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下图鱼鳞坑工程是在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坑内蓄水,植树造林,减少坡面侵蚀,因俯视形状看超来像鱼的鳞片一样,所以叫鱼鳞坑(左图),右图是坡面径流侵蚀强度与坡度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①拦截坡面径流,沉淀泥沙②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弱风力
③增加水域面积,发展渔业④保证植物成活率,营造森林
A.①③B.②④
C.③④D.①④
2.工程建成后对坡下河流的影响是(     
A.含沙量减小B.河床抬升加快
C.径流量增加D.径流季节变化变大
3.坡度在40°~9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A.坡面径流流速小B.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C.降水量减小,且强度小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2 .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原名留镇,历史上种满柳树,又称为“柳村”。后来由于生态承载的压力和当地人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索取,柳村的生态状况一度恶化,形成“柳村无柳,河比田高”的局面,故改名“河田”。下图为河田镇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柳村无柳,河比田高”的原因是(     )
A.土地盐碱化B.土地荒漠化
C.山体滑坡D.水土流失
2.为解决河田镇的生态问题,当地政府可以(     )
A.将人口搬迁到河流沿岸B.禁止在东部地区进行耕作
C.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D.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2020-11-0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图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     
A.草地减少——过度开垦B.耕地增加——草地退化
C.荒漠扩大——水土流失D.森林减少——矿山开采
2.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图中大河下游地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②河口海岸线后退③径流季节变化减小④通航能力下降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0-10-19更新 | 150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6-2017学年贵州遵义第四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4 .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2020-07-08更新 | 13516次组卷 | 77卷引用:贵州省清镇市博雅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我国北方某地区相关资料统计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年降水量气温年较差河流含沙量粮食平均亩产粮食总产量
196519%333km2520mm38℃10%205kg1.025亿kg
197510%478km2450mm42℃35%135kg0.975亿kg

1.该地区在10年内耕地面积增加的比重是
A.30.3%B.43.5%C.69.7%D.56.5%
2.该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A.风沙危害严重B.水土流失加剧C.气候发生异常D.光照条件变差
3.针对该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退耕还林B.禁止开采地下水C.退耕还湖D.修建水库
2019-11-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文)试题
11-12高二上·云南德宏·期末
单选题-题组 | 容易(0.94) |
名校
6 .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梯田田埂的水平延长方向一般与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2.梯田的修筑,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A.形态B.土壤类型C.坡向D.物质组成
2019-10-02更新 | 468次组卷 | 20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地区,郁郁葱葱的森林中,常有光秃秃的山坡裸露着红色的岩石,远远望去,像一片片“红色荒漠”。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A.昼夜温差大B.多大风天气C.雨水侵蚀强烈D.蒸发旺盛
2.与“红色荒漠”形成有关的人类活动是
A.坡地垦荒B.过度捕猎C.修建道路D.不合理灌溉
3.治理开发“红色荒漠”可行的措施是
A.修建梯田,种植水稻B.发挥特色,开发旅游
C.开山取石,生产建材D.封山育林,恢复植被

8 .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治理力度下小流域生态整体模型试验,是在短期内检验试验小流域内各种水保规划合理性与否的方法。经对模型试验结果的统计,绘制出如下两图。

注:试验采用的降雨强度为2.0 mm/min,降雨历时30 min。

材料二     鱼鳞坑工程是在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坑内蓄水,植树造林,减少坡面侵蚀,因俯视形状看起来像鱼的鳞片一样,所以叫鱼鳞坑(左图),右图是坡面径流侵蚀强度与坡度关系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说出植被覆盖度分别与径流产生量、泥沙产生量的关系。
(2)根据材料一图示情况,在考虑了生态、经济等综合效益后,黄土高原最佳减少减流效益的植被覆盖度是 (     )
A.20%~40%B.40%~60% C.70%~85%D.85%以上

(3)试分析根据材料二中鱼鳞坑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4)鱼鳞坑工程建成后对下游河段的水文特征有何影响?
2018-11-13更新 | 340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我国科技人员在横断山脉某峡谷地区进行了山地水土流失研究,得出下表数据。完成34—35题。

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
A.降雨量相同时,人工林地的径流量大于非林地
B.降雨量相同时,人工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非林地
C.径流量与降雨量具有正相关的关系
D.径流量与土壤侵蚀量具有负相关的关系
2.从表格资料中,反映出森林具有的功能是(       )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调节气候,美化环境D.保护海岸,抵御台风
2017-11-21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思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10 . 亚洲东部强大的冬季风,挟带中亚和蒙古高原一带的大量沙尘,遇太行山、秦岭等山地的阻挡,沙尘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下图是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和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米)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上图中M地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能是(   )
A.850米B.725米C.140米D.175米
2.上例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
A.甲:疏浚河道,发展航运B.乙:平整土地,增加下渗
C.丙:开垦梯田,推广滴灌D.丁:建坝蓄水,调节气候
2017-11-20更新 | 465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贵阳清镇北大培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