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九三农管局所属各农场地处黑土带地区,地形独特,加上以往沿袭传统顺坡耕种方法,引发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为解决该生态问题,九三农管局基建水利处,采用回填—砌垡(fa)—插柳一次性快速治理方法,取得了成功。下图示意回填—砌垡(fa)—插柳治沟模式断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九三农管局所属各农场所处的地形为(     
A.低矮高原B.陡峭山岭C.平缓丘陵D.广阔平原
2.九三农管局采用回填—砌垡(fa)—插柳方法,主要治理了当地的(     
A.土地石漠化B.土地沙漠化C.土壤盐渍化D.水土流失
2024-02-29更新 | 47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大联考(一模)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风沙区地处黄土高原北部,年平均降水量420mm,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且多暴雨,多年平均蒸发量1761mm,年均风速3m/s以上,极易发生风蚀、水蚀。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工造林,土壤含水量增加,但经过多年植被恢复后,人工林中的油松林地土壤含水量下降。有学者认为需要对油松林进行科学养护。下图示意不同树龄油松林地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1)从气候和土壤角度,阐述该地极易发生风蚀、水蚀的原因。
(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恢复植被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的原因。
(3)与树龄21年油松林相比,简述树龄11年油松林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原因。
(4)请为该地油松林科学养护提供有效建议。

3 . 淤地坝的产生源自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自觉追求以及对水土保持、防灾减灾的现实渴望。淤地坝具有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拦泥淤地、建设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减少入河泥沙等功能。一般淤地坝不设反滤层,但一些泉水多、有常流水的沟道,在坝的下游坡脚修反滤层,反滤层由细沙、石子、块石干砌(砌体之间的缝隙没有砂浆,直接铺码在一起)而成。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淤地坝布置形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淤地坝工程景观常见的地区是(     
A.云贵高原B.东南丘陵C.黄土高原D.塔里木盆地
2.淤地坝工程措施中坝地的主要功能是(     
A.增加耕地B.涵养水源C.保持水土D.蓄洪防洪
3.淤地坝设计反滤层的主要目的可能是(     
①防止坝地盐碱化             ②提高排洪泄洪能力
③避免坝体坍塌滑坡             ④增加坝地土壤湿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全国·模拟预测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青海湖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出现土地退化等生态问题。土地退化会改变土壤结构特征,而土壤孔隙结构是描述土壤结构特征的一个重要参数。研究表明,土壤大孔隙一般呈管状,有方向性;由根系引起的大孔隙一般具有连续性,随着深度的增加,孔隙逐渐变小;由团聚体形成的大孔隙分散分布、连续性较差。大孔隙可改变坡地径流的形成过程和不同径流成分的比例。

材料二某研究小组采集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区的坡上、坡中和坡下土壤,通过CT扫描分析来研究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不同坡位土壤的大孔隙类型和特征。图为不同坡位土壤大孔隙垂直分布的三维图(阴影表示大孔隙)。



(1)描述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区不同坡位土壤大孔隙的分布特征。
(2)简述该区域不同坡位上大孔隙的成因。
(3)分析研究区域内大孔隙的存在对土壤的有利影响。
(4)分析该区域不同坡位土壤大孔隙对水分运动的影响。
(5)推测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区的土地退化类型,并提出合理应对措施。
2024-01-27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预测地理试题(01)
5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柑橘是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喜温暖湿润气候,汉中城固县是我国最北缘的优质柑橘生产基地,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柑橘之乡”,所产柑橘因皮薄、汁多、肉嫩、酸甜适中、营养丰富。城固县还有多种农产品,目前正建设专业型加工园,其中60%的柑橘用于加工浓缩橘汁供出口。下图为汉水谷地示意图。

(1)从地形地势角度,说明城固县冬季不冷的原因。
(2)城固县大量种植柑橘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描述其过程。
(3)简述城固县建设专业型加工园的有利条件。
(4)城固县大部分柑橘都加工成橘汁,指出这样做的好处。
2024-01-26更新 | 313次组卷 | 5卷引用:高三文综地理试题03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6 .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指绿色植被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质总量,扣除自养呼吸后剩余部分)和植被覆盖度是反映区域生态系统生态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下图为2000—2020年黄河流域植被生态质量指数逐年变化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黄河流域植被生态质量指数最高的季节为(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2000-2020年黄河流域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B.降水量增多C.太阳活动D.人类活动
2024-01-26更新 | 81次组卷 | 6卷引用:高三文综地理试题02

7 . 三峡及配套工程使长江“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战略得以贯彻,加快了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也产生了上游库区岸坡水土流失和中下游江心岛消退等问题。在库区,三峡工程周期性蓄洪、泄洪,30米落差暴露出的土地,因江水反复冲刷,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严重。下面是治理该问题的两种工程措施:在长江沿线岸坡铺设六棱水泥块(图1)和铺设连锁式支撑砖(图2)。图3为长江中下游一个正在消退的江心岛(虚线为江心岛的原有岸线)。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治理库区岸坡水土流失的两种工程措施中,指出综合效益更好的工程措施并说明理由。
(2)分析长江中下游江心岛消退的原因及危害。
2024-01-19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是粟黍(谷子和黍子或糜子,去壳后分别为小米和黄米)农业的起源中心,仰韶文化时期(距今7000—5000年)的遗址都分布在黄土高原高出河谷的台地上(下图)。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钾、磷等矿物养分丰富,深层土壤中的矿物养分在一定条件下上升到土壤表层,被农作物吸收,具有“自行肥效”的特殊能力,有利于粟黍农业生产。

(1)推测仰韶文化时期粟黍农业的耕地类型,并说明理由。
(2)借鉴土壤水盐运动的原理,简述黄土“自行肥效”的过程。
(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受人类的干扰严重,需要进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指出治理的核心措施。

9 . 岩溶洼地是石灰岩地区一种形似漏斗,空间狭小,是干旱和水土流失易发区。表层岩溶带是岩溶洼地开发的关键带。下图示意岩溶洼地土地利用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表层岩溶带上部(     
A.容易崩塌B.渗水性强C.岩层厚度大D.蓄水量大
2.需要重点防控水土流失的区域是(     
A.水源保护区B.集约利用区C.混合种植区D.表层岩溶带
2024-01-16更新 | 28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区普通高中毕业班联合模拟考试(一)地理试题
10 . 某校地理研学小组计划做一期东北黑土区耕地水土流失问题的展板。

东北黑土区耕地面积广阔,耕地的坡度多在5°以下,坡长一般为500~2000m。水蚀、风蚀及不合理的耕作导致黑土层变薄变瘦。



(1)展板A区开篇介绍了东北黑土区的自然地理概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不定项选择)
A.位于高纬度地区B.地形三面环山、中部为平原
C.河流一年只有一次汛期D.河流有结冰期
(2)展板A区进一步以思维导图的形式阐明了黑土肥沃的奥秘,在下图对应位置填写合适的选项。

选项: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A.产生大量枯枝落叶
B.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速度慢
C.气候湿润,植被繁茂
D.秋冬季气温低
(3)展板B区首先利用专题地图呈现了东北黑土区耕地水土流失的现状。____技术可以利用地物____(反射/吸收)太阳辐射的信息来获取区域影像,从而为进一步分析、制图提供数据源。
(4)展板B区的后半部分是学生走进高校实验室开展的水土流失模拟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内容。

____、②____、③____
(5)展板C区呈现的是应对之计,为缓解水土流失问题,该区域更适宜采用____的方式(单选:A.顺坡耕作B.横坡耕作)。
(6)展板C区最后介绍了秸秆还田耕作技术,该技术对东北黑土地永续利用的积极作用包括(     )(不定项选择)
A.增加地表粗糙度,减轻风蚀B.固土拦泥,减少水蚀
C.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D.增加土壤水分蒸发
2024-01-11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