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近几十年来,我国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表示意黄土高原某区域在不同阶段的治理模式和主要措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段治理模式主要措施
I(1950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坡面治理修建梯田、植树造林
II(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期)沟坡联合治理修建梯田和淤地坝、植树造林
III(20世纪70年代末期-90年代末期)小流域综合治理修建梯田和淤地坝、植树造林、自然修复
IV(2000-2010年)退耕还林还草自然修复、植树造林、修建梯田和骨干坝
V(2010年至今)退耕还林还草和治沟造地取土填沟、植树种草和自然修复相结合,修建骨干坝
1.与前两时期相比,阶段Ⅲ治理模式的突出特点是(     
A.退化草场休牧后自然恢复B.强化工程措施
C.适度减少人为干预D.重点治理沟坡
2.从阶段Ⅲ到阶段Ⅴ,该区域(     
A.坡耕地比例下降B.重视耕作措施C.地表径流增加D.淤地坝快速增加
2024-04-2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地理试题

2 . 20世纪50年代,海南瞻州市在莲花山开采石灰矿而留下废弃矿坑。2020年当地以“矿坑修复+环境治理+文化注入+产业带动”模式进行矿山生态修复,成功打造了莲花山文化景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莲花山废弃矿坑区早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滑坡频发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水资源短缺
2.与传统的废弃矿坑回填后植被再造相比,莲花山生态修复模式的主要优势是(     
①耕地面积更大②就业机会更多③植被覆盖率更高④旅游资源多元化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23-24高三下·甘肃白银·阶段练习

3 . 土壤有机碳流失主要是以泥沙为流失载体,其从农田到水体的迁移受土壤侵蚀过程影响。土壤侵蚀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受较多因素影响。广西红壤区典型的水源地——那辣小流域的甘蔗区(坡耕地)土壤有机碳流失问题严重。下图示意2021426日至1016日该流域不同降雨事件影响下甘蔗区泥沙有机碳入河负荷量的时空变化(即进入河流的污染物负荷量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甘蔗区泥沙有机碳入河负荷量最小值出现在甘蔗的(     
A.苗期B.伸长期C.分蘖期D.成熟期
2.甘蔗区泥沙有机碳浓度在苗期高于其他生长期的原因是(     
A.降水频率高B.植被覆盖度高
C.土壤重量大D.人类活动干扰
3.为了降低流域内土壤有机碳的流失,该流域需要(     
①降低土壤重量②提高植被覆盖率③加快河流流速④调控甘蔗生长期施肥的时间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3-02更新 | 273次组卷 | 5卷引用:地理(黑龙江、吉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4 . 不同的垄作方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不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自然状态下,坡面土壤厚度减少最快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与顺坡垄作相比,横坡垄作(     
A.利于防洪排涝,作物品质更高B.光照利用效率高,产品质量高
C.水土流失较轻,黑土肥力更高D.便于机械化生产,生产成本低
2024-01-28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龙里县地处苗岭山脉中段,位于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与珠江流域红河水系的支流分水岭地区,属黔中南缘。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中部隆起,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相互交错,水土流水严重,石漠化广布。下图示意龙里县石漠化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龙里县石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喀斯特作用强烈B.植被覆盖率高
C.气候炎热干燥D.河流侵蚀严重
2.龙里县石漠化分布区曾经与贫困相生相伴的原因是(     
A.地下水缺乏,不利于农业生产B.土壤肥力弱,农业产出较低
C.退耕还林,人均耕地面积少D.劳动力缺乏,经济发展落后
3.下列关于当地防治石漠化的措施,最有效的是(     
A.降低坡度,修筑梯田B.北土南运,改良土壤
C.封闭矿区,禁止开采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

6 . “山上光秃秃,下面黄水流,年年遭灾害,十年九不收。”这曾经是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的写照。近些年,村民通过山上缓坡修梯田,荒坡陡处搞绿化,沟谷建坝淤地,治理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取得良好效果,成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下图为水平梯田及田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其自然原因是(     
①由高原向平原过渡性的地理位置②滥砍乱伐森林③地质灾害频发④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⑤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A.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2.水平梯田田埂的延伸方向与(     
A.山脊走向大致平行B.山谷走向平行
C.坡面倾斜方向平行D.等高线大致平行

7 .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考察某地,并绘制了该地区石漠化分布统计图。下图为“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和“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理兴趣小组考查的地点,下列选项中最可能是(     
A.滇南谷地B.山东丘陵C.川西地区D.黔东南地区
2.有关图示极强度石漠化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迎风坡,风力大B.处于阳坡,蒸发旺盛C.处于陡坡,流水侵蚀D.处于缓坡,农耕开发
3.关于当地防治石漠化的措施中,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部分地区实施坡地改梯田B.合理发展立体农业
C.营造林地,保持水土D.全面退耕,还林还草

8 .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下图示意淤地坝结构,完成下面各题。


1.淤地坝的作用是(     
A.沿等高线修筑,可以截流蓄水B.在沟道中修建,用于淤泥造地
C.成品字形排列,利于树木成活D.在沟道中修建,用于稳定沟坡
2.治黄先治沙,治沙先治水,说明(     
A.水土保持利于调沙减淤
B.放水冲沙是解决黄河水害的根本措施
C.要对全流域进行统筹调度
D.黄河含沙量大是水量不足的主要原因
3.淤地坝造成的影响是(     
A.水库发电能力增强B.河口三角洲面积增速变慢
C.流域生物多样性减少D.下游地上河进一步抬升

9 .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图甲是我国东北高纬黑土区某小流域内9条切沟沟头黑土侵蚀量统计图,图乙为编号2切沟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观测可知,大部分切沟沟头的春季侵蚀量大于雨季侵蚀量,原因可能是(     
①冬季土壤冰冻胀裂沟头   ②春季融雪径流量更大
③夏秋季沟头植被较密集   ④雨季雨水径流量较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该小流域内9条切沟沟头宽度基本相当,则沟头发育最深的是(     
A.编号8切沟B.编号6切沟C.编号4切沟D.编号2切沟
2021-11-01更新 | 1500次组卷 | 25卷引用: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十七届基础年段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10 . 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
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
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起伏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D.水土保持
2019-06-10更新 | 7206次组卷 | 60卷引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延边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