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2 道试题

1 . 2022318日,黄河内蒙古封冻段全线开通,凌汛洪水安全进入万家寨水库,标志着黄河2021—2022年度凌汛期结束。下图为黄河水系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黄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状况的自然原因是(     
A.冬季风受山脉阻挡,风力减弱B.开发历史悠久,长期过度过牧
C.修路、采矿等人类活动破坏地表D.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2024-04-08更新 | 18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常见的黄土地貌景观有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如下图1)。

材料二、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地区陡坡地植树造林的整治工程。下图2为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图3为鱼鳞坑示意图。


(1)识别图2中甲、乙、丙三处的黄土地貌景观,并说明判断依据。
甲:____;判断依据:顶部____,边缘____(填“陡峭”或“平缓”)。
乙:____;判断依据:地貌形态呈____状,等高线____(填“密集”或“稀疏”)。
丙:____;判断依据:地貌形态呈____状,顶部平缓,两侧____(填“陡峭”或“平缓”)。
(2)简析鱼鳞坑有利于植被成活的原因。
2024-02-0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地理试卷

3 . 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人地关系不协调导致的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下图“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景观的是(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D.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2.该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多,增长快B.不合理利用资源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D.工业化快速发展
2024-02-05更新 | 20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十一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4 . 如图表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
(3)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人为方面: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模式之一,鱼鳞坑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状若鱼鳞的半月形坑穴,并在坑内栽种植被,可起到保土、保水、保肥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黄土高原鱼鳞坑等生态整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科学家发现黄河三角洲的范围有所缩小,一部分海岸线向内陆退缩。图为鱼鳞坑景观图。



(1)说明鱼鳞坑有利于植被生长的原因。
(2)指出黄土高原生态整治工程对当地自然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3)说明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黄河三角洲范围缩小的关联性。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世界主要的水土流失区。据中科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遥感调查计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其中土壤侵蚀强度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面积约29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以集水面积小于100平方千米的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根据流域特点采用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使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各尽其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材料三: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

(1)简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
(2)据图说出该小流域治理的措施。
(3)分析该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4)经过小流域治理后,说明该区域农业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024-01-11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模拟试卷

7 .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地表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②破坏植被
③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④黄土土质疏松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表现为(     
①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②使区域气候类型发生变化
③使黄河含沙量增大,塑造华北平原④下游河床淤积,形成地上河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④
3.关于a、b、c、d四处的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a处发展粮食生产B.b处开垦梯田,种植水稻
C.c处植树造林D.d处打坝建库

8 . 加拿大中部某废弃矿坑填充有10米厚的尾矿渣,并在表层回填河砂和表土修复矿山。回填改造的矿区呈山丘、洼地(季节性积水)相间分布的形态。该地夏季为雨季,雨季前期回填矿区中山丘的坡面几乎不产生径流,雨季中后期产生的径流也相当有限。冬季降雪量较大,春季山丘的坡面产生较强的径流。随着植被的演替恢复,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比例发生改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春季,回填矿区山丘的坡面产生的径流强度较大,主要因为(     
A.融雪量大B.降水量大C.灌溉引水量大D.冻土阻隔
2.随着回填矿区山丘坡面植被的恢复,洼地(     
A.土壤盐渍化减轻B.年平均水位上升
C.地下水补给减少D.实际蒸发量增大
23-24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和黄土地貌最为典型的地区。黄土高原作为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

材料二:左图为某处黄土高原景观照片,右图示意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粒径分布。

      

(1)结合图例在空白方框内画出盛行风向;概括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粒径分布规律。
(2)描述图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并简述形成原因。
(3)有同学认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不利于当地人们生产生活,请简要说明理由。
2023-10-18更新 | 23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天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10 . 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黄泛平原),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红薯是地下块茎的高产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开封市曾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一年两熟,现在当地积极倡导氽用“冬小麦—红薯”两茬轮作的耕作模式(收割完冬小麦残茬的地表上,免耕直接种植红薯)。下图示意黄泛平原及起垄种植红薯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的好处不包括(     
A.增加肥力B.利于排水C.疏松土壤D.加厚土层
2.采用“冬小麦—红薯”两茬轮作耕作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A.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B.提高土地利用率
C.降低生产成本D.抑制风沙活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