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土是第四纪形成的未固结的粉细粒黄色、褐黄色土状堆积物。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分为:沙黄土带(甲)、典型黄土带(乙)和黏黄土带(丙)。三个黄土带的黄土剖面均表现为块状特征即不具备明显分层特征。

材料二:银川市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面积为9025.4平方千米,2019年常住人口229.3万人,约占宁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常住非户籍人口多数来自自治区内其他城市。西安市面积10752平方千米,2019年常住人口1020.4万人。

材料三:某中学组织研学活动,分别在黄河沿岸的①处发现当地特色治沙工程景观—草方格沙障。②处为黄土高原沟壑地貌景观。



(1)按成因推断,甲、乙、丙三个黄土带,黄土颗粒(成土母质)最大的是____带。甲至丙黄土带上发育的土壤厚度逐渐变____(填厚或薄),影响土壤厚度的最主要成土因素是____
(2)银川市吸引区内其他城市人口迁入的主要影响因素为____,按空间范围划分,属于____迁移。银川、西安两市土地面积相差不大,但2019年西安市人口合理容量较银川市更____(填大或小),体现了人口合理容量具有____特点。
(3)①处工程景观反映了当地____活动频繁,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该工程通过设置草方格,增大了地面的粗糙度,降低了____,达到阻沙和固沙目的。与种植防护林相比,指出该治沙工程的不足____
(4)②处的沟壑景观主要受____蚀作用形成,试描述黄土高原沟壑(冲沟)的形成过程____
2021-02-04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五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按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土坝、石坝、土石混合坝。淤地坝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主要由坡面上流失下来的表层土淤积而成。黄土高原地区沟壑面积占总面积的40%~60%,筑坝淤地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随着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淤地坝数量迅速增加。图示意黄土高原地区某小流域等高线分布,图示意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景观。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1条淤地坝。
(2)从建设条件角度,说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数量迅速增加的原因。
(3)据多年调查,坝地粮食单产是梯田的2~3倍,是坡耕地的6~10倍,特别是在大旱的情况下,坝地抗灾效果更加显著。分析坝地农业能实现高产、稳产的原因。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0年9月18日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一周年。一年来,黄河流域生态持续好转。新中国成立以来,丘陵沟壑区坡面整治经历了开挖梯田一退耕还林还草一治沟造地三个阶段。治沟造地是乡村振兴背景下,集支渠排水灌溉、防洪坝系建设等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如下图)。


   

材料二:下图为“黄河河口——龙门段输沙量、径流量和年降水量变化图”。


   
(1)指出1995—2015年区间输沙量和区间径流量的变化特点,并简析原因。
(2)早期开挖梯田遏制水土流失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3)说明治沟造地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2023-03-1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对抗赛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沟壑侵蚀是埃塞俄比亚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在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共同作用下(地下水的作用大于地表水),通过岩土体水分饱和—沟岸坍塌—沟头溯源后退而实现。某小流域年降水量约1400mm,降水集中在湿季,古老的玄武岩广布,部分地区覆盖着由玄武岩风化形成的风化壳和土壤。该小流域高地侵蚀率为每年每公顷8.73吨,中部地区为20.76吨,低地可达49.33吨。高地以森林为主,低地以牧场为主。为治理沟壑侵蚀,该流域早期兴建了部分淤地坝,但淤地坝的建成反而加剧了坝体上游的沟壑侵蚀。近年来,当地在坡地营造以金合欢为主的经济林,显著减轻了沟壑侵蚀。下图示意该小流域的地形。



(1)一般情况下,地形平坦的区域侵蚀较弱,但该流域低地牧场沟壑侵蚀率反而最高,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2)分析淤地坝的建设反而加剧了上游邻近区域沟壑侵蚀的原因。
(3)简述营造经济林对减轻沟壑侵蚀的意义。
2021-12-24更新 | 176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下图为华北传统民居示意图。



(1)读图和材料,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材料二:下图所示区域,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当地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2)简单说明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3)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4)说明“小老头“”现象对于人们在生态建设过程中的启示。
2021-08-22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密云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末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地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带,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也是中国水土保持重点区域。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处中国中部偏北,处于(34°N~41°N,98°E~114°E),包括宁夏与山西全境、陕西中北部,甘肃的陇中和陇东地区,青海东北部以及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总面积达64.40万平方千米。黄土高原海拔1200~1600m,地势南高北低且沟壑纵横,绝大多数地表被深厚的黄土层覆盖,具有塬、梁、峁等典型黄土地貌,土层最厚可达180m。下图分别为黄土高原位置及其生态地理分区方案图。



(1)指出图中IIA1、IC1分区的植被类型。
(2)黄土高原内部植被类型存在着复杂的地域分异,试分析原因。
(3)黄土高原地区更适宜草类植物生长,请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校学生赴陕西省绥德县王茂沟流域考察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淤地坝建设。同学们了解到,该流域自1953年开始建设淤地坝,经过多年的改造、调整和完善,形成了非常完备的淤地坝体系,现存不同类型的淤地坝数十座(下图),当地农民告诉同学们,这里的农田以前以坡耕地、梯田为主,单位面积产量低,特别是坡耕地基本靠天吃饭,每年夏秋季节,沟道坡面滑(崩)塌现象严重;淤地坝建成后经拦泥淤地,部分坝地可开垦为高产农田,增加的坝地农田促进了坡面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推行;据当地水文站统计,王家沟流域的淤地坝体系建成后,沟道坡面滑(崩)塌现象逐渐绝迹。



(1)据图指出该流域不同类型淤地坝的数量差异及分布差异。
(2)和坡耕地相比,说明该流域坝地农田种植农作物高产的原因。
(3)该流域淤地坝体系建成后,沟道坡面滑(崩)塌现象逐渐绝迹。解释其原因。
2021-03-13更新 | 737次组卷 | 1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019·江西上饶·三模
8 . 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植树造林和植被自然恢复是黄土高原坡面生态治理最主要的措施.杨家沟和董庄沟两个小流域位置相邻,面积和降水量相近.中科院某研究团队从1954年开始,对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和董庄沟植被自然恢复进行了60多年对比观测研究。目前,杨家沟已经形成人工森林小流域,董庄沟则形成自然草地小流域。下图是2016-2018年两个小流域径流量差异对比统计图。



(1)分别说明杨家沟和董庄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原因。
(2)指出杨家沟小流域径流量大小, 并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解释其原因。
(3)若黄土高原推广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的生态治理经验,分析其对黄河下游地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2019-08-25更新 | 68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2(人教版必修3)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政府带领农民积极探索脱贫致富的道路。七百弄乡位于广西西北部,远看是一片浩瀚无边的石峰海洋,近看奇峰林立,峰丛环抱着一个个洼地。洼底常见一组组人为开发的同心圆梯田,当地人称为“龙卷地”。此地区是生态环境特别脆弱、曾是人类生存最艰难的地区之-。图甲为七百弄峰丛洼地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乙为七百弄位置示意图及“龙卷地”景观图。



(1)分析当地人工开发“龙卷地”的原因。
(2)分析该地区“湿润气候下的特殊干旱现象”的成因,
(3)说明七百弄峰丛洼地的形成过程。
2021-07-23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为研究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特性的差异,某科研团队在贵州一喀斯特实验样地(样地内降水、温度等气候因素大致相当)进行了生态实验研究。下图为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抗蚀指数的实验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实验结果表明(     
A.阔叶林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下降最显著
B.灌丛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大
C.针叶林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大
D.三种植被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均有所增强
2.10-20cm土层中针叶林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原因可能是(     
A.针叶林土层降水量小,有机质淋失少
B.针叶林土层温度高,有机质分解快
C.针叶林生物量流动最大,下部土层枯落物分解转化多
D.针吐林土层表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淋溶向下淀积量大
3.在喀斯特地区,如果以防治土壤侵蚀为目的,应考虑种植的树种为(     
A.灌丛B.针叶林C.阔叶林D.混交林
2022-02-15更新 | 520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