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主要由坡面上流失下来的表层土淤积而成。黄土高原地区沟壑面积占总面积的40%-60%,筑坝淤地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随着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淤地坝数量迅速增加。一条沟内修建多个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重要而独特的治沟工程体系。下左图示意黄土高原地区某小流域的等高线分布。下右图示意淤地坝景观。

(1)在下图中用给出的图例,画出上左图中甲乙之间的剖面线和淤地坝。

(2)说明沟道中修建多条淤地坝所起的生态作用。
(3)据多年调查,坝地粮食单产是坡耕地的6-10倍,特别是在大旱的情况下,坝地粮食单产是坡耕地的30多倍,坝地已成为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从土壤的角度,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沟谷是黄土高原物质交换最频繁,形态变化最剧烈的区域。在黄土高原沟壑系统中,分布着一类特殊的黄土勺状沟壑,这种沟大多独立发育在黄土坡面上,俯视看像个勺子,当地人形象的称之为“勺状沟壑”。

材料二:下图为“黄土高原沟壑类型示意图”。


材料三: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区以滞洪拦沙和淤地造田为目的的水土保持工程。


(1)在黄土高原,溯源侵蚀普遍存在,指出其在勺沟的发生位置,并说明勺沟发育的过程。
(2)简述淤地坝对减轻沟谷侵蚀的发生机制。
2023-09-0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贵州是我国能源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煤炭资源储量位居我国第5位,年水电资源经济可开发量为752.42亿千瓦时,约占全国的5%。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贵州充分发挥有水有煤、水火互济的能源优势,成为“西电东送”的主要省份。

材料二: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流域内石灰岩岩层广布,是我国主要的mm)关系图,下表为流石漠化发生区。下图为乌江流域地形坡度与土壤厚度(域内不同地形年平均土壤侵蚀强度(吨/km2)。

年平均侵蚀量(吨/km2)
山地643.4
盆地丘陵190.6
沟谷163
(1)说明石漠化的自然原因并简析乌江流域地形坡度与土层厚度的对应关系。
(2)针对流域内不同地形,分别提出保护水土的具体措施。
(3)分析贵州省“西电东送”的区位优势。
(4)贵州省形成煤—电—煤化工、煤—电—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建材等多种一体化经营模式,评价这样做的意义。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包括山西大部、陕西中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和青海东部。该区域水土流失面积达45.4万平方千米,占区域陆地面积的71%,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达16亿吨,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近几十年来,我国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不同阶段,治理的模式和主要措施存在较大差异(如下表)。

时间段治理模式主要措施
I1950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坡面治理修建梯田、植树造林
II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期)沟坡联合治理修建梯田和淤地坝、植树造林
Ⅲ(20世纪70年代末期~90年代末期)小流域综合治理修建梯田和淤地坝、植树造林、自然修复
IV20002010年)退耕还林还草自然修复、植树造林、修建梯田和骨干坝
V2010年至今)退耕还林还草和治沟造地取土填沟、植树种草和自然修复相结合、修建骨干坝

(1)从气候和植被特点两个方面,简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分析在时间段Ⅲ之前,黄土高原推广修建梯田的目的。
(3)简述黄土高原大规模的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构建了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生产与社会耦合发展,即山顶削峁建塬,发展果业和药材生态园;山腰构建草(根系多而浅)灌(根系少而深)复合生态系统;山下适当治沟造地发展现代农业;小流域源头科学建设水库,为山上药果园区和现代农业提供滴灌水源,从而形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水林田湖生态景观格局。下图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三元景观模式示意图。



(1)说明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实施削峁建塬的理由。
(2)分析在山腰与沟坡进行植被建设时,选择草本、灌木结合的原因。
(3)请为药果复合生态园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2-12-28更新 | 28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峁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见下图)。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1)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甲乙丙等基本地貌形态的形成演变演变过程。
(2)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7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领土辽阔,区域差异显著。读北方地区图。



(1)图中秦岭—淮河一线与我国1月____等温线和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2)图中____海是我国的内海;____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并以“黑土地”著称。
(3)图中____(山脉)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这种后果的气候原因是____
(5)要实现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对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从工程措施的角度你的建议是________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九龙江,干流全长258km,落差l246m,沿线峡谷众多,全流域总长2000km.流域面积约14万km2,据不完全统计,九龙江流域目前已开发建设1000多座水电站。九龙江流域是著名的生猪养殖基地和水果、山蔡之乡,但严重的养殖场污水超标排放甚至直排已成为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果园、茶园水土流失也成为流域一个突出的问题。下图示意九龙江水系。

(1)分析九龙江流域水能开发的优势自然条件。
(2)说明果园茶园成为加剧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九龙江流域目前已开发建设1000多座水电站,对此做法说说值得支持的理由。
2022-08-0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线上考试地理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西省地下近40%的面积有煤层分布,占全国已探明煤炭储量的三分之一。北部煤层埋藏浅,适宜露天开采,其他地区大多为中厚煤层,宜井工开采。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上图中阴影部分),下表为黄土高原200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表。

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
比重变化-1.67%0.55%0.08%-0.57%
(1)结合材料一,列举山西省露天采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2)归纳黄土高原2000~2015年土地利用的变化特点,并简析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3)甲地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生产基地,并拥有中国知名品牌“张裕葡萄酒”,市场需求量大,因此,有人建议扩大葡萄酒生产规模,对此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10 .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黄土高原,切沟向塬面溯源侵蚀会导致宝贵的塬面缩小、破碎。某黄土塬面是黄土高原面积最大的黄土塬,塬面平坦,其边缘发生较为严重的沟头(沟道的源头,接近塬面和坡面的转折部位)溯源侵蚀。该地沟头溯源侵蚀主要包括流水冲刷型、陷穴诱发型、裂缝诱发型三类。流水冲刷型与一般河流的溯源侵蚀原理相似。陷穴诱发型是降雨入渗发育的陷穴,经过多年浸泡、扩大并贯通,从而导致土体坍塌的类型。裂缝诱发型与裂缝的走向和深度相关。水土保持专家提出,运用工程措施构筑“塬面十切沟"双重防线,以保障塬面安全。下图示意陷穴诱发型和裂缝诱发型溯源侵蚀的对比。



(1)分析该地区流水冲刷型沟头溯源侵蚀能力较强的原因。
(2)简述“坏面十切沟”双重防线可采取的工程措施。
2022-07-0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