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7-08更新 | 15218次组卷 | 99卷引用: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

2 .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2020-07-08更新 | 13514次组卷 | 77卷引用: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世界大河中,黄河以含沙量大而著称,下图示意黄河干流含沙量的变化,黄河以河口、桃花峪为界,分为上、中、下游。

(1)简述黄河上、中、下游干流泥沙含量的变化特点。
(2)说明黄河中游泥沙含量变化的原因。
(3)分析黄河下游流域狭窄的成因。
(4)简述黄河下游自古少河运的原因。
2023-03-23更新 | 2137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4 . 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
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2018-06-14更新 | 8157次组卷 | 7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所示为我国华北地区特殊的耕作方式,称为“垄沟耕作”,即第一年将作物种在高起的垄上,第二年则将原来的垄挖成沟,作物仍种于垄上。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此种耕作方式的产生是由于该地区(  )
A.水利设施不足B.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密度过大D.干旱少雨
2.下列最不可能种植在垄沟耕作区的作物是(  )
A.谷子B.小麦C.棉花D.甘蔗
3.如将该耕作方式应用于黄土高原地区,则有利于(  )
①杜绝水土流失    
②肥料集中深施,提高了利用率 
③加大了地面坡度,减缓了地表风速 
④加厚熟土层        
⑤有效蓄纳降雨,增加土壤储水量
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⑤
2019-05-05更新 | 3861次组卷 | 16卷引用: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6 .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印加入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读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a、b两处流水作用不同,其差异是(     
A.a处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B.b处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C.两处均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D.两处均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2.古印加文明的农田以用石块垒成的梯田为主,修筑这种梯田能(     
A.防止雨水流失,增加土壤水分B.降低山地坡度,方便居民出行
C.增加土层厚度,防止土壤流失D.提高植被覆盖,改善局地气候
2021-09-06更新 | 1730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四章地貌 达标检测(人教2019版必修一)
7 . 读中国某区域略图(左图)及重庆市示意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资源跨区域调配过程A是 ,该主体工程西起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     区。
(2)宁夏彭阳县曾经植被稀少,如今通过造林工程,该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6.2%。这使大气降水后,地表水下渗 ,导致     径流对土壤的侵蚀减弱,生态环境改善。
(3)图中B         (名称)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渭河谷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冬季风较弱时,加之居民          (人类活动)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增多,易发生雾霾天气。
(4)重庆自古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说出该市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2018-06-12更新 | 3315次组卷 | 6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2-13高三·辽宁沈阳·阶段练习

8 .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致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C.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下径流增多D.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2022-06-16更新 | 512次组卷 | 47卷引用:新疆沙湾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018高二上·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9 . 下图为某地区森林的覆盖率和表层土流失程度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的是森林的哪种生态环境效应(     
A.防风固沙B.保持水土C.净化空气D.平衡大气成分
2.与上图中森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相同的是(     
A.城市园林B.西北地区的防护林带
C.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带D.热带沿海的红树林
2024-01-05更新 | 214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8年9月9日 《每日一题》人教必修3-每周一测荒漠化及其防治

10 . 鱼鳞坑是在山坡上修筑的半月状蓄水小坑,呈鱼鳞状品字形排列。下面是鱼鳞坑景观图和鱼鳞坑纵剖面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建鱼鳞坑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A.拦截坡面径流B.提高植被存活率C.保持水土,涵养水源D.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
2.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建鱼鳞坑的是(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D.云贵高原
2022-02-21更新 | 268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