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山西省地下近40%的面积有煤层分布,占全国已探明煤炭储量的三分之一。北部煤层埋藏浅,适宜露天开采,其他地区大多为中厚煤层,宜井工开采(通过挖掘井巷进入地下煤层开采煤炭资源的方式)。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图1中阴影部分)。该地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鱼鳞坑(图2)是黄土高原常用的水土保持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挖掘的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交错排列,状若鱼鳞,坑内种植树木。与此同时,还利用黄河上下游水库对黄河进行调水调沙,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1)图中①②③④属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____(填数码),甲地扩大农业发展规模的限制因素是____。图示地区降水年际变化较____(大/小),原因是:____
(2)分析山西省采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
(3)从水循环环节的角度,分析鱼鳞坑保水、保土、保肥的原因。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黄河下游的冲淤平衡对黄河入海口地区的可能影响。
2024-04-28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三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暖温带半干旱向半湿润气候过渡区,年均降水量400mm左右,多集中在7、8月份。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加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榆林市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材料二下图为榆林市略图。

材料三红碱淖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西北部,是中国最大沙漠湖泊。红碱淖为其东部神木煤田的开发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1997年,红碱淖面积尚有57平方公里,到了2015年仅剩31.51平方公里。

(1)榆林市地处四大地区的____,红碱淖的补给水源除降水外还有________
(2)结合生产活动,说明榆林市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的发生过程。
(3)分析红碱淖1997年至2015年面积变化的原因。
2024-04-28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G5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黄土高原较陡山坡上有序挖掘出的半月形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称为鱼鳞坑。鱼鳞坑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再加上植树造林,可保持水土。

材料二:浙江某中学组织地理野外考察,拍摄到黄土高原部分地貌类型如下。黄土塬指顶面平坦宽阔的黄土高地,黄土梁指条带状的黄土丘陵,黄土峁指沟谷分割的穹状或馒头状黄土丘。



(1)用直线正确连接拍摄的照片与地貌类型。

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____________


(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鱼鳞坑保持水土成因。
2023-12-0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流域受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的交错作用,地形破碎。该流域某黄土丘陵区不同位置受侵蚀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下图示意该黄土丘陵区地形剖面及不同位置侵蚀速率曲线。东坡土地利用方式差异较大,自下而上依次为柠条沙柳种植区-沙地-耕地,中部有冲沟发育。


(1)六道沟流域____(季节)以风力侵蚀为主,因为离____源地近,风力强劲;____(季节)以流水侵蚀为主,因为受____影响,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该黄土丘陵区侵蚀速率整体较____(大/小),东坡____西北坡,东坡上部和下部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________,植被覆盖率____于中部,侵蚀速率相对较____(大/小)。
(3)分析东坡中部冲沟发育的自然原因。
(4)为缓解东坡中部冲沟区的水土流失,专家建议采用多种草少种树的策略,请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理由。
2023-11-17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黄河流域的地貌景观图。

材料二 下图是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形成过程示意图。

(1)材料一甲图中铁路沿线多风沙灾害,草方格沙障可以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从而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保障列车运行安全;乙和丙地貌都是由______作用形成。
(2)图中乙处为流水作用形成的______地貌(地貌类型)。推测图中从A到B,地表沉积颗粒物依次变______(填“粗”或“细”),堆积体厚度依次变______(填“厚”或“薄”)。
(3)黄河中游地区较为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当该问题较严重时,丙地三角洲面积将______(填“变大”或“变小”),并可通过______技术(填“RS”“BDS”或“GIS”)获取三角洲面积的变化。目前黄土高原上的植被恢复较好,该地下渗量变大,地表径流量______(填“变大”或“变小”),从而减轻了黄河下游的洪涝灾害。
(4)结合材料二,描述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福建土楼形成于宋元时期,是由生土夯筑而成的大型围拢状建筑,形态独特,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左图为福建土楼聚落景观图,右图为地形剖面示意图。



(1)土楼多在____季(填“夏”或“冬”)建设,以减少气候对施工的影响。当地土质____(填“黏重”或“疏松”),利于就地取材夯筑。土楼的一、二层不开窗,最高处设有瞭望台,主要目的是防____(填“洪”或“盗”)。土楼屋顶坡度较大,利于____。土楼中部露天,主要作用是____。因土楼内部多木质结构,在聚落中布局水井便于____
(2)从地形角度,分析福建土楼多建在山脉南坡的主要原因。
(3)与坡耕地相比,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梯田水土流失较轻的原因。
2023-05-05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晋陕蒙接壤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资源开采是当地水土流失加剧的原因之一。建设风-光-水-抽水储能多能互补能源基地,可大量替代化石能源。抽水储能是在电力负荷低谷期将水从下池水库抽到上池水库,将电能转化成重力势能储存起来的形式。

材料二:清涧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塬、梁、峁、川地貌典型。川就是沟,是深切在塬面下的平坦开阔之地。明清以前的窑洞多为靠崖式崖洞,即在黄土山坡的边缘,沿直立土崖横向挖掘的土洞。随着新材料的出现,窑洞形态和位置逐渐发生变化,可在平地掘出正方形或矩形地坑,修建下沉式窑洞。

材料三:图1是黄河流域部分区域示意图及清涧河流域不同时期村落分布图,图2是1999年和2020年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流失数据。


(1)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据图2概括其主要体现为:________。分析煤炭开采会加剧当地水土流失的原因____
(2)请从资源角度说明该地区构建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的必要性。
(3)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采用免耕、秸秆覆盖的方式在农业生产方面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请说明该方式对土壤保水、增肥的有利影响。
(4)影响明清以前村落选址的主要因素:____,图1中ABC三地中最可能是黄土川地貌的是:____。请分别指出A、C两地明清以后窑洞选址位置的变化____,并从地形地貌角度分析原因____
2023-04-21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图左为黄河三角洲略图。图右为暗管排盐碱示意图。

材料二: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素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据统计,在1946年以前的几千年中,黄河决口泛滥达1593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改道最北的经海河,出大沽口;最南的经淮河,入长江。

材料三:黄河三角洲,盐碱化严重。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2000年以来,该地区引进暗管排盐碱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


(1)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说明主要原因。
(2)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
(3)简述利用暗管技术排盐碱的主要优点。
(4)推测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对黄河三角洲的影响。
2023-04-09更新 | 4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啸秋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清水河流域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生态环境脆弱,水源水量不稳定。下图为宁夏清水河流域简图,下表为清水河流域不同时期某些地理概况。


时期(年)主汛期降雨量变化率(%)泉眼山年均输沙量(亿吨)时期(年)水库建设数量(座)淤地坝建设数量(座)
1980~1989-180.181980~1989918
1990~1999210.451990~19991413
2000~2009-100.252000~200910239
2010~2015-70.092010~2012026

注:主汛期降雨量变化率指某时段主汛期降雨量与多年平均主汛期降雨量的比值,正值表示增加趋势,负值表示减少趋势。

材料二:清水河上游固原市黄土丘陵广布。当地采用生物谷坊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生物谷坊以具有一定间隔的柳桩为框架,将装有不同粒径砂砾的砂袋堆放其中,置于沟谷底部,上面可种植红柳等耐旱植物。下图为生物谷坊截面示意图。


材料三:“宁夏枸杞”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自古就有“全国入药杞子,皆宁产也”的说法。喜排水良好的砂壤土;21世纪以来,宁夏在清水河流域打造了枸杞产业带。


(1)依据表格概括输沙量变化特点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2)说明生物谷坊在该地生态环境问题治理中的主要作用。
(3)近年来,宁夏在清水河流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发展依据。

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工程以中卫市黄河右岸浅层地下水为水源,向海原、固原等地供水,计划2023年底基本贯通。
(4)简述该供水工程贯通后对清水河流域发展的影响。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经纬同学在暑期研学途中拍到的几座“天生桥”。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政区简图。



(1)图中四座“天生桥”可能出现的位置对应图中甲、乙、丙、丁的相应次序为:黄土桥____;海蚀桥____;喀斯特溶蚀桥____;风蚀桥____
(2)经纬同学在乙地发现,地表坡面上存在“千沟万壑现象,推测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
(3)据乙地村民所述,当地夏季容易发生某种地质灾害,请说出该地质灾害的名称,并分析理由。
(4)风蚀桥附近交通线经常被风沙掩埋,请提出几点可行的防治措施。
2022-12-2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