-2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元氏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龙”——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读图完成黄河各河段“病症”的成因及对症的“药方”组合正确的是(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旱—加高、加固堤坝
B.“腹泻”—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C.“脚肿”—黄土疏松,地表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D.“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6 . 地处森林草原气候区的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分布广泛,下图为当地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在过去数十年里,陕北地区大规模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该区域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海拔高度
C.水分D.土壤肥力
2.丘陵坡面林地土壤出现明显干燥化现象,说明当地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需(     
A.尽量减少人工干预B.引水灌溉坡面植被
C.增大人工降水强度D.提高耐旱植被比例
2022-07-30更新 | 25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打坝淤地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蓄水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形成的地叫坝地。打坝淤地是黄土丘陵沟坚区治理水土流失的传统手段。陕西省延安市黄土丘陵沟壑区通过治沟造地,探索出了一条治理水土流失的新路子。治沟造地通过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灌排工程、道路修建,促进农村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由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调查显示,实施治沟造地后沟谷区常住人口下降约60%。图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治沟造地后的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相比,治沟造地(     
A.侧重于采用生物措施B.增加了农田管理难度
C.优化了农村劳动力结构D.提高了耕地质量
2.实施治沟造地后,沟谷区常住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人居环境趋于恶化B.政府政策的推动C.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D.农村基础设施的优化
2022-04-20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临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8 .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面整治经历了三个阶段(下图)。治沟造地是乡村振兴背景下,集支渠排水灌溉、防洪坝系建设等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延安市治沟造地工程已经完成预期目标,但因村民外出务工导致约20%的新造地撂荒。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阶段的预期目标但没取得理想效果的是(     
A.增加耕地面积B.增加粮食产量C.增加林草面积D.遏制水土流失
2.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评估,第二阶段治理措施的弊端主要是(     
A.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B.不利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C.植被覆盖率高易发火灾D.治理水土流失的效果欠佳
3.针对新造地撂荒引起的问题,宜采取的措施是(     
A.加大开荒力度B.增加粮食进口C.鼓励农地流转D.完善水利设施
2022-02-22更新 | 918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1

9 . 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①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树种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气温高、降水量大B.高差大、纬度较低
C.光照强、热量充足D.水源足、土壤肥沃
2.图中①区域封山育林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C.美化环境D.吸烟滞尘
3.图中②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地形B.热量C.水源D.光照

10 . 某校学生利用实验装置开展水土流失成因探究的四次实验。四次实验中只有表中所列的条件有变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实验结束后坡面上都有残留沙土。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实验组实验甲实验乙实验丙实验丁
坡面坡度15°25°15°25°
降水强度2mm/h2mm/h1mm/h1mm/h
泥沙收集盘中的泥沙含量abcd

1.四次实验结果可能会是(     
①b>a>d>c
②d>b>c>a
③b>d>a>c
④c>b>d>a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在不改造的情况下,此实验器材无法模拟或演示(     
A.坡面沟谷发育B.流水堆积地貌发育
C.山洪泥石流D.冲积扇上河流改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