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山西省西北部是生态环境脆弱且破坏严重的地区,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水土保持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山西省水土保持研究所测定:在黄土坡地上人工造林后多年平均减少径流30.8%、减少泥沙88.8%,一亩林地比无林地能多蓄水20立方米。
不同植被类型对水、肥的需求由大到小依次是:乔木、灌木、草类,裸地上草类着生能促进土壤进一步发育。年降水量400毫米是乔木和灌木草类的自然分界。
刺槐是一种耐旱的落叶乔木,它在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内的适应性顺序依次为:梁峁阴坡>阴沟坡(阴坡下部)>峁顶>梁峁阳坡>阳沟坡(阳坡下部)。下图示意黄土高原位置及景观。

根据资料,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为晋西北地区设计增加植被覆盖率的方案。
2 .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近年来黑土侵蚀退化严重,有机质明显下降。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融雪侵蚀是该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融雪期表层解冻土壤是融雪侵蚀发生的物质条件,冻融如果反复出现,融雪侵蚀会增强。春季融雪期一般为34月份,升温较快,白天最高气温在311℃,夜间气温在-60℃,昼夜温差较大。

(1)从气温角度,分析东北地区坡耕地春季融雪侵蚀严重的原因。

土地流转是农户将闲置或分散土地的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进行统一经营管理的土地资源配置新模式。近年来,东北地区积极推进乡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2)说明土地流转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积极作用。

专家指出,采取留茬耕作、垄沟秸秆覆盖和横坡垄作的农耕方式(下图),可有效减轻土地的退化。

(3)留茬耕作、垄沟秸秆覆盖和横坡垄作三种耕作方式任选其一,阐述其对减轻坡耕地退化的作用。
2024-04-11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考试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是粟黍(谷子和黍子或糜子,去壳后分别为小米和黄米)农业的起源中心,仰韶文化时期(距今7000—5000年)的遗址都分布在黄土高原高出河谷的台地上(下图)。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钾、磷等矿物养分丰富,深层土壤中的矿物养分在一定条件下上升到土壤表层,被农作物吸收,具有“自行肥效”的特殊能力,有利于粟黍农业生产。

(1)推测仰韶文化时期粟黍农业的耕地类型,并说明理由。
(2)借鉴土壤水盐运动的原理,简述黄土“自行肥效”的过程。
(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受人类的干扰严重,需要进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指出治理的核心措施。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了探究我国黄土丘陵区在冻融条件下的土壤侵蚀机理,在室内进行了模拟冻融侵蚀试验。图为室内模拟冻融侵蚀试验装置。试验装置的水槽用于模拟径流坡面,土槽用于模拟黄土坡面,土槽内可根据实验的需要放置未结冰的黄土或冷冻结冰的黄土。表为实验主要参数设定。

坡面类型流量/(L-min')产流历时/min初始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g·cm')
未冻坡面11515.781.27
冻结坡面11516.191.22

材料二图为未冻坡面和冻结坡面的产流率与产沙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图。

(1)说明实验装置中水槽位置设置的合理性。
(2)与未冻坡面相比,简述冻结坡面产流率和产沙率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实验,推测我国黄土丘陵区冻融侵蚀较为严重的季节并提出防治措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我国四个省区,其自然环境独特,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该区建设了许多生态整治工程,如丙、丁所示。



(1)解释图中甲地降水丰富的原因,并推测其多发的地质灾害类型。
(2)说明丙、丁两工程治理的生态问题及其作用。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克孜勒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与天山西南支脉高山区的结合部,目前该河建有10座大小不一的水库。与我国西北地区其他河流相比,克孜勒河水流比较稳定。克孜勒河上游流经山区,水质良好,中下游流经极易侵蚀的第三纪红色泥岩底层,河水变得非常浑浊。下图示意克孜勒河出山口后的中下游部分河段,喀什以东地区的土壤盐碱化较严重。



(1)简述克孜勒河河水浑浊的原因。
(2)推测克孜勒河水流较稳定的原因。
(3)简述喀什市以东地区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
2022-05-31更新 | 41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莱西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庆市万州区地处以防洪为首要功能的长江三峡水库库区,其库岸消落带(下左图,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干湿交替的特殊区域)面积达23.4平方千米,土壤侵蚀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为破解库岸消落带治理的世界难题,专家们经过反复试种,找到了消落带生物治理中较好的乔木树种一中山杉(下右图)。截至2023年3月,当地政府已在70余公里库岸消落带上种植了中山杉3200余亩,筑牢了长江库岸绿色生态底色。



(1)推测长江三峡库区库岸消落带平均水位最低的季节,并说明推测依据。
(2)结合长江三峡库区库岸消落带的特点,分析中山杉应具备的适应性特征。
(3)为改善该地库岸消落带的生态环境,指出当地政府除生物治理之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皇甫川地处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的过渡地带,是黄河晋陕段支流。流域内墚峁起伏、沟壑纵横。1972年以来,该地逐步推进淤地坝建设;2000年后,流域内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材料二:下图为“皇甫川流域位置和月平均径流量、输沙量示意图”“皇甫川1954—2015年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统计图”。

(1)简述1954—2015年输沙量的变化并推测其原因。
(2)皇甫川3月较6月径流量略大,但输沙量较小,请结合其补给类型解释该现象。
2024-03-1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第一中学(英华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9 .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校中学生赴河北阳原泥河湾地质遗址自然保护区野外实习。该保护区内有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存。图甲为泥河湾地质遗址自然保护区位置示意图,图乙为某同学在此拍摄的地貌景观图。


任务一 考察泥河湾地质遗址自然保护区的地貌


(1)描述图甲所示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

任务二 考察古人类遗址分布与古地理环境的关系

在图丙所示区域发现了为数众多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证实了当时该地适宜古人类生活。



(2)描述图丙所区域古人类遗址的分布特征,推测当时古人类的生存条件。

任务三 调研图示地区的生态问题


(3)指出泥河湾遗址所在区域(图甲)主要生态问题及治理措施。
2021-01-23更新 | 328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东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10 .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1)请根据该地区黄土的成因推测该区域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
(2)简析该区域侵蚀作用的季节差异。
(3)分析图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2023-01-1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