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降雨发生时,雨滴由一定的高度降落到地表,具有一定的雨滴动能。雨滴动能作用于地表,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土壤团粒被分散、溅起和增强地表薄层径流紊动等现象称为雨滴溅蚀作用,雨滴溅蚀是土壤侵蚀的初始过程。

材料二 近年来,许多地理学者针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中的降雨因素,通过室内模拟降雨或野外定位监测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某高校林学院研究团队,在研究降雨下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养分输出机制时,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等前期准备工作,采用了室内模拟降雨方式进行,下图为研究团队获取的部分实验数据资料。



(1)与野外定位监测相比,说明研究团队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的原因。
(2)说出该实验前期准备工作所涉及的具体方面。
(3)据材料分析地表泥沙量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趋势。
(4)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可能会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2020-05-22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三5月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土壤侵蚀剧烈。20世纪80年代初朱显谟院士提出了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即:“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城”,这对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近20年来,随着黄土高原生态恢复,黄河输沙量呈整体下降趋势(下图),人类活动对黄河泥沙减少的贡献率已达到80~90%。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旱作农业产区。以苹果产业为例,2017年陕西省苹果产量达1154万吨,位居全国第一,是全球最大的集中连片种植区,逐步形成千亿级苹果产业。有专家指出,当地产业发展推动城市化率提升,对恢复黄土高原植被起到重要作用。



(1)说明“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达到综合整治的原理。
(2)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影响黄河输沙量的因素。
(3)任选两个角度,阐述黄土高原种植苹果的自然区位条件。
(4)解释城市化推进有利于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原因。
2020-06-28更新 | 24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6月高考模拟文综地理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沟谷是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部位。下图为黄土高原上某沟谷的形成过程。

(1)简述黄土高原沟谷的形成过程。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评价黄土高原大规模治理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
(3)针对黄土高原沟谷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主要有“建淤地坝”和“退耕还林、还草”两种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较好,请说明理由。
2023-11-28更新 | 42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生4月调研考试(二模)地理试题18题原题及变式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江西省太和县千烟洲采用“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模式发展立体农业。

(1)指出该地区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产生的自然原因。
(2)分析提高“丘上林草”植被覆盖率对缓解该生态环境问题的过程。
2023-12-14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生4月调研考试(二模)地理试题18题原题及变式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湖北·模拟预测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王家窝堡小流域(约42°N123°E)属于低山丘陵区,地势东、南、西三面高,北面低,山地阳坡以风化砂砾岩为主,林下阴坡、半阴坡以腐殖土为主。该流域的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当地坚持林兴民富、多种经营、以林为主、全面发展的建设方针,以改造与保护坡耕地、兴建基本农田、恢复植被为重点,采取在坡耕地建设果树梯田、在沟谷建设谷坊(见下图)等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1)推测王家窝堡小流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2)分析该流域山地林下阴坡、半阴坡腐殖土的形成过程。
(3)说明该流域采取在坡耕地建设果树梯田、谷坊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方式。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一地理事象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图示意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黄土高原土质______,夏季多暴雨;同时由于人类长期活动导致______,因而水土流失严重。
(2)黄河下游“地上河”导致河水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河水补给两岸平原地区的地下水,地下水不断____________在表土层中积累,最终导致土地盐碱化。
(3)说出黄河下游河段“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4)简析黄河下流断流的自然原因。
2023-05-21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地理试题(五)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但近年来黑土侵蚀退化严重,有机质明显下降,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融雪侵蚀是该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方式,融雪期表层解冻土壤是融雪侵蚀发生的物质条件。春季融雪期一般为3~4月份,升温较快,白天最高温度在3~11℃,夜间温度在-6~0℃,昼夜温差较大。下左图为2019年3月16日—21日东北地区某小流域融雪径流量与泥沙含量的变化过程。专家指出,采取横坡垄作+垄沟秸秆覆盖的农耕方式(右图),可有效减轻土地的退化。



(1)分析东北地区坡耕地春季融雪侵蚀严重的原因。
(2)分析此流域该年3月16日~21日融雪径流量与泥沙含量峰值时间不一致的原因。
(3)阐述横坡垄作+垄沟秸秆覆盖耕作方式对减轻坡耕地退化的作用。
2022-01-17更新 | 2111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黄冈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8 . 阅读以下有关黄土高原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层一般厚达50~80米。其土质松软,在缺乏植被保护的情况下,一遇暴雨,大量黄土被洪水冲入河流,滚滚东去。黄河、淮河和海河所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了华北平原。

(1)按照形成先后顺序说出黄土地貌的小地形。
(2)从外力作用角度解释A处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过程,并试分析该地貌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
(3)简述黄土高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4)根据图3说明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及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于2020年暑假到黄土高原某区域开展以"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题的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到达考察地点后,选择了合适的观察位置对该区域的地貌进行观察。从该地点放眼望去,观察小组正前方是一条狭长的黄土梁,黄土梁上分布有黄土峁,其正后方地形较平坦开阔。研学小组还在不同沟谷的坡面上看到了梯田、防护林等防治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



(1)判断①一④四个地点中研学小组进行地貌观察时所选的位置,并说明选择的合理性。

研学小组了解到,长条状的黄土丘陵叫黄土梁,单个黄土丘陵叫黄土峁,这两种地貌的形成都与黄土沟的形成密切相关。


(2)说明黄土梁、黄土峁的形成过程。

研学小组从当地相关部门了解到,当地通过在坡度角小于15°的山坡上修筑梯田、在坡度角大于15°(tan15°=0.268)的山坡上营造防护林等工程措施,减轻水土流失。


(3)说出阴影部分采取的工程措施,并分析该工程措施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2021-02-06更新 | 33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咸丰春晖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推测第5次产生洪峰的原因。
(2)分析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的原因。
(3)简述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4)分析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的生态效益。
2019-05-20更新 | 47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黄冈中学2019届高三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