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最南端的芮城县地处晋、秦、豫三省交界,是山西省的南大门。耸立在县城北缘的中条山,南侧秃山荒坡,裸露着石质山体原貌,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芮城县依托中条山的荒山坡地,建设梯田光伏发电项目(如图)。该项目总投资90多亿元,总装机容量179万千瓦。该项目还将光伏发电与中药材、灌木林业相结合,形成上面发电、下面育苗、科学开发、综合利用的农光互补、林光互补等生态互补建设模式,综合利用空间资源发展新能源,实现土地生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带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指出芮城县发展光伏发电的优势条件。
(2)说明芮城县光伏发电项目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3)简述当地农民在该光伏发电项目中获得的好处。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校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梯田是适应山地环境而成的一种土地利用类型。江西省利用丘陵地形大力发展山地果业,开发前期直接在坡地上大规模种植果树,严重的水土流失影响了果园的经济效益。经过长期的探索,当地果园将坡地改造成内低外高的反坡梯田,反坡的梯面上构筑前埂并开挖后沟,同时还在裸露的梯壁和梯面上植草。经过改造,当地果业发展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我国梯田农业历史悠久,供养了大量山区农民,很多梯田还被开发成了景区,但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梯田撂荒现象也日趋严重。左图是江西省梯田果园模式示意图,右图是梯田撂荒原因占比示意图。

(1)说明当地果园中前埂、后沟与反坡梯田结合的模式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2)与裸露的梯壁、梯面相比,简析该地在梯壁、梯面上植草的好处。
(3)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与梯田撂荒有紧密的内在联系。结合材料,从城镇化角度分析我国梯田撂荒现象严重的原因。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缓解梯田撂荒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3-12-23更新 | 2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文科综合试题

3 .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系统的水平沟(是指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每隔一定距离修建的截流蓄水沟或槽,沟或槽内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土挡以间断水流)、梯田、谷坊、鱼鳞坑、淤地坝等工程措施,在生态措施的配合下,可以有效地完成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治理,达到平整土地,改善沟壑纵横区生态环境的作用。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梯田所在区域相比,鱼鳞坑所在地区(     
A.坡面径流快B.地势起伏小C.水肥条件优D.生物数量多
2.不同工程措施在水土治理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①梯田水平方向拓宽土地面积②淤地坝减缓沟地水平坡度
③水平沟利于减缓坡面垂直坡度④鱼鳞坑滞流作用明显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3.图示水土治理工程措施,与我国传统人地思想观一致的是(     
A.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D.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
2024-01-10更新 | 36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TOP二十名校高三上学期仿真模拟(一)文科综合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兴安岭北部是我国三大稳定积雪区之一,大兴安岭北部秋季开始积雪,到来年春季消融殆尽。研究发现,自1974年以来,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深度呈弱上升趋势,积雪初日显著推迟,积雪终日显著提前。积雪深度越大,对地面的隔热作用越大,雪面和地面温差越大。图1示意大兴安岭北部,图2示意近50年来大兴安岭北部平均积雪深度及日数年内分布。

(1)说明大兴安岭北部成为我国三大稳定积雪区之一的原因。
(2)推测近50年来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期间气候变化。
(3)指出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深度及日数年内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4)比较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期间雪面温度与地面温度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5)有专家认为大兴安岭北部积雪变化可能对当地水土保持产生不利影响,试加以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4年1月22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一产煤村庄发生山体滑坡。

材料一:云南以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致可分为滇西横断山、滇中紫色砂页岩高原、滇东喀斯特高原为主的三种地貌区。

材料二:降雨通常是诱发滑坡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多雨和久雨均易导致滑坡灾害。

注:临界雨强的计算时间段为当日雨量加上前10天的雨量,是导致滑坡泥石流的最低降水强度。


(1)下列区域中地表水可能欠丰富的是____。(单选)
A.滇西横断山区B.滇中砂页岩高原C.滇东喀斯特高原D.滇南雨林植被区

(2)滇西横断山区有多条大江大河____(A.自西向东/B.自北向南)流经;滇中紫色砂页岩属于____(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滇东喀斯特高原受____(A.流水冲蚀/B.流水溶蚀)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地表景观。
(3)云南山区面积广,降水多,且位于____板块和____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地质条件不稳定,多发滑坡、泥石流、____等地质灾害。从人为活动角度分析,镇雄县还可能受到____、地下工程建设等影响,灾害更具频发性。
(4)研究小组分析了云南滑坡的时空分布,请判断如下结论的对错,以“正确”或“错误”表示。

西部多发与地势有关,东部次数较少因为处于喀斯特地貌区。____

南部次数较少,主要是降水强度不够。____

滑坡多发于山脉东面坡和太阳辐射有关。____

滑坡次数集中在6-8月与夏季风强降水有关。____


(5)提高植被覆盖率是预防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措施之一。地理研究小组为验证植被对水土的保持作用,设计了植被与水土流失关系的模拟实验,下表为实验方案(摘录)。

实验用品

矿泉水瓶、量杯、水槽、支架各2份;水、枝叶、土壤样品若干

实验目的

验证植被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实验方法

设定相同的坡度、土壤性质、降水强度等要素,分组对比不同植被覆盖状况下水土流失量的变化,确定植被覆盖率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实验操作(步骤

选择相同的土壤填满两个水槽,模拟相同土质

在一个水槽土壤表层铺设枝叶,另一个水槽土壤保持裸露

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水槽平稳放置在实验台上

用两个量杯收集冲刷后的水土混合物,沉淀后,称量水量和泥沙量并记录

将矿泉水瓶均匀扎孔,倒入相同的水量,分别在两水槽上方模拟降水

将两个水槽的一端垫高使其倾斜相同角度

A以上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为:③→____→⑤→____

B实验过程中发现,要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

C土壤样品的选取引发了不小争议,以下几种土壤样品,你认为最适宜的是____

A.江南丘陵的红壤B.三江平原的黑土C.黄土高原的黄土D.西北内陆的荒漠土


(6)有同学提出该实验不能很好地模拟植被与水土流失的关系,请你指出实验设计中存在的科学性问题。

6 . 放牧作为高寒草甸的主要利用方式,家畜采食和践踏会对草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在青藏高原,放牧活动对高寒草甸表层土壤的入渗能力产生一定影响。研究人员在祁连山某河谷划分了5个放牧强度不同的样区。如图示意某次降水结束后不同样区土壤入渗率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放牧强度4.35和2.75的两个样区土壤入渗率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降水强度B.植被根系C.地形坡度D.冻土厚度
2.从土壤入渗率的角度考虑,最有利于降低地表径流侵蚀土壤效果的放牧强度是(     
A.2.75~3.64B.3.64~4.35C.4.35~4.76D.4.76~5.20
2024-03-05更新 | 77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