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塔里木河干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亚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河之一。塔里木河下游指大西海子水库至台特马湖河段,总长约363km,主要受干流补给。近50年来,塔里木河流域自然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大西海子水库干涸。自2000年起,开始实施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的工程。图示意塔里木河下游监测断面区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西海子水库干涸会导致下游(     
A.土地荒漠化面积减少B.生物多样性严重受损
C.湿地植被面积增加D.沙尘灾害性天气减少
2.经过长期输水,台特马湖(     
A.水质下降B.水位更稳定C.水温上升D.湖水含盐度增加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位于内蒙古西部的东居延海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泊,于1992年彻底干涸,导致湖区生态恶化,成为沙尘暴的源头之一。为恢复黑河下游生态环境,从2002年开始,黑河流域各水利工程联合起来,在每年的春、秋季定量向下游的东居延海实施生态输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东居延海湿地面积由裸水水面和挺水植物水面两部分组成。挺水植物是指根、根茎生长在水的底泥之中,茎、叶挺出水面的植物类型,其常分布于水深0~1.5m的浅水区及潮湿的岸边。图左示意居延海及黑河流域位置,图右示意2000~2015年东居延海湿地、挺水植物及裸水水面面积逐年变化。



(1)说明干涸的东居延海成为沙尘暴源头的原因。
(2)简述2010年之前和之后两个阶段东居延海裸水水面面积变化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2010年以后入湖水量持续增长,但湿地面积无相应增长趋势,分析可能的原因。
2023-01-04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科尔沁沙地地处我国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带,围栏封育和不同强度的放牧等人类活动对该区域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影响不大,但对生物量产生了一定影响。下图示意科尔沁沙地不同放牧强度下地下生物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度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是(     
A.一年生植物需水量少B.高寒草甸生根条件低
C.灌丛热量需求小D.多年生植物种子萌发快
2.不同放牧强度下,对深层土壤地下生物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放牧畜种B.地下水位C.物种根系D.土壤肥力
2022-12-15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

4 . 林带胁地效应是指农作物因靠近防护林带而生长不良的现象。准噶尔盆地南部某农耕区主要种植棉花(喜光耐旱的深根作物),农田防护林带多选种杨树(植株高大、主根与侧根发达的乔木)。后来,该农耕区改漫灌为滴灌,林带胁地效应明显加剧。为保障棉田产量,当地农民在防护林带与棉田之间深挖沟,并在沟壁处置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改变灌溉方式之前,该农耕区中林带胁地效应最明显的棉田位于(     
A.东西走向林带的北侧B.南北走向林带的东侧
C.南北走向林带的西侧D.东西走向林带的南侧
2.挖沟置膜后棉田产量得以保障,主要是因为该措施能够(     
A.促进棉田土壤盐分排出B.阻断林带根系向棉田延伸
C.防止棉田水分向林带流动D.收集雨水作为灌溉用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和若铁路连接新疆南部和田地区与若羌县,沿线分布30多个民族,近71万人,是环塔里木盆地铁路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825余公里。铁路开通后,和田群众出疆可通过若羌通往内地城市,不必再绕道西北经喀什、阿克苏、库尔勒等城市,出疆路程将缩短1000多公里,该铁路预计2022年建成通车。

材料二:和若铁路沿古“丝绸之路”的南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延伸,沿线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十分复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全线共有桥梁219座,其中特大桥19座。全线受风沙影响的段落有409.19公里,其中且末县境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段位于风口上,多为流动性和半固定性沙丘。



(1)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指出铁路工人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哪些防护?
(2)一般而言交通建设遇河架桥,和若铁路且末段未见河流,却修建一座特大桥。分析其“无水架桥”的原因。
(3)结合材料,分析若羌铁路的开通对南疆地区的有利影响。
2022-08-11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07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灾害性天气现象。蒙古国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地形比较单一,矿产资源丰富,草场广阔。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过度的人类活动导致该国草场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就地起沙)。下图为蒙古国沙尘暴发生次数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上图可以得到的推断是(     
A.蒙古国降水北多南少B.北部人口集中,土地退化最严重
C.沙尘暴发生频次差异与该国地形完全无关D.南部露天矿坑集中,土地盐碱化严重
2.研究发现该国草场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该国畜种比例失衡(下图蒙古国畜种结构比率变化),关于畜种比例失衡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快速发展对山羊需求量增大
B.围栏放牧以及交通的完善对牛、马、骆驼需求减少
C.牧场退化草场变矮,可养殖畜种单一
D.世界市场羊肉、羊绒价格持续下降
3.蒙古国积极将“草原之路”与“一带一路”对接,针对本国发展问题,蒙古国将与中国深度合作的重点领域是(     
A.商品粮生产B.矿产资源开发C.草原腹地铁路网建设D.风能、太阳能开发
2022-07-20更新 | 222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苏达尔沟是毛布拉孔兑(黄河的支流)一条十分典型的季节性沙漠沟谷,风沙活动强烈。根据地貌、地表沉积物、植被以及景观特征,将苏达尔沟分为上游砒砂岩沟壑区和下游沙地沙丘区。苏达尔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包括植树种草、沙障设置等内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苏达尔沟风沙活动最强烈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砒砂岩沟壑区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A.削减风力B.减轻沙尘暴
C.减缓水土流失D.增加河流流量
3.苏达尔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成后(     
A.能实现苏达尔沟全年有径流B.荒漠化发展速度得到抑制
C.能有效增加大气降水D.河流结冰期缩短
2022-07-14更新 | 130次组卷 | 9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8 . 近年来,我国沙漠化防治正逐步深入沙漠腹地。西北地区防沙治沙难度大,当地农民根据多年种植经验,总结出一套防沙治沙栽培技术模式,如采用“麦草沙障+梭梭种植模式、在沙丘表面种植麦类农作物、为农田设置人工沙障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内蒙古东部地区相比,西北地区防沙治沙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活动较多B.交通条件不佳
C.自然环境较差D.基础设施不健全
2.针对我国荒漠化现状,合理的治理措施有(     )
①改善农牧生产方式
②移植国外经验
③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④应用现代化技术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022-06-1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9 . 气候变化影响沙丘的流动性、沙地的空间范围和风沙的活动强度,同时风沙活动输送的粉尘颗粒也可以影响途经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海洋环境。260万年以来,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影响了东亚季风环流和沙地范围。下图示意毛乌素沙地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亚季风环流强弱影响毛乌素沙地沙丘移动,第四纪(     
A.冰期时,夏季风增强,沙丘移动加快B.冰期时,冬季风减弱,沙丘得到固定
C.间冰期时,夏季风增强,沙丘得到固定D.间冰期时,冬季风减弱,沙丘移动加快
2.近些年,沙尘输送使沿途(     
A.土壤矿物养分大幅度下降B.降水量大幅度增加
C.城市空气质量大幅度提高D.海域出现水体富营养化

10 . 2021年7月,干旱了无数年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突发创纪录洪水,300km2的沙漠变成了湖泊。气象专家指出,新疆沙漠腹地及其周边地区降水增加趋势明显,已成为我国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显著的区域。下图示意塔克拉玛干沙漠位置及其相关地理事物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21年7月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沙漠洪水”的原因是(     
A.台风过境降水异常B.温带气旋活动频繁C.西南季风势力增强D.暴雨叠加融雪洪水
2.在此次沙漠洪水中,损失最为严重的是(     
A.农田水利设施B.城镇公共设施C.居民房屋设施D.油田基础设施
3.近年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及其周边地区降水的增加有利于(     
A.提高河湖水位,发展内河航运B.增加土壤水分,改善生态环境
C.改变气候类型,减轻干旱程度D.优化水热组合,扩大耕作规模
2022-02-25更新 | 964次组卷 | 9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