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兴安岭北部是我国三大稳定积雪区之一,大兴安岭北部秋季开始积雪,到来年春季消融殆尽。研究发现,自1974年以来,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深度呈弱上升趋势,积雪初日显著推迟,积雪终日显著提前。积雪深度越大,对地面的隔热作用越大,雪面和地面温差越大。图1示意大兴安岭北部,图2示意近50年来大兴安岭北部平均积雪深度及日数年内分布。

(1)说明大兴安岭北部成为我国三大稳定积雪区之一的原因。
(2)推测近50年来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期间气候变化。
(3)指出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深度及日数年内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4)比较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期间雪面温度与地面温度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5)有专家认为大兴安岭北部积雪变化可能对当地水土保持产生不利影响,试加以说明。

2 . 植被绿度线是确定植被与非植被显著变化的分界线,黄土高原是典型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也是植被绿度变化的热点地区。2000年后黄土高原植被绿度显著增加,平均增速是2000年前的3~4倍。下图为1960—2020年黄土高原降水(a)和温度(b)的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黄土高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推测黄土高原植被绿度线向(     
A.东南移动B.东北移动
C.西南移动D.西北移动
2.与黄土高原植被绿度线变化相关的是(     
①降雨量增加,促进植被的生长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
③温度升高促使植物生长期延长④盐碱化问题减轻,土壤肥力提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4-03-22更新 | 382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3 . 东北黑土地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当地高强度的农业垦殖造成了大量侵蚀沟,导致了严重的黑土流失。某研究团队分析了东北低山丘陵区侵蚀沟的基本特征与时空演化趋势,探讨了坡度和坡向对侵蚀沟发育的影响,为当地选择展开黑土保持的重点区域和确定治理措施提供了大量科学数据。下图示意东北低山丘陵区不同坡度(甲)和坡向(乙)的侵蚀沟沟壑密度变化(2021年),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当地坡度和沟壑密度的关系分析,可推测(     
A.9°以下为森林地带B.15°以下垦殖强度最大
C.18°以上为石质荒地D.21°以上坡面汇流最强
2.从坡向看,影响当地沟壑密度大小的主要自然因素不包括(     
A.黑土质地B.地表径流C.年降水量D.昼夜温差
3.当地黑土保持的重点区域应选在(     
A.3°以下的东坡B.6~9左右的南坡
C.12~15°的东南坡D.18~21°的西北坡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为研究不同植被覆盖结构对坡面产沙过程的影响,某地理研究小组选择野外坡面进行模拟降雨试验,左图为坡面产沙过程图,右图为不同植被覆盖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实验表明,减沙作用最强的是(     
A.裸地B.植物冠层C.根系D.草皮
2.根据实验结果,陕北半干旱黄土区防治水土流失宜(     
A.植树造林B.护坡植草C.开垦梯田D.自然恢复
2024-04-12更新 | 42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湖州市等3地高三二模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4周年。

材料一: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近年来黄河的含沙量发生明显变化。某地理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对该问题进行了探究。图2为该小组设计的探究黄河流域水土流失过程实验示意图,甲、乙装置初始实验条件相同,且均为平放。

材料二:陕西省位于西北内陆腹地,因秦岭淮河一线是区分北方与南方地区重要的分界线,自然带区域分外显著。

(1)该小组开展实验,分析不同径流量和坡度条件下水土流失的发生机理,完成实验记录表。
实验记录表
实验时间:**实验地点:**记录人:**人数:**
实验设计(1)____(选择:A.①B.②C.③D.④)
实验准备(2)____(选择:A.①B.②C.③D.④)
实验观察(3)____(选择:A.①B.②C.③D.④)
数据处理(4)____(选择:A.①B.②C.③D.④)
得出结论水土流失的发生与流量和坡度呈正相关,植被能明显减少水土流失量
选项:
①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方法
②绘制泥土流失量与注水箱流量、坡度、有无植被覆盖的关系图
③在注水箱中分别按照不同流量和不同坡度冲刷碎屑物,a水槽覆盖上草皮,模拟水土流失发生过程,记录相关数据
④采集泥土碎屑物样品,在实验室利用水槽模拟野外沟谷环境
(2)根据实验结论,黄河流域在加强水土保持方面可采取的生物和工程措施分别是________
(3)判断图4中秦岭北坡山麓甲地的植被类型为____,秦岭北坡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产生这种规律的原因是____
(4)春旱是威胁渭河平原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说出春旱所属的自然灾害类型,并分析春旱产生的原因。
2024-04-12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金山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堰洲岛是与主要海岸走向大致平行的多脊沙洲,一般呈长而狭窄的形态。其形成主要受海平面变化、河流和海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图1为两种常见的堰洲岛形成环境。美国东部和南部海岸线堰洲岛分布广泛,而西海岸鲜有存在。图2为大西洋沿岸堰洲岛法尔岛的地理位置与景观图,该岛被当地开发为集海滩、度假、观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1)结合周边海陆环境,推测甲、乙两地形成堰洲岛的不同过程。
(2)分析堰洲岛在美国东海岸分布广泛而在西海岸难以形成的原因。
(3)推测飓风登陆可能对堰洲岛造成的影响。
(4)指出可能造成堰洲岛面积减小或消失的人类活动。
(5)结合堰洲岛海岸环境,提出保护堰洲岛的可行性措施。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是粟黍(谷子和黍子或糜子,去壳后分别为小米和黄米)农业的起源中心,仰韶文化时期(距今7000—5000年)的遗址都分布在黄土高原高出河谷的台地上(下图)。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钾、磷等矿物养分丰富,深层土壤中的矿物养分在一定条件下上升到土壤表层,被农作物吸收,具有“自行肥效”的特殊能力,有利于粟黍农业生产。

(1)推测仰韶文化时期粟黍农业的耕地类型,并说明理由。
(2)借鉴土壤水盐运动的原理,简述黄土“自行肥效”的过程。
(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受人类的干扰严重,需要进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指出治理的核心措施。

8 . 中国疆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不同,水土流失的成因类型组合复杂。图为“某丘陵区水土流失过程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滇B.鄂C.秦D.新
2.关于Ⅰ、Ⅱ、Ⅲ三阶段水土流失对应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植被覆盖率降低 ②成土过程较慢 ③基岩完全裸露 ④地表千沟万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①③D.②①④
3.该地土壤(     
A.土质疏松B.土体黏重C.腐殖质高D.土层浅薄
2024-03-02更新 | 700次组卷 | 13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柑橘是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喜温暖湿润气候,汉中城固县是我国最北缘的优质柑橘生产基地,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柑橘之乡”,所产柑橘因皮薄、汁多、肉嫩、酸甜适中、营养丰富。城固县还有多种农产品,目前正建设专业型加工园,其中60%的柑橘用于加工浓缩橘汁供出口。下图为汉水谷地示意图。

(1)从地形地势角度,说明城固县冬季不冷的原因。
(2)城固县大量种植柑橘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描述其过程。
(3)简述城固县建设专业型加工园的有利条件。
(4)城固县大部分柑橘都加工成橘汁,指出这样做的好处。
2024-01-26更新 | 321次组卷 | 5卷引用:高三文综地理试题03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极端降雨诱发的浅层滑坡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沟坡上频繁发生,影响流域的产流产沙过程。下图为研究团队在黄土高原某小区域模拟两次降水(a、b)后测得的产沙率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其中一次降水引发了浅层滑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小区域发生浅层滑坡的时间为(     
A.第10分钟B.第40分钟C.第70分钟D.第90分钟
2.该小区域两次模拟降水(     
A.a为第一次降水,滑坡前植被减少效果明显
B.a为第二次降水,滑坡后植被减少效果降低
C.b为第一次降水,滑坡后植被减少效果降低
D.b为第二次降水,滑坡前植被减少效果明显
2023-04-26更新 | 44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第二中学等名校新高考模拟地理试题(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